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城市是在保证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居民生活消费习惯的引导,实现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城市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发展低碳城市的战略背景  相似文献   

2.
城市碳达峰规划技术策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城市贡献了社会全部的85%的直接碳排放,城市碳达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内容和方法工具体系.城市碳达峰规划是一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复杂规划技术体系.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需在摸清城市碳排放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发展情景,确定城市碳达峰的路径与实施方案.提出了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应重点关注的10个领域,即土地利用、产业、能源、交通及物流、街区与建筑、供排水、废弃物处置、生态环境、智慧信息、历史人文等.并就区域、城市、社区三个不同的空间尺度,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指标和技术策略.提出的51项指标及121项技术策略,可以初步搭建起城市碳达峰规划编制的技术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城市贡献了社会全部的85%的直接碳排放,城市碳达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内容和方法工具体系.城市碳达峰规划是一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复杂规划技术体系.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需在摸清城市碳排放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发展情景,确定城市碳达峰的路径与实施方案.提出了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应重点关注的10个领域,即土地利用、产业、能源、交通及物流、街区与建筑、供排水、废弃物处置、生态环境、智慧信息、历史人文等.并就区域、城市、社区三个不同的空间尺度,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指标和技术策略.提出的51项指标及121项技术策略,可以初步搭建起城市碳达峰规划编制的技术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特殊形态,是目前低碳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梳理了低碳城市的研究进展,以城市发展阶段理论和脱钩理论为基础,尝试对城市低碳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以城市碳基能源排放为核心指标,把低碳城市发展历程划分了5个阶段:初级阶段、急速上升阶段、锁定阶段、解锁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碳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并平稳上升;急速上升阶段碳基能源密集使用,碳排放量急速上升;锁定阶段受技术和制度等影响,城市碳排放减速上升,直至碳排放拐点出现;解锁阶段城市碳排放量峰值被突破呈下降趋势;高级阶段城市碳排放量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仍保持缓慢下降趋势。最后,就每个阶段的碳基能源排放驱动力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深圳市为案例,对其低碳发展阶段进行了研判。  相似文献   

5.
城市碳排放清单评估研究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芬  毛洪伟  赖玉珮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136-139,143
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对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以深圳市为例,通过清单方法分析主要碳排放源和碳汇,核算排放总量和强度,剖析深圳市碳排放现状和结构,根据定量结果进行空间布局显示。结果表明,深圳市地均碳排放密度处于中等水平,区域整体低碳效果较好,研究区域的土地开发强度、交通组织模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潜力以及地理环境特征等与碳汇的规模、碳排放关联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过程中,以及在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寻求城市的精明增长、降低城市交通碳排放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模式,TOD建设能有效实现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减少交通碳排放。首先从TOD的内涵、发展模式、低碳特性等方面论证了TOD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内在机理。其次,为对TOD对交通碳减排的效果进行测算,构造了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测算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模型;设定了三种发展情景——惯性情景、低碳交通情景、TOD模式情景,以测算不同发展模式下的低碳贡献率;最后,以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南站为例,对该区域的TOD发展模式能产生的交通碳减排进行实证测算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惯性情景,低碳交通情景、TOD模式情景下的交通低碳贡献率分别为38.9%、52.8%,量化分析实证TOD发展模式对降低交通碳排放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利用2004-2017年中国1890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分解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效应,从区域、规模与减排压力方面对其异质性进行了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叠加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从“质”的方面来看,在低碳城市基础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更大。从“量”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使低碳城市碳减排效应更加突出,但两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潜力仅在东中部地区、大型城市和超特大型城市以及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得到了释放。据此提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协同减排潜力,分类推进低碳基础上的城市智慧发展,强化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中的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8.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现代化交通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碳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存在环境政策红利,降低了城市人均碳排放,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属地和邻近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均具约束力,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政策降碳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小规模城市、高铁未开通城市、交通运输劳动力低投入城市和交通运输规模小的城市更明显。为此,要建立健全低碳交通运输制度体系,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政策扩容,推广应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市际交通领域碳治理协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刻不容缓.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减少道路交通碳排放.文章针对公众参与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相关研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具体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碳减排有效性、公众参与对低碳交通政策有效性以及公众参与低碳交通影响因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途径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作为全球性事件,对地球支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会带来长久的影响,低碳模式和生态理念成为可持续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组织与形态、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和城乡绿地评估与规划四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低碳导向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技术。并指出当前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研究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尚未建立。未来应根据不同的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主要从降低碳来源、削减碳排放和加强碳捕捉三个方面构建整合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碳排放强度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单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单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城市特征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碳排放强度的U型关系更明显。鉴于此,应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溢出效应;各省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积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推进产业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并阐述了城市低碳交通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状况,分析表明:中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总量增加迅速,公共交通是各类机动交通工具中碳排放强度最低的,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面临着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滞后、居民出行结构的非机动化程度大幅降低、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节能减排意识淡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不相适应等主要问题。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三大战略方向和五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283个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发布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得出全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测算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情况,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出现显著下降,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南低北高”空间格局,且各重大战略区域间的组间差异具有扩大趋势;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京津冀、黄河流域内部城市极化较为明显;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区域表现出来不同的空间效应,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外资强度、科研投入、路网密度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创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克服了传统能源统计数据开展核算的一系列潜在问题;从国家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城市及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营营  许钊  彭硕毅 《城市问题》2023,(9):34-43+65
借助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外生政策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有利于促进城市低碳转型,该结论经两阶段双重差分估计、非随机选择、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后依旧稳健。从动态效应看,大数据的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随时间变化呈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显示,大数据发展对东部地区城市和知识禀赋较强城市低碳转型的赋能效果更好。路径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能够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两条渠道驱动城市低碳转型,前者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扩散效果的提高,后者则体现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数据法治建设和国内大市场优势均会增强大数据发展的碳减排效果。研究结果为加速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开发》2016,(11):156-157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的碳排放量,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就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着手进行论述,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进而指出了低碳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希望对建设低碳城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行业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提出全省交通运输从结构性减排、运输组织效率提升减排、低碳装备应用减排、智慧生态设施建设减排、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减排降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工业,将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重心和关键。本文利用以二氧化碳作为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碳排放绩效指数,并对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南昌市工业碳排放绩效得到改进,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但改进效果并不显著;不同行业碳排放绩效存在差异;重工业和轻工业碳排放绩效均有改进,且重工业改进幅度大于轻工业。为此,应通过健全行业碳排放绩效测评体系、大力提高技术效率、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推行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以及主导产业低碳化等措施提高工业碳排放绩效,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碳平衡视角的广东省城市低碳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低碳发展实际上是实现"碳排-碳汇"动态平衡逐步优化的过程。基于该视角考察了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2个地级市低碳发展的特征及影响碳平衡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广东省城市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碳平衡视角下的城市低碳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城市低碳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强调了将碳汇功能修复和建立"碳排-碳汇"系统的平衡关系,作为未来城市低碳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金融 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城市建设热潮在全国掀起,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和减排机制创新问题,这就需要低碳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持.国际社会在低碳金融发展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如英国创设了碳信托和节能信托基金,欧盟设计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世界银行设立各型碳基金等.国内低碳金融业发展现状是:银行业低碳绿色信贷业务增长迅速;碳权市场中项目市场发展较快,配额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