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伟  李丽梅 《旅游学刊》2003,18(3):43-48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是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认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是城市中某一特定的区域,本文通过苏州实证性的研究指出,城市游憩商业区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态势下呈现为动态的发展图景,尤其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中游憩商业区的形态往往会突破单核的固定结构而表现为多核结构,整体上又往往呈现为链状、环状或网状形态等等,从而形成一个游憩商业区系统SRBD。系统中各游憩商业区因其自身形成背景、发育过程和功能定位等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孝感作为武汉重要的周边城市之一,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对孝感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孝感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17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通过分析2009年到2016年湖北省国内旅游收入相关数据,分析湖北各地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总结出湖北省旅游发展基本格局。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与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今后应巩固旅游经济水平高地区的地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品牌宣传,形成各区域联动,促进湖北省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逢军 《旅游学刊》2006,21(8):18-23
公园绿地是一类重要的城市游憩资源,城市游憩对公园绿地开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游憩和旅游在设施、目的地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来说明城市游憩对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政府导向型公园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引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再次通过比较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开发与传统园林绿化的不同特点,构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框架;第四,通过对城市游憩导向概念框架中深度开发的内涵解析,探讨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方向;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从综合开发、整体开发、开发内容的深化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等4个方面对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游憩商务区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峰  杨开忠 《旅游学刊》2006,21(3):24-29
游憩商务区及其相关概念是城市旅游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明晰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厘清RBD、TBD和CTD之间的衍生关系,探讨游憩商务区体系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和演进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在城市整体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RBD体系,以期为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红霞  苏勤  王群 《旅游学刊》2006,21(1):31-35
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是近年来国外旅游资源学与旅游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议题.本文从研究的历史进程、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4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对我国此领域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研究旅游的学者大多或多或少地关注过旅游发展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克瑞斯·瑞恩(ChrisRyan,2010)的《游憩旅游学》、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黄石市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黄石市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满足武汉城市圈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对此,文章按照“理论意义分析—现状问题透视—基本模型实证—发展路径建议”的研究逻辑,探究黄石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黄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乡村要坚持以旅游绿色生态优先发展为主基调,开发以乡村文化和乡村特产为核心的乡村体验旅游。其中,旅游休闲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张璟 《旅游学刊》2006,21(1):25-3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很多城市纷纷启动老港区的游憩功能改造工程.上海十六铺老港区游憩功能改造是黄浦江综合开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规划方案能否有效延续城市文脉是评价功能改造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阐明了城市老港区游憩功能改造中文脉传承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外城市老港区游憩功能中文脉传承的主要方法和经验,并以上海十六铺老港区改造为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为例,提出其游憩功能改造和文脉传承的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0.
湖北鄂州开发区域旅游文化的思考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西接武汉,东连黄石,北与黄冈地区接壤,百里樊川与万里长江在市区交汇,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历史名城。《经济地理》1996年第4期发表了马勇、李娟文、潘春芳合著的《区域旅游文化开...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是需求的集合体,亦是具有一定内聚力的经济形态,其规模化发展将带来公共物品的增加和其他可消费品的多样性((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明确提出,城市具有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4项基本功能。能否很好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游憩需求,是衡量城市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一、宜居宜游:城市竞争力中休闲和旅游的直接体现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和潜在能力((4))。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设与发展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兼顾城市功能与旅游功能,城市建设既服务旅游者服务当地居民,旅游城市既是旅游目的地有充分发挥集散地的作用,是摆在旅游城市发展建设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旅游城市建设中景城一体化的思路,并以昆明为例,提出了建设"景城一体化"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七项条件、六个要素、八项内容及五条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也谈休闲城市与城市休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休闲城市的标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城市休闲的基本问题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城市休闲的产业体系、城市休闲的游憩方式与城市休闲的空间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行政区经济制约下,城市旅游发展易陷入"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发展瓶颈。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广东旅游差异化和多中心战略为研究目标,构建了城市旅游关联网络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度方法。文章以1996~2011年为研究区间,探讨城市旅游规模引力以及经济区域、都市圈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各城市旅游业存在一体化趋势。广州作为核心其重要性不断上升,珠三角其余城市作为旅游关联网络重要节点的重要性逐步下降。粤东、粤北和粤西经济区域重要性则逐步上升。珠三角各都市圈间旅游发展一体化趋势快于广东各经济区域间一体化趋势。最后,从区域协调框架、行政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对时空演变原因进行动因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意象理论,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黄浦江两岸游憩空间结构性意象与独特性意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推动黄浦江两岸旅游意象塑造,促进两岸协同发展。结果显示:各具特色的意象元素使黄浦江西岸形成了历史文化景观,东岸形成了现代都市景观,整体意象感知由核心区向周围衰减;意象五要素在两岸空间意象构成中的作用强度不同,标志物和区域是两岸公共主导意象要素,西岸道路要素可意象度高于东岸,共享边界黄浦江是两岸意象形成的基本参照系;文化内涵是西岸特色意象形成的基调,现代服务功能是东岸特色意象形成的关键。基于以上研究,对黄浦江两岸游憩空间意象塑造、品质提升及协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与我国旅游:现实需求与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一直是我国旅游的传统形式,至今,发展已较为成熟。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新形式,虽然新,但近年来的乡村旅游市场也持续升温。城乡统筹、彰显优势、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城市郊区游憩用地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明  王润 《旅游学刊》2007,22(12):18-22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郊区土地的游憩效用越来越受人关注。土地游憩功效的发挥受城市规划理念、居民休闲需求与出行习惯、土地供给制度、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城市表现出不同的游憩土地配置结果。科学的游憩土地配置要调解好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这是打造宜居城市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游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由此在城市中形成了游憩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城区的传统游憩商业区已经发展成熟,随着多中心化城市的建设以及一座座新城的崛起,在新城中也逐渐形成了新的游憩商业区。文章以上海南汇新城为例,结合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形成条件,对新城游憩商业区的形成机制展开研究,最后得出上海南汇新城游憩商业区形成于城市化背景和政策引导之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ITCM在我国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行费用法(TCM)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来进行非市场资源,特别是对环境资源(包括旅游娱乐资源和各类游憩活动)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和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这种在国外应用于资源价值评估的常规方法,在直接引入我国用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旅行费用法用于我国游憩资源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旅游者出行方式的特点,应用改进的ITCM模型测算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07年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为16.085亿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苏州城区22个游憩点为例,从平均空间距离通达性和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分析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和公共交通系统条件下游憩点通达性变化,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游憩流的空间分布变化,探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游憩点通达性的影响程度及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苏州城区城市游憩空间对策.结果表明:(1)苏州城区各游憩点空间距离通达值决定了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性,公共交通系统导向下,各游憩点的平均时间距离通达性显著提高,位于轨道交通沿线上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性提升明显,公共自行车对游憩点通达性提升也起到一定作用.(2)游憩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游憩点对游憩流的集散能力,但公共交通系统压缩游憩点的时间距离通达值,从而提升游憩点的游憩集散能力.(3)在单一公交车系统条件下,游憩流模式以"点对点"单一目的地游憩模式和营区基地模式为主,游憩空间呈现"双核"格局;而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下,游憩空间行为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线型游模式、旅行链模式、区域游模式和营区基地模式,游憩空间呈现"多核"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