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勋 《当代经济》2009,(15):154-155
本文利用我国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TFP和产业结构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在影响TFP的因素中,FDI、市场化以及基础设施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终消费率与能源效率呈倒U关系.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利用效率呈反方向变动,第三产业比重与其呈正方向变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TFP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转换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换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应对经济形势采用的产业政策,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正面作用;(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要素流向虚拟经济,同时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0—2017年宁波、杭州和苏州产业结构变迁的合理性、高级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宁波产业结构"合理"变迁与产业高度相背离;(2)宁波产业结构"合理"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相背离。针对宁波产业结构的现实情况,提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点建议:(1)培育发展宁波高技术核心制造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发展制造服务业,推动宁波第三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8—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互联网的发展对服务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
8.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3)不同地区门槛水平的分布呈异质性特征,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的影响。在对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矩阵下的静态空间效应和动态空间效应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会对邻接的区域产生虹吸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经济关联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经济逐步从要素投入型向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型增长模式转型,要实现这一目标,数字经济发展可能是未来一个潜在的突破口。本文将为这一判断提供初步的微观证据。本文将企业数字化投入纳入传统增长核算模型,发现数字化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7—0.09,且行业间差别大,配置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平均而言,数字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为10%左右。此外,行业—企业、企业—企业匹配数据检验结果均表明,上游的数字化发展存在产业链溢出效应,会使得下游企业管理费用下降、存货周转率提高,同时优化下游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下游企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本文的研究表明,当绝对的技术突破面临瓶颈和不确定性时,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许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测算、分析中国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年均增长率、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再结合其他37个国家的相应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推导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程并构建了测算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的两个指标。本文发现,由三大产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异和部门间规模巨大的人力资本转移而形成的“结构效益”,能够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较高但三大产业部门却处在较低水平甚至负增长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经济事实。本文从数理逻辑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验证了“产出增长率效应”和“结构效益”的存在。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高度及其合理化程度大幅落后于多数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3.
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研究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传染”特性,其提升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变化;绿色信贷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高级化和生态化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前者会抑制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后者促进了其增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绿色信贷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将显著增强,而对于不同维度,这一作用效果只存在高级化和合理化的门槛特征;空间门槛模型显示,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会减小绿色信贷对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通过推动节能降碳、完善环境治理、发挥技术外溢效应,助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攀升。从人工智能视角探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选取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厘清并检验人工智能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人工智能显著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次,人工智能通过技术外溢的遮掩效应强化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后,分地区样本的考察显示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相较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人工智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不断增多。首先介绍了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然后介绍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之后说明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最后作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金融同时具备供应链属性和金融属性,其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存在银企关系的企业相比,在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非银企关系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对提高企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产率悖论”研究视角,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了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周期内,信息技术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地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信息技术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消费水平,推动了要素合理配置和消费结构升级,最终提高了生产率水平;在模型中引入城市地理区位和人口规模等虚拟变量,结果表明中西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且中小城市的提升效应也要高于大城市,以上均证明“生产率悖论”并不符合中国地级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土地出让、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陈向武 《技术经济》2020,39(6):99-118
在运用改进方法对我国省级人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再测算的基础上,引入地区技术差距变量,实证研究了1996—2016年间我国省级人力资本存量、地区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地区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这是对已有文献研究结论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贸易开放、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关联进行探讨。结论显示:贸易开放和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贸易开放能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政策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明显强于自然贸易开放;政策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双重门槛效应,且对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化影响。据此提出加速推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差异化贸易开放政策等针对性建议,以期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