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条杉天牛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传海 《生产率系统》2001,(1):35-35,39
双条杉天牛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病虫中的重要害虫,是柏类树种的毁灭性害虫,此虫1年1代以成虫在被蛀枝、干的蛀道的蛹室内越冬。当日平均温度达10℃时的3月上旬成虫出木,交配、产卵。3月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皮下,反复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其蛀道内充满虫粪和碎屑,引起树木生长衰弱或枯死。  相似文献   

2.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危害森林资源,危害树木健康成长,降低树木的经济价值和森林的生态功能,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义重大。由于近年来大面积人工林的出现和经营管理粗放,导致过去次要病虫害现在大面积严重发生。入春以来,黑龙江省局部地区发生了杨树蛀干害虫、食叶害虫等危害。虽然各地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治,初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然艰巨,各地应加大防治力度,对重点防治对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遏制,防止今秋和来年春季再次爆发危害。分月扇舟蛾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病虫害之一,其危害较为严重。为了有效防治分月扇舟蛾的危害,加大治理力度,我们近几年在营林生产实践中开展了分月扇舟蛾特征、生活史、发生特点等系统的观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数据,摸索出防治分月扇舟蛾方面的一些有效措施。下面,笔者谈谈分月扇舟蛾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杨透翅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蛀干害虫。本文从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发生与林种、林龄、品种、树种组成和林地类型关系进行了说明,并特别给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abricius)在安徽每年发生5代,以桶在地被下薄茧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4月上旬出现,以后各代成虫分别于5月中旬、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中旬羽化。第5代幼虫于10月下旬老熟,在地被物中结薄茧越冬。该虫是杨树最大食叶害虫,发生代数多,繁殖量大,常在短期内将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生长和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造林密度和树木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密度越大树木生长得越快、产量越高。一般应遵循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其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造林目的、作业方式和中间利用的经济价值等要求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确定,过稀过密都不妥当。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葡萄脊虎天牛,又名葡萄虎天牛,在我省1年1代,以中幼龄幼早越冬,以幼虫蛀食主,侧蔓,导致蔓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和庭园观赏价值,上于钻蛀危害,难以防治,所以是葡萄的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7.
是指应该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如刺槐、马尾松臭椿等树种耐干燥,适宜栽在瘠薄的土壤上;柳树、枫杨等适宜在低温的地方生长;泡桐、杨树、白榆等树种适于平原生长,在山地则生育不良。因此,造林应选择“乡土树种”,即在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群众有栽培经验的树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提供的杨树无性系种源一于东至县胜利乡江心村营造的试验示范林,多年定位观测其生长规律及生物量的结果研究,筛选出的黑扬派系55号和2KEN8号“两个最优品种,具有生长快,干形好,抗天牛和较耐水湿特性,生长量亦超以往表现最后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湖南湘阳县白泥湖乡多年来实施生物治虫,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过去,白泥湖乡因人们生态观念不强,滥施农药,使稻田有益动物濒临灭绝,故生态失调,虫害严重。每年因虫害损失的粮食亩均150公斤以上,严重的达300公斤。1979年始,该乡农技站决意在全乡推广生物治虫,把害虫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全乡层层举办生物治虫培训班,讲授生态知识,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出墙报、印发资料、大力宣传生物治虫的基本知识。他们实施生物治虫最主要的措施是培育害虫天敌,保护天敌。──引导农民在稻田埂上种植黄豆、绿豆等豆类作物,在渠道两边种…  相似文献   

10.
吹绵蚧在合肥市,主要危害海桐等多种园林绿化树木和花卉。以成虫、卵、若虫赵冬,一年发生2~3代。成虫和若虫以针状口器刺吸植物迹汁液,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分泌蜜露,诱导煤污病,从而加速树势衰弱,严重者使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1.
无形资产会计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规定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比例,限制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在筹集资本金过程中,吸收投资者的无形资产的出资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 20%,因情况特殊,需要超过 20%的,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但最高不得超过 30%。这规定限制了投资者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未能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限制了知识型企业的创立。这就要求修改企业财务制度,调整吸收投资者无形资产出资限制的比例。   二、无形资产核算内容不尽合理   1.土地使用权不应列作无形资产,而应作为固定资产。   (1)…  相似文献   

