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川菜非遗是文创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文化附加值高,文化再造性强。同时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是川菜非遗创新传承的必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研究了川菜非遗与文化创意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现代文化传媒业、互联网技术以及教育培训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推动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卫红 《西部旅游》2024,(2):8-10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融合开发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形式受到广泛关注。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融合开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此,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陕西非遗文旅案例,探索总结出博物馆模式、舞台演艺模式、产业园模式、主题公园模式等六种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以期为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紫璇 《西部旅游》2022,(21):54-56
澳门非遗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经过冲突、融合、传承而形成的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当前,澳门旅游业不断发展,但当地的非遗旅游还未得到高质量开发,未出现具有竞争力的非遗旅游产品,非遗旅游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文章从澳门非遗旅游开发入手,采用RMP分析模式,分别从澳门非遗旅游资源、非遗旅游市场和非遗旅游产品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在分析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探究澳门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开发策略,以期推进澳门非遗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针对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遭遇诸多困难,直到近几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才日渐得到重视。其中,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组合,是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非遗项目的开发,可以为旅游业增添新的盈利点;而旅游业同样能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添砖加瓦"。本文以延安非遗项目为例,结合其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延安非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纵向开发非遗资源、整合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探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进行有所侧重地开发,推动当地非遗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小斌 《西部旅游》2022,(17):106-108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于前列,国家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基于文旅融合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较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充分结合,既能够进一步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能够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与文化价值。文章主要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以提升文旅融合程度,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非遗的价值意义和博物馆的职能入手,以蜀绣为例,分析了非遗和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以及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认为非遗对博物馆来说有着提高展陈价值、促进自我革新和丰富文创产品的作用,博物馆也发挥了提高非遗经济收入、扩大其受众面和充当其教育宣传窗口的作用。同时,文章从完善场馆设施、培养驻馆非遗传承人、打造研学旅游教育基地、打造城市旅游符号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深入分析非遗和博物馆的相互作用,研究“非遗+博物馆”模式在扩大博物馆服务对象范围、促进非遗的营销和发展、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展示地域乃至中国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为文旅融合下日益兴盛的“非遗+博物馆”共享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与旅游两者结合,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大契机,也是非遗传承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非遗传承理论,在修水宁红茶茶旅游融合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非遗传承人机制、非遗传承人机构以及专家与传承人的深度融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非遗后时代,作为国家非遗浦江剪纸在欣欣向荣的传承中亦凸显出了艺术自身发展缓慢、创新力度微弱、传承路径迷茫、构建文化生态机制无措的现状。笔者紧抓浦江剪纸的艺术特点,结合艺术自律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利用当地现当代影视元素激活浦江剪纸的活化传承的路径。这一路径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浦江剪纸的再发展,更能促进当今影视旅游全域化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实现影视旅游与非遗共生[1]。  相似文献   

9.
舒畇溦  孟凯宁 《西部旅游》2023,(19):106-108
<正>文章利用叙事理论探究非遗小镇旅游服务策略,构建更加健全的服务体系,丰富小镇的文化内涵,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新式传承。首先,分析叙事理论在非遗小镇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其次,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解构非遗小镇服务叙事的途径与特点,梳理旅游服务的叙事设计步骤;最后,推导出非遗小镇旅游服务的叙事设计策略,并立足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构建以服务设计为指导思想、叙事性文旅服务为载体的设计闭环,有效助力非遗小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春艳  谭冰 《西部旅游》2023,(21):85-87
<正>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符合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不仅可以拓展非遗传承和创新的空间,也可以为高职旅游专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文章通过分析非遗美育文化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途径,探究融入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整体的内在机理分析框架,从而为二者更好地互动提供理论依据,为非遗传承创新和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今阶段,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难,与大众文化渐行渐远的问题。为保护辽宁非遗文化,将辽宁非遗文化与APP的开发有机结合,可以推动非遗的发展。本文以辽宁非遗APP的开发调查为研究对象,以原有的传播方式如:报纸,新闻,视频等作为基础,以现有的新媒体交流方式为载体,希望扩大群众对辽宁非遗的了解范围,提升辽宁非遗的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非遗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资源,如何对非遗项目进行适度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对于非遗的传承发展和提升人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产业化开发受到非遗项目文化价值与开发潜力、社区参与程度、产业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等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须据此科学构建非遗产业化开发价值评估体系,以对非遗项目实施分类保护与开发,提升产业化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由此衍生出旅游文创产品。各个地区地域文化鲜明,旅游文创产品也基于地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特色。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来看,其大多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并将一些具有良好寓意的艺术符号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通过理念与实践的融合提高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价值。但从客观上来看,虽然各地区旅游文创产品呈现不同的发展特色,但同一地区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也存在设计无创新、价格偏高等现实问题,给产品设计带来了一定限制,这就需要设计者摆脱设计困境,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并打破传统设计思路的限制,设计出更多特色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4.
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充分调动政府部门、文艺团体、民间、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注重保护、抢救、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本文将非遗音乐的传承纳入到日渐受到国家重视,旅游者青睐的红色旅游中,论证了利用红色旅游演艺进行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瑞 《西部旅游》2022,(10):35-37
现如今,我国已然步入了全新的时代,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能忽视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为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我国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经历了长时间积淀,伴随国家的发展传承,其中蕴含了从古至今各个地区人们的智慧结晶和文化传统。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各个地区的非遗文化,同时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文章对部分地区的非遗文化和小镇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我国的产竹大省,竹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9项。在当前四川大力实施文旅强省战略的背景下,思考竹类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四川省的几个竹类非遗所在地的现实情况的分析,深入剖析竹类非遗传承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以竹类非遗推动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汉中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存在非遗传承和保护力度不足、非遗文化传播手段缺乏创新等问题。对此,文章以汉中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骞传说”为例,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进行研究,针对翻译译介与传播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有效的策略,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传播方式,以拓宽汉中非遗传播路径,振兴汉中非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文明的存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对市场主导式保护弊端的认识下,构建了当前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保护模式,并将非遗保护工作,由静态保存向活态发展不断推进。非遗主题小镇,是浙江省在近年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尝试;从样本小镇的建设情况来看,潜藏着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社区营造逻辑。即,传统社区先就非遗价值形成共识,再展开特色景观打造、人居环境整治、非遗项目保护和关联产业促生等经营活动,最终形成“人、文、地、产、景”互为促进、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在此过程中,政府适度赋权、学界理性陪伴、居民角色转换等营造特征突出显现。而长远来说,非遗主题小镇要实现预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和确保非遗保护的核心地位,积极构建多方协作的保护体系,精确评估区域环境的旅游承载力,切实加强适用人才的培育储备。非遗主题小镇的探索,对我国非遗的整体性动态保护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永鹤 《西部旅游》2023,(6):72-74+78
<正>文创产品被认为是国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文创产品的传播有利于提升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和知名度。与一般的文创产品相比,旅游文创产品承载着特定地域的特殊文化。文章对旅游文创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云南省丽江市的情况,梳理民族文化资源,对丽江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丽江市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对策,理清旅游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总结丽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三大原则,以期为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和旅游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梁艳 《西部旅游》2023,(23):20-22
<正>文章首先对江西客家非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现有的成功模式和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乡村“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包括打造文化产业园和主题公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建设养老与康养中心、注重公共艺术设计,旨在促进客家非遗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江西省乃至其他地区的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