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鸿萍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96-98
学术界对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及影响因素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忽略了将消费者幸福感与以往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的结合,而且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幸福的认知的特点考虑不全。文章在对主观幸福感和消费者幸福既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提出了在中国情境下消费者幸福感产生的内部机制及外部影响因素的模型,以为中国消费者幸福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幸福感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生在毕业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对于工作幸福感的评价很低.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围绕"多代同堂是否增进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家庭同住人口数量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负向关系,即家庭同住人口数量越多,老年人越倾向于不幸福;(2)同住孙子女数量和同住重孙子女数量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向关系,而同住子女数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3)与子女配偶同住会显著降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4)与城市相比,家庭同住人口数量对乡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因此,适当引导并加以控制家庭同住人口数量对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失业、通货膨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观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平、社会资本、人口统计变量、生态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幸福经济学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在于,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最大化,而是人的幸福水平最大化,政府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公平分配、控制通货膨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是指人们自身感到的持续、稳定的幸福感觉.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即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对欠发达的内蒙古而言.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仅仅增加GDP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手段,增加GDP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居民快乐幸福.而经济只是影响居民幸福的众多因素之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其他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相对增大了。因此,居民幸福感的测量应该是政府管理部门日常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居民的幸福感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不仅要对广大居民当前的幸福感有较为清醒的透视和把握.而且还要在更好地发展GDP的同时。致力于更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基于此。我们在2006年春季对内蒙古城乡居民就其幸福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6.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现实生存状态的一种正面或积极的主观感受。对企业员工而言,幸福感就是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成就感,员工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和谐感。文章分析了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并就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虹 《改革与开放》2014,(10):17-18
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近年来,它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女职工素质的提升及其成长成才的实现,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本文将从何为幸福感谈起,分析幸福感对女职工成才的意义、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女职工幸福感来加速其成才。最终,总结出培训充电、完善考评、关爱身心、营造氛围等几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一个大众化的词,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幸福的广泛认可的方法。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民众幸福感受程度的具体指标,它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常州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调查常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便于提升常州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例,基于2013-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OLS、PSM-DID等方法,尝试解答助人会让人变得更幸福以及助人会对不同年龄群体幸福感产生差异吗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水平,且在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情况下,该结论仍成立;第二,进行分样本讨论发现,这种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具体而言,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对幸福感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中年人影响并不显著;第三,经济因素并不对志愿服务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第四,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实现,而消极情绪则起遮掩效应。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对幸福感影响的文献,丰富了当前我国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和幸福感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实践上,为推进我国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保障幸福老年生活及构建互助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幸福悖论”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理论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居民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基于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家庭收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收入、健康水平与信任程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3个主要因素,而现阶段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为家庭收入水平;(2)性别、年龄、职业、健康、婚姻与政治面貌等个体因素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4)整体而言,未来需要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完善城镇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升中国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1996-2000年间下岗职工主观幸福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下岗职工认为自己比较幸福,69%的下岗职工主观幸福感得分在4以上(最高分为7),女性比男性幸福,受教育程度高反而幸福水平低,年龄越大则主观幸福感越高,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收入、健康、婚姻、社会支持、再就业状况等因素对下岗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主渠道。在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这一内容中,可以在对授课班级进行幸福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围绕"什么是幸福"和"幸福四谈"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大学生在了解幸福是什么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幸福与财富的关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以及不幸福了如何走出痛苦。  相似文献   

13.
郑晓冬 《南方经济》2021,40(2):123-140
研究他人幸福感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公共政策的真实效果,如何有效识别幸福感人际传递的因果关系是分析幸福传染效应的核心问题。文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以社区为参照单位讨论与检验了人际间的幸福传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个人、家庭与社区层面的相关因素后,社区其他人的幸福感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分别以社区其他人的父母教育程度以及受访时间和天气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的结果依然支持“幸福会传染”的结论。此外,包括指标、样本和方法调整在内的稳健性检验仍显示结果一致可靠。从群体差异来看,幸福的传染效应更加明显地发生于农村、家庭收入较低,以及自身幸福感和社会资本处于中高水平的群体。幸福在人际间传染的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个体通过捕捉模仿或认知联想他人的情绪与行为来改变其精神健康与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影响其幸福状态;二是他人积极的情绪与反馈有助于社会网络的构建与发展,从而通过促进社会互助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幸福传染效应的存在为完善政策与项目的全面评估、加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促进正能量的传播等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消费支出、手机游戏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体育运动、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对幸福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应该减少显性消费、手机游戏方面的支出与横向比较,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因素有很多:人情、交通、赚钱机会、生活便利、娱乐、环境、治安状况、市民文明程度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等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傅慧  张少帅  康鹏胜 《南方经济》2021,40(6):119-130
基于团队过程和创业团队关系治理的视角,运用自我决定理论,以191位团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剖析创业团队认知冲突、情绪冲突对团队成员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团队关系治理在冲突与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冲突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正向影响团队成员幸福感知,情绪冲突负面影响团队成员的幸福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团队关系治理正向调节认知冲突与创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拓宽了创业幸福感的理解视域,在探索团队冲突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同时,检验了团队关系治理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赵宜萱  洛桑扎西 《改革》2015,(3):110-118
西方学者对于幸福感的研究趋向于概念的整合,即以快乐论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享乐幸福感,以及以幸福论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和现实幸福感。然而,现实幸福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至今都备受争议。因此,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现实幸福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些是现实幸福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为什么会对个人起到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将现实幸福运用到幸福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中。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双重感受的叠加,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以后者为根本。个体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幸福感在“生活善”和“人生善”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宋圭武 《发展》2013,(8):5-5
对于幸福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遗传、年龄、婚姻、种族、性别、就业、收入、文化、通货膨胀、政治等,在这些因素中,什么是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笔者的观点是,除去遗传等因素,影响幸福的主要变量或关键变量应是满足的永恒性,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满足越具有永恒价值的时候,其所带来的幸福感就越强或越持久,或者说就是,幸福感与满足的永恒性成正比例。一般而言,我们的满足有不同类型。有些满足具有暂时性,其带来的幸福感也必然是暂时的。如,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一场精彩的球赛,一次愉快的交谈,等等。有些满足处在暂时性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对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山东莱芜等地区农民工的调查采访,细致分析了农民工的整体幸福感及其个人情况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真实把握了农民工在生活等方面对幸福的感受,以期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较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为家庭状况、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状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