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市主城区餐馆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互联网获取到北京市主城区的餐馆数据及其属性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人均消费等级和网络口碑等级3个方面对北京市主城区餐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餐馆整体上呈现“一主两副多中心”,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分布格局,不同人均消费等级和网络口碑等级的餐馆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纺锤形分布特征.同时,构建了17个指标,从人口分布因素、区域经济水平、交通便捷度、公共服务设施便捷度、旅游资源、互联网用户情感这6个方面对餐馆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文章从互联网获取相关数据及居民情感信息,并将其应用到了城市规划实例中,为商业地理和城市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文章对餐馆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对城市规划、旅游行业、餐馆经营和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粤东北713处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其他旅游资源为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粤东北红色旅游资源点的类型、空间聚集度、密度等。结果显示:(1)粤东北地区国家级、省级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少,但类型较丰富;(2)粤东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呈现出东西多、中部少的格局,在资源等级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3)粤东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4)粤东北地区高等级旅游景区极少,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在广东省内排名靠前,而且3A级以上景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高密度分布区与红色旅游资源高密度分布区耦合度极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珠三角城市群的九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后裔采集器爬取携程网上相关民宿数据,通过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民宿点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且集聚极其显著;基于核密度分析,珠海、广州、深圳属于民宿分布的主要集聚中心,其中广州属于一级组团,深圳和珠海属于二级组团,中山、佛山和惠州则作为三级组团,呈多中心等级圈层向外扩散;研究发现民宿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禀赋、人口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主要影响因素。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越好,A级景区越多,客流量就越大,同时常住人口也越多越密集,促使更多的民宿在此集聚;而民宿密度则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孙业红 《旅游学刊》2012,27(6):10-19
城市旅游研究有长期的历史.文章从新的角度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城市旅游这个并不新颖、但却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在西方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创新性的思想和理论构架,并指出了未来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城市中旅游集聚造成的拥挤问题、城市遗产类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中广泛存在的“复制与粘贴”问题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损害以及城市舞台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可以借鉴的一些国际先进经验,以及在借鉴这些经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京九”沿线旅游开发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京九”沿线旅游开发的考察报告黄建军黎昭江西财经学院经济系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串连着江西的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5个人文、自然风景区。目前一大批专项人文旅游资源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发。九江以九江为中心的赣北地区人文旅游资源风格迥异,人文旅游资源以其规模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方式趋向散客化、个性化及旅游经营管理信息化、人本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空间规模结构特征--旅游网站数量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且主要集中分布于省会城市和旅游经济发达城市;并利用SPSS14.0定量分析了区域经济、信息技术水平、旅游企业数量、旅游接待人数等对我国旅游网站规模分布的数学统计关系,总结了影响旅游网站空间分布主要由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两个因素推拉动作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受旅游资源禀赋、地缘区位等因素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非均衡现象,影响区域旅游合作格局。研究基于变异系数、首位度指数、旅游流质指数、SEQ三维耦合模型分析安徽省2003~2019年的旅游“规模—经济—质量”格局时空演化,以旅游经济联系度为指标分析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演化迁移路径,利用聚类分析法定量识别安徽省旅游旅游发展层级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规模—经济”呈极化分布特征,合肥处于“极核”地位,皖北旅游“规模—经济”水平低。旅游流质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分布格局。安徽省旅游SEQ的极化区域演变过程为三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安庆市)—双极联动(合肥市、黄山市)—单极独强(合肥市)。安徽省旅游发展层级呈现高地—潜力—追赶—洼地的阶梯状层级特点,各层级之间的旅游发展空间差距在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核心辐射模式、圈层发展模式、链式扩展模式、政策驱动模式的空间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淼淼  谢潇  宋潇玉 《当代旅游》2022,(6):59-61+113
城市公共休闲服务空间对居民幸福感、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poi数据,运用核密度、缓冲区、最邻近指数等方法对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空间进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空间设施分布不均,呈“中心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各辖区公共服务空间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呈现集聚情况;新城区公共服务空间配套优于老城区。未来,贵阳市公共服务空间的建设发展空间仍然较大,需要增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互通交流。  相似文献   

9.
