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曦 《珠江经济》2005,(4):79-82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对有效需求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造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过快增长,经济面临生产过剩威胁,流动性过剩风险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需要推进公共管理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公平,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储蓄率既是支撑中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中国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仅仅从高储蓄的总量层面出发很难制定针对性政策。需要着眼于居民储蓄的细分结构特征,搞清楚具体是什么部门,那些群体,那些年龄阶段的人在增加储蓄,及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高储蓄率既是支撑我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仅仅从高储蓄的总量层面出发很难制定针对性政策。需要着眼于居民储蓄的细分结构特征,搞清具体是什么部门、哪些群体、哪些年龄阶段的人在增加储蓄以及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体制存在缺陷。另有专家指出,企业储蓄率高暴露出在一次收入分配中,企业回报多,劳动者回报少的痼疾,致使消费不振,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将更多政府和企业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高储蓄率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划分标准,选择了31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使用1991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储蓄率对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我国来说,高储蓄率对于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王佐 《科学决策》2007,(1):60-60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的文章说,人们在谈中国的储蓄率过高的时候,想当然的理解是居民的储蓄率过高。近年来,中国储蓄率在已有的高位上还在不断攀升,从1996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44%。其中,居民个人总储蓄仅占了国民总储蓄的30%-40%(近几年还在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总储蓄才是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高增长导致高储蓄:一个基于消费攀比的解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一个引入消费攀比的离散时间、内生增长模型中,讨论了增长与储蓄的关系。在引入理性消费攀比后,不仅高储蓄可以导致高增长,高增长也可以导致高储蓄,其原因是攀比效应同时提高了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当公众提高当前消费时,会导致未来消费低于其他个体,从而造成个体未来效用的较大损失,这从理论上支持了增长导致储蓄的观点,也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旺、储蓄率偏高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高储蓄率背后的人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是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与中国持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相伴相生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高储蓄率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高储蓄率的作用在于:高储蓄率通过银行转化为高投资率,进而促进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的扩张,这种大规模投资带来了快速的资本形成,个人收入、储蓄和出口的增长,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识。文章利用19802011年国内保险业相关数据建立VAR和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保费增长短期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长期能促进消费与经济增长,消费与经济增长有利于推动保险业发展;储蓄与保险呈互补关系,短期保费增长与储蓄具有相互抑制作用,高储蓄不一定带来高保险,长期保险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52-2006年样本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等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储蓄率、投资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三者具有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投资率和储蓄率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投资率与储蓄率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说明了投资效率不高.为了增强投资的产出效应,应当适度改善投资结构,加强对可贷资金的引导和规范,保证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的畅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启动消费上.  相似文献   

13.
1998年至2008年.我国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从1998年末的53407亿元.增加到2008年末的217885亿元,10年间增长了4.08倍。同时,我国依然存在储蓄优先于消费的倾向,储蓄率仍呈现居高不下的局面.2007年储蓄率高达49.9%.创新历史新高。长期以来,广大居民的高储蓄率为银行提供了充裕的信贷资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平  陆铭 《世界经济》2008,31(1):65-77
本文在迭代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家庭养儿防老的机制,探讨了微观家庭的消费、储蓄、后代教育投资决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养儿防老机制和生育控制情况下,高储蓄往往伴随着高的教育投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后代的教育投资量和投资率也将增加。从宏观层面上看,工资收入比重的增加,人均资本装备率的提高都将增加对后代的教育投入,这同中国目前的高储蓄、高教育投入的现状是吻合的。老龄化程度增加虽然降低了家庭储蓄率,但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取决于老龄化程度、资本产出弹性、教育部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等参数。本文为老龄化趋势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提供了基础,并讨论了维持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二次战后,日本凭着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改革和调整,促成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直至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令人注目的世界经济强国。从某种角度来看,战后日本是以“储蓄大国”转变成“经济大国”的,这一经验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一、战后日本如何提高和维持高储蓄率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高增长率没有高的储蓄率是不可能维持的”。持续的高储蓄在相当大程度上支撑了战后日本的高投资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白青 《发展》2003,(4):75-75
《经济日报》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于居民和企业的增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超储蓄”。如何看待中国居民的“超储蓄”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认为,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是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她分析说,首先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去年由于公务员增加工资、财政发放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有所增长等因素,使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由于中国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部分投资股市的资金也转为银行储蓄。据央行调查显…  相似文献   

17.
1998年至2008年,我国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从1998年末的53407亿元,增加到21308年末的217885亿元,10年间增长了4.08倍.同时,我国依然存在储蓄优先于消费的倾向,储蓄率仍呈现居高不下的局面,2007年储蓄率高达49.9%,创新历史新高.长期以来,广大居民的高储蓄率为银行提供了充裕的信贷资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断攀升的存款余额,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包头市自1978年以来,经济实现30多年来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储蓄也快速增长,因此有必要对高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通过采取包头市1978年至2010年期间相关的经济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包头市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包头市居民储蓄的增长,两者有相互影响的趋势,但长期来看,高储蓄对经济增长不具有持续性,因此有必要改变当前包头市高储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VAR模型对贵州省1998~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而居民储蓄率对老年人口的数量有正向影响,居民储蓄率提高/降低1%带来0.54%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减少。究其原因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影响储蓄率的因素有很多,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影响不明显;老年人储蓄不足,在贵州省医疗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老年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由于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主导型.国有银行偏好给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被重视,因而这些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的高储蓄、高投资局面.企业储蓄增加还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造成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这是导致我国当前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机理,因此,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