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精腾 《新财经》2006,(2):79-83
长期以来,股权分置等制度性缺陷使得证券市场“弱肉强食”现象触目惊心股改已全面铺开,预计年内上市公司的股改有望完成,即上市公司即将迈入全流通时代。因此可以说,今年是股市的转折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股市用十五年的时间匆匆走过了西方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路。温故而知新,本文通过历史数据对十五年来证券市场利润分配进行结构性剖析,找出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原罪”,不但有助于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过去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2.
近期.三一重工等4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这是一项被视为重大政策利好的决定,其用意是挽救不断下跌的股市,同时可以医治被称为“股市万恶之源”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问题。但出乎管理层意料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被投资者视为重大利好,大盘反而连创新低。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1)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使股市摆脱危局的治本之道;2)通过补偿方式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加速了股市泡沫的破灭速度,只能使少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受益,多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将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08,(5):39
“中国的股市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开始步入正轨,去年的股市是上升的,但股市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必定会有一个调整期。”厉以宁说,“股市越往上走,调整期就会越长,这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陈人杰 《浙江经济》2005,(14):29-31
当前中国股市最大的热门话题,无疑是股权分置问题。自2001年提出国有股减持至今,差不多正好四年。四年来,中国的股市经历了漫漫熊途,中国股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四年过去了,在熊市中挣扎着的人们早已淡薄了当年的喧嚣,在牛市中亢奋的评论家们也已经转而竞相营造更悲观的氛围。然而,随着股权分置计划的破冰之旅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5.
产权导刊     
《产权导刊》2005,(5):58-59
中国证监会表示解决股权分置已具备启动试点的条件。新华网4月12日消息,中国证监会负责人12日表示,目前解决股权分置已经具备启动试点的条件。我国股市上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的存在才是股市跌到千点的根本原因。”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长沙)投资银行国际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秉承了他一贯的旗帜鲜明的风格,并称“如果这一问题迟迟不解决,市场可能还要跌到千点以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周刊》2004,(31):18-21
近期,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而专门设立的"解决股权分置专题小组",使得中国证券市场的全流通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这些迹象是否表明全流通面临突破?现在实行股市全流通利大还是弊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由1000多点冲到了6000多点,现在处在5000至6000点的调整期。有一本书较准确地预测了这轮股市的发生和发展,这就是《享受成长——未来15年最大投资机会》。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已取得基本成功,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标志着中国证券新纪元的开始。该书预言:我们已经乘上长期牛市的列车,  相似文献   

9.
当前证券资产泡沫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国内证券市场走出多年低迷,2006年全年上证综指上涨超过130%,带动居民储蓄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对此,有人惊呼资产“泡沫”的快速积累,有人欢呼中国股市的“黄金十年”,有人看到日本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有人提出要学会泡沫化生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当前的市场繁荣是代表了金融结构的根本性转变,还是另一场巨大泡沫的昙花一现,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股指的不断下跌,中国股市的很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这些看似关联度不太大的问题,都将矛头集中到了股权分置这个"死结"上,似乎不立刻解决这个该问题股市就无法运行下去了。股权分置成为股市"障碍"股权分置的确是制约人气的一个巨大障碍,但在股市发展的不同时  相似文献   

11.
流通权“对价”之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岩石 《新财经》2005,(7):28-29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原罪”,在分置改革中要解脱这一“原罪”,关键环节是非流通股股东如何支付其获得流通权的对价。对价交易是有章可循的,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对价交易主体之间的无序博弈  相似文献   

12.
邓磊 《特区经济》2008,(12):109-111
在可观察的后股权分置时代,证券市场法律监管重心将是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执行的监管,以及对经由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再次引入权证的发行和交易的监管。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将催生一个特殊的并购市场,对这一特殊并购市场的法律监管也会是重点。  相似文献   

13.
溢价如何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是否充实社保基金这些问题则很可能会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股权分置改革,对于证券市场不啻于一次新的改革开放。而且和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一样,由于几乎没有前例可循,股权分置改革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兼具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非流通股股东双重身份,国资委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因而备受市场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维 《特区经济》2005,(12):71-72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股权分置是天然的制度障碍。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权分置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基本初衷是在不改变国家经济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而且再次基本框架下,还可以实现在国外上市融资,所以,股权分置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是证券市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由于“股权分置”、由于“一股独大”、由于恶性圈钱,致使才十几年的市场对投资者来说却变成一个净亏损的市场,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一个套牢的市场。正因此,也造成众多投资者纷纷逃离股市。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及深化,不仅解决了国有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而且相对地实现了国有股权的增值。随着母公司或集团公司在对价后按国有股的市值合并报表,国有股东及国资管理部门会过分关注国有股市值的增长。为了防止国有股东为提高市值而操纵股市的投机行为,国资管理部门应着眼于振兴与激活中国证券市场、加快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三大目标,进行国有股权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有的监管框架而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虽然较过去有了质的改进,但仍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证券市场监管仍旧由行政机制主导,证券市场监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是其根源。我们知道,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过分集中于国有股股东,形成普遍的“一股独大”现象,加之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股不流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残缺,导致控股股东占有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道德风险”和“败德行为”突出。受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我国不可能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可谓感慨多多。曾经利好兴奋,带给人们激动和希望,却又依然故我,继续演绎着磨难和无奈。不管怎样,当冬日凛冽的寒风肆虐的时候,也就预示了春天即将到来。一、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主线:股权分置改革(一)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股权分置是指股票首次发行(I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乎我国股市健康稳定运行。中国证监会近日确定了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上市公司后,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市场人士十分关注证监会将要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对此,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基本原则。证监会拟按照“试点先行,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