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群体的康养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此外,现代生活的亚健康趋势愈发明显,使得中青年群体也开始注重康养休闲。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山地、森林、温泉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毗邻西藏的雅安、攀西、阿坝、甘孜等地区,自然环境优越;西藏则形成了“高原秘境”的旅游品牌,林芝、昌都等地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可依托现已成型的旅游廊道与四川部分地区协同培育康养产业。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地区,四川在该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基于此,川藏两地宜携手共进,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契机,开展深层次的康养产业合作,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特色康养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
旅居养老是老年群体旅游消费的新潮流。文章对山西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是山西的优选之路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探索了山西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可行性模式。最后,文章就旅居养老制度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意项目开发等方面,对山西旅居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特色旅游小镇文化价值的挖掘是特色旅游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贵州典型特色旅游小镇为样本,梳理贵州特色旅游小镇文化价值挖掘现状,探索贵州特色旅游小镇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贵州特色旅游小镇在文化价值挖掘上存在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低、文化元素开发不足,文化品牌难以形成、文旅产品少且附加值低的问题,并提出保护传承,打造文化氛围、合作共赢,深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延伸扩展,构成跨境文脉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探索中,旅居养老需求与传统村落养老供给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供需关系为传统村落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文章借助SWOT理论分析传统村落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分析表明:传统村落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有较大优势,而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模式单一为其劣势,在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养老质与量的双重需求下,传统村落旅居养老的新模式既能缓解城市的养老压力,又能为传统村落的活化提供新途径,有利于实现传统村落的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朱晨 《西部旅游》2023,(2):22-2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国民健康越来越重视。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现代化建设,国家大力推进特色体育康养小镇建设,各地积极响应,以当地的产业为核心,因地制宜,打造全民健身平台。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体育康养小镇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能够体现当地地形特色及文化特点的体育康养小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引领了运动新风尚。但陕西省在建设特色体育康养小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宣传力度不够等。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陕西省特色体育康养小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打造集体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体育康养小镇。  相似文献   

6.
付静  褚亿卿 《西部旅游》2023,(21):42-44
<正>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笔者聚焦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以及极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市场,充分挖掘乡村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展现乡村美景,阐述乡村故事,优化乡村场景,提升乡村旅居品质,旨在打造一个链接城市与乡村的线上线下互通的高品质旅居度假平台——“乡觉旅居生活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体验乡村,最终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是新型城镇化领域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尝试。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培育特色小镇要比发达地区更难。欠发达地区更应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作为推进就地城镇化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促进县域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推进产业融合、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文创园区依据其区位功能、产业特色优势、市场导向等方式,形成以创意办公、创意休闲、创意科技等方面的文化艺术集群。本文从我国文创园区集群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现在文创园区出现的园区定位模糊、缺乏品牌特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产业链条整体定位、多战略联合渗透、订制化需求导向及资源整合式发展的发展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9.
梁艳 《西部旅游》2023,(23):20-22
<正>文章首先对江西客家非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现有的成功模式和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乡村“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包括打造文化产业园和主题公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建设养老与康养中心、注重公共艺术设计,旨在促进客家非遗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江西省乃至其他地区的客家非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旅游产品档次、景区特色、资源利用三个角度分析保康县现营旅游经济效益较低的状况,提出应充分开发保康县温泉资源,打造保康温泉小镇以解决这一难题。并从深入开发温泉资源、改良运营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四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带动保康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向多样化发展,近两年来在全国掀起了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热潮。本文研究通过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充分发挥“点、线、面”的辐射作用,吸引民众参与,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有效缓解“现代文明病”,提升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彭瑶 《西部旅游》2022,(8):22-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四川省川东北经济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利用本地区的优质旅游资源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在实战中,以乡村生态康养为发展模式,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为游客提供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营养膳食等特色乡村旅游服务,打造特色康养小镇,开发医养、温泉康养等产品。文章针对四川省川东北经济区多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整合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打造智能康养、突显核心品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娜 《西部旅游》2022,(23):64-66
自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始挖掘优势资源,纷纷加入特色小镇的建设大潮中。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研究,不仅能够认识到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推动城镇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甘肃敦煌市月牙泉特色小镇存在着缺乏品牌效应,缺少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文化资源开发层次低,旅游产品缺乏多样性,文化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提出"国家风景道"的概念,随后,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计划打造川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基数增大,空巢老人增多,城市养老服务压力陡增。当前,国内养老服务面临服务人员短缺、资金缺乏以及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混乱的挑战。作为提前十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杭州市,在三种养老模式有机互补、对服务对象分层划片管理以及梳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杭州市若干成熟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旺。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这种需求表现得较为强烈。老年人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高质量需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本文试图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研究旅游资源、企业品牌和养老市场的关系,文章在观察现象的真实世界里,提出了四个命题,并统一到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文章也用案例进行了检验。通过本文,作者希望社会上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企业、机构及个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和支持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并能对老年事业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全域旅游的定义入手梳理了全域旅游理论的具体内容,并对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依靠县域融媒体中心来扩大宣传,需要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活力、塑造独特的旅游文化,从而保证“旅游+”模式成为区域经济主要特色。同时,应紧抓旅游示范区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的引领效果,最终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而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是推动民族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充分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的积极影响,并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财政投入不足、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忽视地域特色等困境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了转变发展模式、合理开发资源以及打造特色文化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旅游规划界的热点问题.旅游小镇由于其规划尺度小、当地居民根植性强、规划开发与社区发展关系紧密,因此研究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在小镇空间尺度上,讨论公众参与在旅游规划中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原则,构建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的理论模型,提出规划的框架和具体操作步骤,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具体分析规划各阶段居民参与的内容、形式,经由个案阐述操作经验得出决策者、规划者、当地居民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参与型旅游规划步骤中的角色与功能,以期能为具资源潜力的小镇或较大尺度旅游城市的相关规划模式、政策、法令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文明的存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对市场主导式保护弊端的认识下,构建了当前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保护模式,并将非遗保护工作,由静态保存向活态发展不断推进。非遗主题小镇,是浙江省在近年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尝试;从样本小镇的建设情况来看,潜藏着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社区营造逻辑。即,传统社区先就非遗价值形成共识,再展开特色景观打造、人居环境整治、非遗项目保护和关联产业促生等经营活动,最终形成“人、文、地、产、景”互为促进、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在此过程中,政府适度赋权、学界理性陪伴、居民角色转换等营造特征突出显现。而长远来说,非遗主题小镇要实现预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和确保非遗保护的核心地位,积极构建多方协作的保护体系,精确评估区域环境的旅游承载力,切实加强适用人才的培育储备。非遗主题小镇的探索,对我国非遗的整体性动态保护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