西北五省区冰雪资源丰富、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冰雪文化厚重,具备优越的冰雪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本文以2019年西北五省区125个滑雪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分析滑雪场空间布局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呈“双核心、集聚化”的空间格局特性,2个高密度区域分别为陕西中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较明显,冷热点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热,中部区域较冷”的非随机性分布特点。(2)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供给维度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冰雪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基础,消费维度的核心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辐射与消费市场。据此建议西北五省区应以中国冰雪旅游新发展极为战略目标,构建“多点连片”空间发展结构,放大核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造多要素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区域协作与联动发展,塑造国际化冰雪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利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剖析了西部地区A级景区两个截面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A级景区空间分布属于集聚型,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四焦点、一团带”的结构;西北地区景区空间分布凝聚性较强,西南地区景区分布呈现“扎堆”特征,不同等级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异;人口经济、旅游绩效、交通区位和地形地貌是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完善A级景区开发建设设施与条件;加强区域A级景区开发与合作,实现互补效应;建立区域特色A级景区品牌,发挥引擎带动效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虚拟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本研究基于中国542家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数据,运用泰尔系数、核密度分析、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虚拟旅游景区规模尚小,省级空间尺度的分布与5A级、4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基本吻合。(2)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随景区质量等级降低呈现递减规律,且等级越高,内部差异越大;地文景观类和水域景观类的虚拟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平均浏览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旅游景区;东部和西部地区浏览量规模的省际差异大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假期与平时的浏览量规模波动幅度较小。(3)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受城市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景区属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区第三产业占比、5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移动手机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中国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基本规律,为虚拟旅游景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路交通和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驾车旅游方式的兴起,饭店的空间结构对城市内部交通集成度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对城市饭店空间分布研究脉络的梳理中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饭店空间结构与交通拓扑结构的定量研究.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对风景旅游城市桂林主城区各等级饭店所在交通轴线的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进行分析,发现桂林饭店空间分布与伊甘(Egan)和尼尔德(Nield)基于竞标地租理论推演出来的城市饭店空间等级模型(饭店等级越高,越倾向选址于城市中心)并不完全吻合,而表现出一种新的形态.对旅游城市而言,随着旅游者(特别是高端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城市中心已经不是影响高级别饭店布局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桂林主城区只有低等级饭店(非星级饭店和二星级饭店)的空间分布符合该模型,三星级以上饭店随着对交通集成度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而倾向远离城市中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君 《旅游学刊》2007,22(4):25-29
旅游资源群是指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某一类旅游资源单体的集群,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组成的基本单位,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本文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结合陕西旅游资源普查最新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从陕西区域空间整体上分析了各大类旅游资源群的空间结构特征,计算了其各自的开发潜力,并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以及类型等方面对旅游资源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较大的位于西安、咸阳、杨凌和延安四地,因此开发应以西安、成阳和杨凌这三个区域为中心,实现"西-咸一体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同时开发延安的特色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人文活动以及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9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短旅途时间,可实现小长假的远程旅游,双休日的中程旅游,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从而缓解出游时间的集中性,提高了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厘清与掌握省域尺度范围各旅游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并解析其网络结构效应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因旅游流数据采集限制而较少对团队游空间结构研究的不足,基于云南省旅游包车客运信息,运用社会网络结合空间分析的方法,提取了云南省团队游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其聚散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团队游整体网络密度较小且淡旺季表现出相似特征,网络对各节点的旅游联系与合作影响尚未显现,暴露出云南省团队游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团队游网络外向中心势显著高于内向中心势,网络空间集聚趋势明显;通常具有较强外向中心性的旅游节点同时也具有较强内向中心性,表现出“集中—发散”的聚散规律;旅游节点的聚散效应表现为单个节点以圈层状向外递减形式发生,其扩散路径主要集中于文山—蒙自、景洪—思茅方向。整体上,云南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明显,应重点加强滇西南与滇西旅游区、滇中与滇东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网络游记与照片两种“数字足迹”,研究入滇自驾车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并与一般入滇旅游客流的特征进行比较,为应用新数据方法研究旅游流时空提供参考,同时丰富时空二元观角下的自驾客流研究成果,也有利于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与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自驾客流出游时间分布集中度较高,黄金周及寒暑假内容易出现客流高峰,与一般入滇客流的时间特征基本保持一致.(2)客源地空间分布上,一则呈现近域性显著、东部集中性明显;二则自驾客流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空间使用曲线出现多次波动,客源地分布与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3)目的地空间分布上,一则自驾客流在云南24个旅游节点内非均衡集中分布,并形成位于4大区域的5条旅游线路;二则与一般入滇客流的“单核放射状”分布形态不同,自驾客流整体呈现多核心、多线状、多区域的“多核线网状”空间分布形态;三则自驾客流网络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分层明显,但核心旅游区带动及影响边缘旅游区的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7.
