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潮流下世界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形成相互依赖、深度嵌入的全球供应链,而近年来国际政治形势与突发事件为全球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变革,供应链的主导权竞争趋于白热化。“双循环”格局下,国家的供应链体系愈加复杂多元,但也在外部冲击下暴露出供应链的脆弱性,韧性建设仍有较大进步空间。本文梳理了供应链视角下“双循环”格局下的基本概述,在此基础上剖析发现我国供应链韧性建设中存在诸多挑战,未来提升供应链韧性需要从内循环创新赋能、外循环开放合作、内外加强协同发展等方面采取对策,积极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供应链的韧性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我国亟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特征、动力体系、产业链重塑效应四个方面阐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结合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剖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建立“推进机制、协同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四大政策机制和“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共享结合的数字技术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模式创新与变革、提升产业数字化治理模式水平、加快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四大措施,以推进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自贸试验区作为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载体,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既是国内大循环中推动市场规则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改革试验田,又是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参与国际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进程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存在较多现实约束问题。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加强大湾区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引领数字技术发展,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链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战略应对。在新发展格局下,未来将更多地从产业链而非单一企业的视角来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文章针对双循环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金融需求,尝试构建支持装备制造业双循环发展的产融结合新生态理论框架,以供应链的国产化、区域化、价值化为目标形成产融结合新生态与装备制造业双循环发展的运行逻辑与构成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西安市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近年来面临着外贸转型升级的压力。数字外贸依托新一轮信息与数字技术将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交易链的融合发展,成为“双循环”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能拓宽西安市数字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双循环”背景下西安市数字外贸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双循环”背景下西安市数字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内涵(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0年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推进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意义,之后提出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发展建设所遇的问题阻力,最后从补足物流业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及培育专业人才四个方面,为构建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建明 《商展经济》2022,(12):15-17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各国在传统服务业、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均受到一定影响。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品出口国之一,为了更好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打造“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并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产业链模式,为我国现有产业体系、经济规模、结构和核心生产技术等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针对产业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背景及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可行性和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立足于我国国内大循环、坚持独立自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开放共赢的国际大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是促进新发展格局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与优化分配制度则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供应链与“双循环”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度揭示供应链促进“双循环”的形成机理,即通过锻造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供应链的柔性,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双循环”的互促协调;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优化国内大循环的质量,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堵点,进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供应链的新视角,通过供应链跨境协同将由需求侧、供给侧、供应链本身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有机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套、互促协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整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供应链视域提出助力“双循环”实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超大市场规模潜力进一步激发,产业链供应链资源不断向国产品牌倾斜,“新国潮”“新国货”消费迎来发展契机,成为消费提质扩容的新动向、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广东“新国潮”“新国货”消费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兄弟省市的主要政策和做法,提出持续推动“老字号”品牌复兴、加快孵化新消费品牌、增强科技和文化赋能、加强平台和渠道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后果将对各经济体产生持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新兴领域国际合作契机增多,人民币国际市场地位可望提升等有利条件,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机遇,而大国对抗、狭隘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也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应加强经贸机制建设,主动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推动对外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联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对外投资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潞潞  郝乐 《现代商业》2022,(32):11-14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2020年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对国内循环及国际循环的新概念进行简单阐述,探讨了国内大循环及新发展格局之间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石富丽 《商展经济》2022,(13):14-16
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为应对复杂外部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深入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首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其次,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国内外市场不稳定、科技创新难度系数增大和城镇化未完成使得区域循环受阻三个挑战。最后,可以通过加强市场供给端和需求端通融、加强交流互鉴、完善城乡发展要求流动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物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标志,构建物流大通道,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现代流通体系补断点、畅赌点、解痛点。两头在外的传统国际循环格局带动东部沿海地区物流能力快速提升,支撑地方产业融入国际供应链分工。双循环新格局将会改变内陆地区物流势能,带动一批对内对外双开放的物流枢纽崛起,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许多产业面临着空前的机会和挑战。如何在国内大循环中寻找解决方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命题。同时,我们应该促进科技自力更生,在一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提出了“双循环”格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内的重要战略方向。“双循环”理论的提出,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8.
石玉玲  潘佳宁 《中国报业》2023,(10):214-21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版业需要用好国内国际资源,增强出版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外循环”,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当塑造双循环融合发展新业态,实施数字化战略、内需主导战略、国际传播战略,推动产业链重新布局,畅通产业链循环,促进出版业跨界创新,以此构建良性生态,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包括调控机制、法律法规等内外贸易一体化的诸多方面。要真正实现内外贸易一体化,关键在于处理好标准问题。我国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进一步强化出口的竞争新优势;以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根本,进一步扩大进口,促进进口结构优化;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为贸易提质增效创造新的空间,进一步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步伐。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程中各地方的自贸区建设各具特色,从宏观层面来看,自贸区建设的地区定位各不相同;从中观层面来看,目前的重点主要是推动自贸区成为高端产业和新业态的聚集地,同时对区域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完善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形成重要支撑;从微观层面来看,自贸区建设形成了多样化的创新举措,已出现260多个创新案例,且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复制,北京也正在高水平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城镇化、老龄化、信息化、服务化、国际化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第一动力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0.
祝栩 《北方经贸》2022,(11):51-53
近些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大环境,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现结合“双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背景及其核心内涵,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建设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三个挑战,并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为如何促进“双循环”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