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天宇  高干 《西部旅游》2023,(24):72-74
<正>乡村旅游小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河南力量。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小镇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提取文化元素、探讨多种发展模式,旨在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乡村重构已成为国内外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有效路径,进而成为乡村重构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旅游影响下乡村重构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分析发现:(1)旅游语境下的乡村空间重构表现为三方面:乡村土地利用变化、村镇体系重构与乡村内部“三生”空间格局重构。(2)经济重构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化与居民生计方式转变两方面。(3)乡村治理的改善、乡村文化重构是乡村社会重构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此外,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旅游影响下乡村重构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从城乡融合发展、保育乡村性以及不同类型乡村的案例比较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李季 《西部旅游》2023,(7):106-108
<正>文章基于城乡融合背景,研究城市边缘区文旅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首先,探究城市边缘区文旅乡村的概念及其公共空间的类型和要素,得出城市边缘区文旅乡村公共空间与城乡融合的内在联系。接着,归纳总结国内城市边缘区文旅乡村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最后,基于现存问题探讨城市边缘区文旅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路径,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为了实现河北邢台太行山区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提升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质量,文章首先明确文化、旅游与体验的关系,然后挖掘邢台太行山区乡村的特色文化,最后从产品内容、技术形式、人居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邢台太行山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在农业、文化、旅游3个产业领域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整合重组,进而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文章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为例展开实践调研,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乡村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山西省广灵县为研究区域,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在介绍广灵县农文旅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广灵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政策环境、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劣势(开发力度不足、产业链条分散、市场竞争激烈)、机会(区域合作、产业升级、交通改善)、挑战(市场需求挑战、同质资源竞争、知名产品屏蔽),通过构建SWOT分析矩阵提出广灵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段慧平 《西部旅游》2022,(24):52-54
乡村旅游在挖掘乡村特色、盘活闲置资源、延长农村产业链、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砥砺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文章以凤凰县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可借鉴的经验,剖析凤凰县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凤凰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张腾 《西部旅游》2023,(2):25-27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目前,已经有村寨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了旅游景观带动型、城郊休闲带动型、文化遗产吸引型、特色产业融合型四类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文章将文旅融合的路径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有效衔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少数民族村寨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分析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价值,并结合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深入探讨文旅融合下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包括加强非遗保护、强化当地民众和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构建文旅融合长效机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宇 《西部旅游》2023,(12):36-39
<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在乡村建设中,边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慢,但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别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可以助力边疆地区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文章基于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农文旅融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提出边疆地区农文旅融合的路径,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陶琼 《西部旅游》2024,(2):44-46
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云南省丽江市第二大经济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经济产业结构,有效带动当地农业创新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发展模式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文旅融合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文章在分析丽江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丽江市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以文旅融合为背景,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基于黑龙江省这片红色沃土,利用共生理论对其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并针对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特色不足、基建不足、机制不足等问题,提出红色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旨在创新红色文旅新业态,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为红色基因传承和文旅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这一新的产业形态越来越受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产业本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故而可以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掘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对此,文章从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概念出发,对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展开探讨,而后给出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希望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充分发挥乡村的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宋芬 《西部旅游》2023,(14):49-5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其进行开发有助于充分利用乡村的资源,拓宽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路径。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农文旅融合有助于提升乡村资源的配置效率,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文章以浙江省绍兴市尚巷村为例,基于其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文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文旅品牌优化升级、合理设计农文旅体验活动两个方面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古村落必须要适应新的社会规则,顺应时代发展。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并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加强古村落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古村落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通过调研山东省青州古村落文旅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价值及独特优势,研究现代数字化技术与古村落旅游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进而推动青州古村落文化旅游转型发展,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昌亚 《西部旅游》2023,(19):55-57
<正>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还需要对乡村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商丘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商丘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重构的重要驱动力量,乡村社会重构是乡村重构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典型旅游村落湖州市顾渚村为案例地,从乡村居民视角出发,分析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旅游驱动下乡村社会重构机制理论模型。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原有身份,乡村居民从农民、打工者转变为旅游经营者,实现了社会身份的重构。(2)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乡村,乡村社会关系格局逐渐从“差序格局”转变为“多元格局”,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构。(3)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居民与乡村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乡村从传统乡土社区转变为旅游服务社区,实现了社会空间的重构。(4)旅游要素的介入是旅游乡村社会重构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乡村经济重构、乡村空间重构、资源环境驱动、旅游市场驱动、政策制度驱动、行为主体参与6个方面分别构成了乡村社会重构的空间载体、物质基础、支撑机制、引导机制、促进/约束机制和引擎机制,各作用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动态耦合共同推动了乡村社会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潘淑芳 《西部旅游》2023,(21):38-41
<正>目前,文旅融合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实践与时代价值。陕西石泉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是国宝“鎏金铜蚕”的出土地、先秦鬼谷子文化的发祥地,是陕西的绿色循环发展核心区。近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文旅融合推进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
牛伟 《西部旅游》2024,(3):11-13
文章对山东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探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面,探索出了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在政策支持方面,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整体来看,山东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还提升了社会和生态的整体发展水平,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文章简要阐述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分析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的融合度,从市场融合、资源融合以及技术融合三个方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打通行政区划界限、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充分展现文旅特色、加强两地文旅合作等实施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将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度,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不断向周边城市辐射,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