郭永成 《西部旅游》2023,(19):88-90
<正>县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重要的空间单元,具有衔接城市旅游以及带动乡村旅游的关键作用。构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环线,是有效整合县域各类旅游资源、营造安全舒适旅游出行环境的重要支撑。文章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域旅游环线构建为例,运用GIS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密度分析与可视化操作,科学判断盱眙县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通过对相关规划的衔接与部门乡镇板块的旅游线路对接,构建以省道、县道、乡道为主要道路的“主线+支线”可操作实施的大小环线布局方案,以期为县域旅游线路选线与划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形成交通旅游相融合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往文献往往忽视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而单独探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文将“资源诅咒”和“资源福祉”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利用2003-2013年188个优秀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动态地考察了旅游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最后将这些城市分为旅游起飞城市、旅游福祉城市、旅游诅咒城市3类.结果发现:(1)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呈“倒N”形关系;(2)旅游发展通过抑制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带来负向中介效应,而通过提高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中介效应;(3)科技投入、政府干预负向调节着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旅游地荷兰病”现象在中国并不存在;(5)旅游资源福祉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但也有少数城市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  相似文献   

19.
魏鹏  侯杨方 《旅游学刊》2017,(5):106-115
旅游具有空间属性,旅游者的空间分布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文章借鉴伯克曼“通勤选择”的效用正态分布假设,构建旅游者空间分布模型,并依据甘肃省2015年县(区)统计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与估计,研究显示该模型对甘肃省旅游者县(区)空间分布能进行较好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该模型作为预测模型,依据甘肃省旅游业与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对“十三五”末甘肃省旅游者空间分布状况进行预测,并与2015牟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旅游者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将推动甘肃省旅游者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县(区)扩散,东南-西北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得到增强,甘肃省东部的西南-东北向的旅游经济带也将显现雏形.该研究将有助于定量了解旅游者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也为旅游者空间分布变化预测提供方法,为旅游饭店等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牛玉  汪德根  钱佳 《旅游学刊》2014,(4):114-124
文章借鉴了一般文献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模型修正后应用于旅游文献影响力评价,对我国30年来出现的一批高被引频次的旅游文献进行影响力计算和分级,并分析不同影响力等级文献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领域分布以及核心作者群影响力特征。研究发现:(1)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总体呈现4个阶段的分布,其中1998~2005年期间为被引频高峰阶段;强影响力文献时间分布较早,较强与弱强影响力文献在2001年以后发文率较高;空间分布呈现高被引频次旅游文献的高富集区、较高富集区、一般富集区和贫瘠区4种类型,经济发达或旅游发展水平高,以及拥有强大的旅游科研团队是高被引频次文献富集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和广东在4个影响力等级文献数量均超过其他省份。(2)4个等级影响力文献在理论与方法、旅游发展与规划、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同时国内对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也在逐步增多,但文献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高。(3)高影响力旅游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被核心期刊引用率普遍较高,但也存在核心作者群相互间引用频率较低、自引率较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心作者间的知识流动不足,不利于旅游学科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