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选妙 《西部旅游》2022,(22):25-27
新时期背景下,乡村旅游智慧化对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创新乡村旅游服务模式、提高乡村旅游信息的质量,还可以优化乡村旅游经济结构,实现供需结构的快速调整。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针对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中存在的智慧化手段不健全、专业人才欠缺、营销水平低、以及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建议,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智慧化与区域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静 《西部旅游》2022,(12):34-36
乡村旅游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特殊性,拥有分散的时空结构和独特的活动对象,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乡村旅游在我国最早以农家乐的形式存在,现已发展了二十多年,产业规模依旧在不断扩大,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在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不但丰富了旅游的形式,优化了乡村环境,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使乡村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乡村旅游需要实现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型乡村旅游模式,从而实现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当前乡村旅游智慧化的困境,从乡村旅游产业和旅游管理部门两个角度出发,探索乡村旅游智慧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彦琳 《旅游学刊》2005,20(1):63-67
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这个主题,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发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类讨论,指出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贵州省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才有希望把贵州省建设顾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4.
郭莹 《西部旅游》2022,(12):22-24
党的十九大以来,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全新消费选择,也给农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所以在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为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在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将乡村旅游与智慧旅游的理念相结合,深入分析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探索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路经,以期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智慧化在旅游业中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智慧化的提升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程度,文章在研究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与智慧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程度的实施方案,致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以期为乡村旅游智慧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徐芹 《西部旅游》2023,(4):38-40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景区开发模式单一、旅游产业链不完整等。乡村智慧旅游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方式,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验好和注重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文章以乡村旅游为着眼点,探讨了乡村智慧旅游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重要特征、发展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既承上启下又能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既承上启下又能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智慧旅游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领域,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给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智慧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目前黔西南州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黔西南州的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黔西南州智慧旅游的发展,全面提升黔西南州旅游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于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自1985年贵州省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后,贵州省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带动着贵州经济的发展。贵州的背包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从贵州自身的条件来看,其具备发展背包旅游的条件和优势,这样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山区省份,是很多背包客向往的地方。文章在阐释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贵州发展背包旅游的意义,并分析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最后提出应对策略和思路,以期为贵州背包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助力贵州背包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礼  黄健 《西部旅游》2022,(24):36-39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将借力“互联网+”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文章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广西乡村旅游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与机遇,提出广西应以互联网思维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营销渠道,打造服务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消费便捷化的智慧乡村旅游模式,最终实现广西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越 《西部旅游》2022,(21):29-33+37
要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统一,关键在于保证旅游生态安全。文章基于DPSIR框架,构建贵州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共30个影响因子。通过熵权topsis法分析得出,贵州省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攀升。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计算得出,驱动力系统的旅游生态系统的综合指数排名较低,障碍度最高,是影响贵州旅游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运用灰色GM(1,1)模型,推算出2022—2026年贵州省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将保持在“比较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鹤桐 《当代旅游》2022,(11):37-3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重要娱乐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农村生活,同时乡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受到了城市居民的向往,为此乡村旅游事业突飞猛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乡村旅游仍存在一定不足,如营销策略不完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环保意识不足等。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笔者探究了当前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旅游能够提高农民就业率,调整农民经济和农民产业结构,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大数据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乡村旅游已经不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必须向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而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智慧化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参与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为我国乡村旅游在向智慧化方向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民参与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乡村旅游信息化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它不仅能够实现我国乡村资源的内外部联动,还可以符合当前时代特征而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智慧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相关研究,以期对乡村旅游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逐渐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国内外学者目前对于“旅游化与乡村土地利用”关系的系统理论研究还较为欠缺。本研究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利用旅游转型的现象观察和文献梳理,提出“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系统解读,从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保护与发展3个视角,以及发展阶段性、主体多元性和系统复杂性3个方面归纳阐述了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效应特征,通过引入“情境—结构—行为—结果”框架对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结论如下: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受到地方性、价值观和制度安排的情境条件约束,内部结构主要由土地资源结构、利益主体结构、治理力量结构、共同利益和集体行动组成,行为过程主要由政府、社会和农户三大主体根据各自利益诉求和共同利益协同进行决策,呈现出土地利用多功能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3个方面的效果。本研究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乡村绅士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现象,但是现有研究多基于西方案例。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四川成都明月村为案例,分析由艺术家迁居引起的乡村绅士化与旅游发展的相互作用,探究旅游如何影响乡村绅士化的进程与效应。研究发现:(1)艺术家的审美化改造提升了乡村房屋的符号价值和商品价值,也吸引了创业者绅士和投资者绅士,他们在乡村的生产和消费共同推动了乡村绅士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2)旅游发展使乡村绅士化的社会空间效应更加多样化,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协同发展和土地政策的限制,使得明月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人口置换和大尺度的人口迁移,并且给本地村民创造了参与旅游的机会。(3)研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情境下,即便村民被边缘化,但是乡村绅士化现象依然被本地村民和政府理解为一个正向的过程。因为与绅士化协同发展的乡村旅游产生了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带来正面影响,遮蔽了绅士化带来的部分村民被边缘化的问题。该研究丰富了乡村绅士化的解释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绅士化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曾义芳 《西部旅游》2022,(12):103-105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产业要快速发展,首先需要做好营销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工作。文章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桐梓县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SWOT分析,结合本地实际,从不同角度提出优化桐梓县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对策:第一,充实乡村旅游网站的内容;第二,完善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功能;第三,高度重视并维护网络安全;第四,加强乡村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第五,搭建乡村旅游宣传共享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9.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旅游品牌作为旅游地的代表性符号,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形成持久的旅游竞争力。智能化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具有提高营销效率的作用,适用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推广。文章以云南省安宁市雁塔村为例,首先分析了智能化营销的概念、分类、优势及其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推广中的作用,然后对雁塔村的旅游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了智能化营销在雁塔村旅游品牌形象推广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建立雁塔村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营销和口碑传播、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建立雁塔村乡村旅游智慧管理平台等,最后总结了研究内容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