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7,(24):33-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负责人5日表示,中国必须鼓励消费、降低对投资资金流入和出口的依赖,以平衡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消费信用的产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投资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国内外市场疲软、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宏观经济呈现通货紧缩的形态。为增加最终消费品需求,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并通过促进产品销售,刺激投资,扩大投资乘数效应,带动经济增长,消费信贷应运而生。 我国消费信用兴起的原因:(1)我国宏观经济中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消费信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环境。(2)我国消费制度的改革为消费信用的产生提供了市场环境。(3)我国中央银行适时调整信贷政策为消费信用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4)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加速了消费信用的产生。(5)百姓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信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3.
浙江正处于由投资与消费关系调整,重建合理比例,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投资消费双驱动转变时期,实现投资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出口有序健康发展,对培育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至关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增强服务业有效供给,形成服务业促消费的良好格局,将成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北方经济》2007,(2):35
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企业高层论坛上表示,由于长期以来采取的粗放增长方式和出口导向政策,我国经济出现了对内对外两个失衡:在内部,投资比重过大,而消费需求不足;在外部,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较高水平上有所趋缓,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差距更趋缩小,但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资金来源充足,十七大后各地加快发展、争上项目的热情很高,投资扩张的压力仍然较大。稳住投资、抑制顺差是当前和明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主要政策着力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由消费、投资和出口组成的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愈加明显。从近几年山东省居民的消费变化情况看,最终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扩大,由1993年的45.45%扩大为1997年的49.50%,1997年居民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消费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比)已达到50%以上。正因如此,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近年来,特别是自199…  相似文献   

8.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现有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这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标志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来拉动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的增长质量不高的效应已经显现。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消费力,要像重视生产力那样重视消费力。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较高水平上有所趋缓,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差距更趋缩小,但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资金来源充足,十七大后各地加快发展、争上项目的热情很高,投资扩张的压力仍然较大。稳住投资、抑制顺差是当前和明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主要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