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雪梅  王博 《东北之窗》2013,(23):38-39
"由于大量黑土层的流失,东北肥沃土壤的肥力在一天天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东北地区未来的粮食收成。如果东北这个巨大粮仓的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东北粮食今年又一次大丰收之际,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土壤学家张旭东博士提醒说。黑土地被认为是肥力最高、最适合农耕的土地。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3个黑土区之一,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曾经"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正在面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寒地黑土特指覆盖我国东北平原上从东经125-127度,北纬44-49度之间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这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中唯一保存完整的。肥沃的土壤使这片土地上的物产很少甚至不需要施用化肥催长;寒冷的气候使病虫害很少有机会入侵农作物。因此,这块土地上孕育而出的农产品,以有机安全、营养丰富著称于世。然而从前,寒地黑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是一个拥有黑色土地、十分寒冷的地方,而它的物产像这片黑土地一样悄无声息。直到2004年,寒地黑土  相似文献   

3.
黑土地是一种形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分布与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的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面积大约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松辽流域土地面积的60%,现已开发的耕地约为2亿多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上篇:乡村篇 千百年来,中国土地上的农民都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耕耘于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黑土地。改革十几年,不但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化。不知从何时起,黑土地不再宁静和寂寞,从这母体上面走出一批又一批农民,他们“背井离乡”地做起了“城市梦”……  相似文献   

5.
虽然身处营口东华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高位”,汪振东仍然忘不掉家乡的青山绿水,改变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面貌更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夙愿。他用他的努力,和一手创建的东华企业集团正在东北黑土地上慢慢地实现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6.
张潇潇 《魅力中国》2010,(30):110-111
在祖国的北方,是一片辽阔的黑土地。在这肥沃的的黑土地上,有关东人世世代代的辛勤耕耘和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生命活力。东北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沿边开放比较分析(上)侯景新,李明肖沿边开放顾名思义为沿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我国陆地边界长达2万多公里,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沿边的黑、吉、辽、蒙、甘、新、藏、滇、桂9个省区,区,土地面积569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我国与邻国...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草原上的“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草原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与吉林、辽宁两省毗邻。这里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韵,牛羊遍地,又有东北黑土地的雄浑,麦浪翻滚,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中连接东部与西部的“绿色纽带”。科尔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部  相似文献   

9.
春暖花开之际,东北黑土地已全面进入备耕阶段。但各地旱情严重,让连续两年获得粮食大丰收的东北面临着严峻的抗干旱、保春灌、保春播形势,也为今年粮食产量能否再上新台阶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旱情向我们袭来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水利:为什么不能在水利上多投入呢?事实上,这几年东北三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不断地加大。但正如黑龙江省权威部门公布资料所显示的那样: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6000多万亩,不足全省农田总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10.
红山区位于我国燕山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塞外明珠”——赤蜂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区东北部矗立着一座赭红色的山峰,史称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红山区由此而得名。红山区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其代表出土文物“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红山区总面积169.6平方公里,农区辖一乡两镇、18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耕地面积4.4万亩,均处城市近郊,土地肥沃,水利电力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智斌  张楠 《东北之窗》2022,(2):36-39
<正>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1573.5亿斤比上年增加65.4亿斤;吉林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比上年增加47.24亿斤;辽宁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500亿斤,达到507.74亿斤,比上年增加40亿斤。三省粮食总产量增加量包揽全国前3名。2021年,在全球粮价上涨28%的背景下,东北三省的粮食却大幅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次作出了“东北贡献”。除了老天帮忙外,东北粮食连年丰收更多靠的是人为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东北秋收工作进入尾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已成定局。在连续实现多年粮食稳产增产后,东北的表现依然值得国人骄傲。在全球进入动荡时期,粮食危机的加剧,更加凸显了东北粮食连年稳产的重要意义。2022年6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实施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  相似文献   

13.
内贸部拟建“粮食走廊” 内贸部近日提出了我国粮食储运业的发展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内贸部将加快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实行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改造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在我国东北、京津、长江沿岸、西南等地区建成“粮食走廊”,构成粮食流通骨干网络,形成现代化机械化粮库、港口与各类粮食收纳库、中转库、储备库相结合的粮食仓储体系;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储粮技术,重点研制和推广新型储粮害虫防治与粮食保鲜技术,减少储粮损失;并逐步推行散装运输,减少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多环节分装所造成的损失,提高编制和执行运输计划的效率与可靠性,减少粮食运输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第一天,一列满载粮食的列车从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龙江省富锦市双龙山站缓缓驶出,踏上北粮南运大通道。东北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粮食调出量全国第一,每年从10月份开始,北方就会进入粮食收储和运输旺季。为了让全国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中国粮,东北三省创新铁路、海路运输方式,保障北粮南运大通道的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5.
黑土情     
中央全会拓新宇,东北大地掀巨澜。白山黑水抚春风,辽沈气象万万千。孔雀回归黑土地,群策群力宏图展。邓公绘就幸福路,“三个代表”照中天。原油滚滚钢花舞,五谷丰登稻花甜。  相似文献   

16.
王志彬 《东北之窗》2012,(Z2):72-75
从国家层面看,东北黑土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关乎整个国家战略。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11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突破2200亿斤,超过全国的20%;较去年增长250亿斤,预计占今年全国粮食增产的70%以上。辽、吉、黑粮食产量分别达到400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位于东北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因市区东南部的国家级扎龙自然保护区栖息繁衍着世界珍禽丹顶鹤,享有“鹤乡之城”的美誉。齐齐哈尔始建于169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辖9县(市)7区,总面积4.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人,为黑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产业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城市蕴藏着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巨大潜力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7位,粮食等农产品和煤、钢等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货物周转量4万亿吨公里,进出境集装箱超过2500万标箱。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按照2000年的统计,我国铁路营业里程5.87万公里,公路里程140.27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1.93万公里,民航里程150.29万公里,管道运输里程2.47万公里;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仅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和外贸等流通领  相似文献   

19.
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广泛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对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极为重要。本研究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相结合,设计基于“大数据+AI”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融合遥感、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数据,通过智能分析提供全面的土地退化监测和修复方案。本研究对提高黑土地保护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