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张高速铁路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 km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速铁路建成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工程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信息互联。为了充分发挥“建管并用”的思想,基于该管理平台融合铁路北斗应用服务平台、动车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首次提出把空地一体化系统监测数据注入“数字孪生”体中,构建一种基于BIM+GIS的“数字孪生”投射物理实体的智能京张高速铁路运维管理技术,研究并分析BIM与GIS融合方式,探讨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并基于该技术提出京张高速铁路运维平台的总体框架,实现京张高速铁路设备设施基本信息管理、设备设施运行监控、动车故障预警、维修管理、灾害预警与生产管控、智能调度分析融为一体的数字孪生体投射。该研究将为未来京张高速铁路运行维护提供技术支撑并在空地一体化运维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土方调配方案和土方量计算的准确性对工程建设行业的成本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土方调配计算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计算过程易出现误差。本文通过分析常规土方数据采集资料,提出了一种以“BIM+GIS”技术为基础的土方调配方法,计算并验证某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土方结果。本文对比研究了传统方法收集到的数据计算结果与三维(以下简称“GIS”)倾斜摄影技术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结果,结果表明,GIS倾斜摄影技术提供的数据更加精细化,该技术采集到的土方数据计算土方量,精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挖方与填方量基本保持一致,能够合理优化调配土方量,是更趋于理想化的土石方调配方案,能够有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BIM+GIS技术可用于铁路环境的模拟分析,目前在BIM模型信息的语义场景转化方面的扩展尚显不足,造成部分BIM模型转化后信息冗余或缺失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坐标转换方法,将铁路BIM模型相对坐标转化为GIS地理坐标,并设计了一种考虑铁路场景复杂度的三维模型与GIS地形匹配方法,以实现铁路BIM模型在不同三维场景下的精确匹配,基于构建的对象重要性评价模型,实现了符号化三维铁路场景多尺度表达,该方法有效解决模型漂浮或模型淹没等问题,满足大比例尺下探析三维场景要素和目视精确定位的场景需求,同时兼顾铁路BIM模型轻量化按需加载的应用要求。研究成果解决了铁路BIM模型与三维GIS地理场景精确匹配与表达的技术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具有线长、面广和体量大的特点,BIM+GIS在建造智慧高速公路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BIM、GIS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BIM+GIS融合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应用价值,提出了达索平台+超图平台的解决方案,还结合实例介绍了BIM+GIS融合的具体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BIM技术在公路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将实际的公路工作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技术、BIM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结合起来,对BIM+3D GIS技术在公路管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在现有公路BIM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公路BIM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桥梁项目建设单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空前激烈,施工单位为了能够突出自身竞争优势,必须积极着眼于对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以BIM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安全管理无疑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BIM技术能够依托于三维数字技术,对建筑施工中的信息工程数据进行全面集成,以数字化方式表达工程功能和实体构件,提供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碰撞冲突管理等在内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智慧交通已成为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江苏聚焦智慧交通,在公路建设管理转型发展中积极探索,加快推进智慧工地试点项目建设,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智慧工地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经验。本文从智慧工地的顶层设计、功能框架、攻关技术与平台搭建等方面出发,基于“BIM+GIS”等技术应用,分享了江苏智慧工地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路产数据轻量化采集、高速公路三维实景地图、路面病害自动识别定位、“BIM+VR应急演练”……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路网运营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江西交投路网公司”)紧跟数字化发展步伐,以“数字高速”引领江西高速高质量发展,依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建设,探索高速公路智慧管养技术研究与应用,释放数据要素潜力,目前已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tia软件BIM模型轻量化的平台显示方法,分为实体数据离散、数据轻量化和数据交付3个部分。通过Catia-Json接口的数据结构定义离散重组模型构件几何和属性数据,实现了模型几何的轻量化。通过Catia-Json-IFC-GIS数据转换方法,实现了模型与GIS平台的集成。该方法在实际公路工程项目中得以验证,展示了轻量化后的IFC模型可高效用于GIS平台的各项可视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开展的"公路改扩建工程BIM智能辅助应用研究"项目于2019年获首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主要研究成果是针对改扩建公路工程的"GIS+BIM"融合技术、道路桥梁设计自动化程序和智能化组装程序、钢箱梁虚拟拼装、交通仿真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山区高速公路,四川省成都至宜宾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成宜高速")工程应用了以Bentley数字孪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以及"BIM+GIS"和信息协同共享等技术,为促进BIM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建设通常具有投资成本高、施工周期长、作业条件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在全线施工阶段,不同项目立体交叉、多点施工,更需要准确精细的管理。本文针对国内高速公路全线建设中的进度控制难题,以西阜高速全线建设为管理样本,并基于现代管理、神经网络及BIM等技术措施,提出建立高速公路全线建设三维智能动态优化管理系统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实现国内高速公路全线建设进度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基于BIM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形成由沉管隧道工程、桥梁工程、智慧工地三部分组成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管理体系,不仅打破了多系统间的"数据孤岛"难题,推进了我国基于BIM的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和施工期全方位BIM技术应用,更在建设管理、智能建造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乃至世界空白。  相似文献   