12.
影响杨树、柳树插条育苗成活原因及育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条育苗是用树木的枝条插在一定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的土壤上,以其再生机能培育出完整的树木。因此,插条再生能力的强弱是扦插条成活的关键。此方法具有取材容易、育苗周期短、繁殖系数大、成苗快等优点。本文论述了影响杨树、柳树插条育苗成活的原因及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树木的栽植是将树木按一定的方式,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从一个地方栽植到另一个地方,并且要保证其成活和健康生长。栽植就是将树木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栽植到事先挖好的栽植穴中,保证根系与土壤的密切接触,保证树木成活和正常生长。树木的栽植技术与栽植地的条件对树木以后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栽植技术措施的优劣更能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栽植时如果不能使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不能及时灌溉等,尽管栽植地条件很好,也很难使树水成活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能否掌握树木栽植的要领,是影响树木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提高树木种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 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那些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在反季节施工时.必须尽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气候、土壤等生存环境,来提高植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杨树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地的好坏对杨树能不能高产至关重要。杨树的造林方法多种多样,但要根据杨树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平衡,即干、枝、叶的水分消耗与苗根吸水保持平衡进行选择,造林后有害生物的防治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云杉是生长在阿尔泰山区的一种优良的乡土树种,具有寿命长、抗性强、树形优美、四季长青的特点,是城乡绿化和更新造林的首选树种,在阿尔泰山区天然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经过采伐,森林环境改变,气温升高等原因,导致了大量的云杉死亡.随着次生蛀干害虫的繁衍和生息,种类和数量急剧上升,云杉是首先受到侵害的树种,青河林区每年的虫害面积都在500亩~700亩.为了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青河林场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陕西咸阳和户县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咸阳庞西村苹果林地及户县秦镇梧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的恢复。结果表明,丰水年咸阳地区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与正常年份土壤含水量有明显不同,12龄苹果林地2~4m深度范围内土层含水量平均为11.77%,14龄苹果林地平均为15.27%;户县秦镇丰水年12龄杨树林地2~4m深度平均含水量为18.53%,14龄梧桐林地2~4m深度平均含水量为17.24%,干层完全消失。这表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黄土高原南部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完全可以恢复。户县与咸阳地区丰水年之后经过约两年半的时间,人工林土层水分恢复深度可超过6m。不同树种含水量差异较大,苹果林地干层带水分恢复比梧桐、杨树林明显低。  相似文献   

18.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一、以虫治虫,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2.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昆虫。3.从外地或国外引进天敌昆虫。二、以微生物治虫。就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治虫。三、以鸟治虫。  相似文献   

19.
一、基层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不足 1.森林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增大了防治难度。近年来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致使部分树木受到不良侵袭,造成树木生长缓慢,对森林蓄积产生重大影响。具相关数据表明90年代病虫害的发病率是70年代的5倍。面对这一严峻形式,上级部门作出了相关决策,实施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近几年夏季连续干旱、冬季雪少、偏暖等因素,利于害虫越冬,害虫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形式不容乐观,况且基层森防工作缺少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就更加大了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成阳庞西村苹果林地及户县秦镇梧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土壤含水量测定,研究了0~6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的恢复.结果表明,丰水年咸阳地区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与正常年份土壤含水量有明显不同,12龄苹果林地2~4m深度范围内土层含水量平均为11.77%,14龄苹果林地平均为15.27%;户县秦镇丰水年12龄杨树林地2~4m深度平均含水量为18.53%,14龄梧桐林地2~4m深度平均含水量为17.24%,干层完全消失.这表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黄土高原南部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完全可以恢复.户县与成阳地区丰水年之后经过约两年半的时间,人工林土层水分恢复深度可超过6m.不同树种含水量差异较大,苹果林地干层带水分恢复比梧桐、杨树林明显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