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调研,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确定为文化景观的主导因子,通过定量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对建筑材料、立面特点、装饰风格的定性感观印象和民族/民系(语言/方言)分布情况,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对于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巫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元神话、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在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赣傩文化具备了符号消费的特征,使其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彰显。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仅局限于乡土建筑单体及其显性特征,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隐性特征也同样是地域特色文化的标签.因此,本文以朝阳县肖家店传统村落为例,借助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探讨传统村落隐含的空间属性从而提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及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罗恺 《价值工程》2012,31(8):46-47
文章以湖南会同高椅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分析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中的文化内涵,阐述高椅从不同侧面遵循文化教育、社群文化活动和礼制信仰等方面要求的景观空间特色,强调传统文化对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笑春 《企业研究》2011,(10):139-140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巫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元神话、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在"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赣傩文化具备了符号消费的特征,使其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相似文献   

8.
国家开发区多以"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及形态组织。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产业化等融合发展背景下,研究以乐清市产业园区为例,通过GIS空间网络和UCINET社会关系网络的技术手段,研究区域内产业园区的集聚形态→园区间联系→园区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城融合)。结论如下:①乐清市开发区内各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集聚形态以串珠型、组团型、条带型、V字形等空间形态为主。②各产业集聚区两两联系强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链条上的联系弥补了时空距离联系的相对松散性。时空联系中联系紧密程度决定于道路等级而不是道路密度。③从产—城融合阶段来看,6大集聚区处于不同的产—城融合阶段和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背景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和空间两个视角,研究在社会转型下,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重构特征及所面临的挑战,并从转变价值观念、提高就业水平、注重特色引导和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策略以解决聚落空巢现象严重、空间形态遭到破坏、空间发展粗犷无序等问题,使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良性互动,从而使民族聚落得到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两者交织融合,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发展也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是由科技突破和技术创新所带来文化产业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革,融合的核心是价值链重构,融合广泛发生在产业、市场、企业和生产要素等领域。目前,我国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相对滞后,发展压力与发展机遇并存。从路径上来说,可从产业、市场、企业和人才四个方面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文化科技融合及产业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化科技融合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空间交互作用显著;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亦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增强了文化科技融合对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及科技创新要素的区域配置、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旭  马一丹  崔皓  张新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中插12-中插17
空间形态深刻地影响着能量的利用.历经自然选择与进化的传统聚落具有应对和调节自然气候的性能,研究其适应当地气候的空间模式与机理,有助于探索地域低能耗的气候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以巴渝地区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基于历史文献与遥感信息提取,综合GIS形态分析、风场模拟与实测的方法,研究山水格局、街巷结构及建筑布局与山地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开花结果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创新与发展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建设用地扩张三方面梳理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地区工业化发展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使我国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更为复杂,城乡空间相互作用已超越传统城乡关系理论能解释的范围。另外,受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影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联系方向更为广阔和多元,生产要素在乡村地区不断发生重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向复杂、分化多元的方向变迁。同时,各地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水平差异也使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迁具有区域差异。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探索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规律,提炼不同城市化水平及模式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区域差异,以及对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跟踪研究,对于拓展人们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瓷是与生俱来的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技术与文化在经历了工业经济的洗礼后再次逐步走向融合,创意陶瓷产业在此背景下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探讨了技术与文化关系演变的内涵与特征,从注重文化传承、遵循适宜性原则、扩大产业规模、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多元融资等方面提出了技术与文化融合下的创意陶瓷产业升级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冲突与融合     
观点文化融合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存在。形成"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母子文化格局,可以促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保持企业活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难点在于文化的融合,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实践工作必须时刻铭记的。一、价值观管理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观管理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17.
蔡凌  邓毅  姜省 《城市问题》2012,(3):30-34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了侗族乡土聚落演进中的聚落空间异化、聚落管理弱化与聚落更新"现代化"等共同趋势,提出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以及生活观念转变是影响侗族乡土聚落聚居模式的深层原因。进而通过把保护和发展视角从传统的注重实体和空间的层面扩展到经济和社会层面,建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聚落管理、重构聚落空间的乡土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架构,并阐述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施润  杨大禹 《价值工程》2014,(11):11-12
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融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文章以建筑学的视野,选取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以文化为切入点,分别从建筑形式的表达,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装饰的表征三个方面对其"一颗印"传统民居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建筑形式中蕴含文化内涵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9.
徐坚  杨平  张帅  叶海涵 《价值工程》2020,39(6):35-38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对于城乡融合的实证量化研究较少。文章以保山市隆阳区为例,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从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城乡发展形态差异、城乡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特征四方面探究隆阳区城乡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①建立"多规合一"的城乡融合发展理念;②强化生态保护,实行空间管制;③优化城乡结构,加强城乡融合;④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时期是中外文化冲突融合、社会民众弃旧趋新的重要转折期。受社会文化及审美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在这一时期亦逐渐脱离因袭传统的发展轨道而开始近代转型。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个案,通过解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居住形态及其近代化转型特征,可以窥见西方文化的入侵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也可以考察近代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住居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