14.
<正>BIM涵盖了几何学、空间关系、地理信息系统、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及数量等。BIM可以用来展示整个交通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了建设过程及运维管理。BIM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表示真实世界中的交通构件,对于传统电脑辅助用二维矢量图形构图来表示交通对象的方法来说,BIM已给交通行业带来一次变革。"BIM+交通"的实际工程应用,是通过建立BIM应用软件与交通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为交通项目  相似文献   

15.
电务智能运维作为智能高速铁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运营领域降本增效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电务专业系统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通过分析信号、通信专业数据概况,明确研究与应用电务大数据智能运维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平台+应用”的电务大数据智能运维总体技术架构及数据采集与共享架构,介绍共享压缩算法应用的理论依据与验证结果,阐述设备综合监测、全寿命周期管理、故障智能诊断、运维综合分析、作业全程卡控、应急调度指挥、设备PHM健康管理、通信信号一体化分析等各项应用功能,并总结应用创新性,发挥提升铁路电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促进铁路电务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时代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工程建设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传统质量管理的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BIM技术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手段的缺陷。我国众多学者深入研究了BIM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技术,BIM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效率,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了项目进度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因此,BIM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在管理会计思路引领下的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找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以泥水盾构掘进施工为例,通过“云大物移智+业财一体化”,对“人、料、机、法、环”等生产要素进行全过程的实时成本管控,实现岗位、项目、企业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综合展现,搭建一个以盾构掘进技术为基础、生产进度为主线、质量安全为保证、经济效益为核心、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全参与方协同、多级联动、综合管控、整合高效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全新建造管理平台,保证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等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在"无参考标准、零实践经验"条件下,依托虎门二桥工程建设,研究攻克了轻量化BIM三维图形引擎底层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轻量化平台下总装和数据融合,同时兼容IFC、DGN、RVT、SAT等各种国际主流标准格式的BIM数据模型,保证在工程精度和工程属性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实现非结构化文档向结构化数据转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型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BIM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为新时代道路管理养护系统优化升级带来了契机。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可以借助新技术建立健全道路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系统,移除"数据烟囱",并以数据智能为驱动,提高道路管养效率,节省管理养护成本,促进道路管养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  相似文献   

20.
铁路工务设备在运维管理过程中涉及设计、竣工、运营、维修更换等大量、多源、多维度、异构数据。针对当前重载铁路线路设备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缺少高效信息集成和数据融合分析展示的技术手段,以朔黄铁路为背景,基于Web GIS地图平台,设计和研发了重载铁路线路设备GIS“一张图”管理系统。系统从设备基础台账数据查询与状态分析、检测监测数据实时展示、数据融合与辅助决策、生产信息及时掌握等多个维度,将铁路线路设备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多源异构时空数据进行“一张图”可视化综合展示。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下对设备台账、履历、检测监测数据、病害、维修作业、状态评估与预测等信息进行不同层级、不同颗粒度的实时展示以及融合分析,为工务运维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生动的设备可视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