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理念指导下,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基于江西省九江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九江茶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探索九江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近年来依托安化黑茶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领导小组提出茶旅文康体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安化山水林湖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竞技体育基础好,群众体育底蕴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化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发挥茶旅产业融合特色,利用茶旅融合、体旅融合、企业领跑、能人返乡、文化赋能等特点,采用“茶旅景区生态体育+旅游观光”模式、“茶旅景区生态体育+田园体验”模式、“生态体育+养生休闲”模式、“茶旅+体育赛事”模式、“体—茶—旅”一体化互助宣传模式,推进安化“体—茶—旅”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3.
陕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为茶旅融合提供了必然条件。文章从陕南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关联性,分析了茶旅融合与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温州五凤作为浙江省温州市首批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大力创新、大胆尝试,力争打造成以茶事体验、茶品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康乐产品为中心,茶旅融合的乡村茶园度假综合体,实现田园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塑造成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温州样板”。但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交通不便、过夜游客少、项目建设资金紧张、茶旅专业人才少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养茶旅人才、扩宽融资渠道、增加茶农收入等方面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彭丽丽 《西部旅游》2023,(2):106-108
贵州虽然是产茶大省,却不是茶业名省。得益于贵州独特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气候环境,贵州茶具有高香馥郁、鲜爽醇厚、经久耐泡的特征。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贵州茶在全国都是茶中上品,然而贵州茶叶品种繁杂,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没有知名的品牌,茶产业附加值低,这主要是因为贵州茶产业缺乏专业人才。文章主要从贵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改革层面,探讨如何培养符合贵州茶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助力贵州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宏媛 《西部旅游》2023,(19):37-39
<正>立足全域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歙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试图从畅通文旅融合路径、搭建文旅融合平台、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创新特色文旅产品、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等方面探究全域旅游视域下歙县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株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株洲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及日趋受到重视的文化产业,找准文旅融合契合点和关键点,总结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艺旅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回顾艺旅融合发展的缘起与演进,剖析艺旅融合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议题,尝试构建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研究认为:(1)艺旅融合的历史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紧密相关,一直是旅游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旅融合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民族艺术与旅游融合、文学艺术与旅游融合、艺术展演与旅游融合、艺术街区与旅游融合、艺术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艺术教育与旅游融合等。(2)艺旅融合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及融合媒介3个层面:在融合主体方面,艺术旅游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审美素养,通过旅游体验来欣赏艺术之美,并积极参与艺术创意活动;在融合客体方面,艺术旅游资源的呈现形式不断变化,消费内容从早期的艺术品本身(艺术工艺品),逐渐发展成艺创产品、艺术节庆等创意形式,实现了从关注艺术品本身到关注整体艺术氛围的转变;在融合媒介方面,数字技术支撑着艺术与旅游数字化的发展,旅游中的艺术呈现从传统的视觉上的展示,发展至更加强调过程性的互动体验。(3)基于艺术与旅游的融合现状,从融合要素和融合路径两方面出发构建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以期为艺术与旅游...  相似文献   

9.
体旅融合是实现旅游目的地业态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协同学原理,构建了体旅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仁慈型DEA模型测算了2010—2020年中国体旅融合度与融合效率,并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融合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体育与旅游子系统有序度振荡明显,二者融合度不高但存在由非协调向协调演化的发展趋势;(2)体旅融合效率在2010—2016年呈上升态势,在2017—2020年呈下降态势;(3)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提升中国体旅融合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力资本短缺、配套设施不健全和休闲消费能力不足则是制约因素。最后,文章为实现中国体旅融合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整个贵州省来说茶叶产业是一种优势非常大的产业,对贵州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贵州省对茶产业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茶叶市场逐渐回暖,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梵净山茶产业也面临着市场发展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对梵净山的茶产业基本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马卫 《西部旅游》2023,(7):13-15
<正>文章围绕数智赋能江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政策协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和大数据与智能化决策支持是数智赋能江苏文旅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创新驱动、数据驱动和服务驱动是数智赋能江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政策创新与数智赋能的协同作用机制对于江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江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了优化政策环境、应用数字技术和加强创新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瑞 《西部旅游》2023,(5):42-44
<正>2021年9月,中共襄阳市委提出要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机会。目前,襄阳都市圈文旅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融合传播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未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品牌效应。文章在分析襄阳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探索适合襄阳都市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传播模式,为湖北省襄阳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倩 《西部旅游》2023,(19):49-51
<正>“十四五”期间,文旅融合的实践进入实质阶段,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文旅融合依旧停留在外生协同阶段,其价值意蕴的探索相对不足。为进一步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石窟艺术,促进云冈石窟文旅事业从外生协同走向内生融合,文章根据其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和文化特征,从文脉、地脉和商脉三个维度深度探究其文旅价值意蕴,以期为云冈石窟内生融合模式的探索提供助力,促进云冈石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力 《西部旅游》2022,(21):4-6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内河积淀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独特的人文特色。文章通过调研国内外著名城市内河文旅融合发展案例,吸取相关经验,针对广西城市内河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旅游产品、做好内河沿岸文旅元素配套开发、强化内河文旅融合发展管理等策略,以促进广西城市内河文旅融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娄娜 《西部旅游》2023,(3):25-27
<正>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旅游便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各地要全面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新时代河南文旅融合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希望能为河南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吴建华 《西部旅游》2022,(10):103-105
阳坝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地处康县南部,气候湿润,降水量充沛,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悠久的种茶历史,使其成为西北高品质有机茶的主产区。尽管阳坝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发展茶产业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茶产业缺乏机构监督与指导、茶品牌宣传不力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阳坝茶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内驱力不足。文章通过对阳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找出制约该地茶产业发展的原因,并针对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旅游消费需求聚焦美好生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文旅康养新业态应运而生,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省文化旅游康养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禀赋高,同时区位优势、气候优势明显,但由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产业融合程度不够,优质资源未能转化为优质产品。因此,对山西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文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在对山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山西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山西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松 《西部旅游》2023,(7):34-36
<正>作为我国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文旅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转型升级,还成为了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在理论层面梳理文旅产业推进县域城乡融合的实现逻辑,进而找准文旅产业推进县域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组建,这表明文旅融合势在必行。“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深度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也是锚定“两个确保”、助力“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文章基于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分析,剖析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基础及问题,并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彭文琦 《西部旅游》2023,(20):63-65
<正>广东省湛江市南三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农旅融合发展速度较快。文章基于SWOT分析,提出南三岛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强化统筹规划、突出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借助科技赋能、加强政策保障等,以期促进南三岛农旅融合进一步发展,推动南三岛成为现代农旅一体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