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协调好这种关系可以作为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之一。首先分别选取代表城市交通可达性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主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这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再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模型计算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最后对2007-2012年北京市交通可达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2年期间北京市交通可达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度在逐步改善,但是两者始终没有达到良好协调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市交通可达性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密切复杂,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始终交织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中又互相制约,彼此共同发展。城市空间的变化促进了城市交通方式的不断变革,影响了城市交通的通达性,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影响因素,交通方式的变革又会对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变化和发展产生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谢智敏  甄峰  张姗琪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48-57,封2,封3
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就业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和规划带来新的契机,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手段,通过多尺度GIS空间分析、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验证、规划对比分析与二元逻辑回归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主要结果如下:①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就业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初步显现,城市外围的大厂新村与徐庄高新区基本形成副中心,但新街口主中心依然强势,与其周边地区呈现出紧密粘连的一体化特征.②城市规划与现实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缺乏就业人口集聚,中心体系规划中的主中心发展较为滞后,需因地制宜持续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③在就业空间主中心—副中心—密集区—稀疏区不同层级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应着重在多类型交通协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与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发展看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垄断组织和即得利益者对空间规划合理性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与决策机制、城市官僚与投机盛行、城市空间及交通规划、城市信息网络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面对目前城市交通拥堵应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多中心化都市圈的发展模式;遏制对土地、房产等投机;完善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与决策机制;优化社会分工;建设信息城市;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及交通规划设计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4—2013年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的职住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有所加强,就业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减弱,北京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程度在明显降低。分区域看,2004—2013年城市非核心区职住空间分离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并带动总体职住空间关系趋于平衡;从行业看,与居住人口空间格局变动呈相反方向,北京市绝大部分行业空间聚集度在逐渐降低,由城市核心向边缘区域扩散,促进职住空间关系逐渐趋向平衡。未来北京市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多中心的居住格局,通过多措并举优化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灵魂,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中,如果没有规范化的交通标识,无疑会阻碍人们认知环境和判断信息,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城市公共交通空间中,人们出行会面临线路调整、换乘、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求助等问题,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交通标识来给予一定的提示。城市公共交通中的环境标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便利性,本文通过研究公共交通空间中的环境标识语言,旨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背景下,智能算法成为探索城市形态不同系统寻优路径和理想模式的重要手段。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梳理了2000—2021年CNKI核心数据库中我国学者关于智能算法在城市形态优化应用方面的文献样本,通过时空演化图谱和关键词共现网络解析了演化路径并预测了研究趋势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算法在城市形态优化应用方面历经了“几何分析—量化分析—动态模拟—大数据挖掘—深层内涵解析”五个典型阶段,研究主题集聚为以城市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城市形态与杜宾模型为聚类的三条主要时空演化路径,应用情景主要包括城市形态扩张及驱动力、城市交通线路优化、城市街景测度三大类。据此认为,未来的研究趋势将呈现网络化多维智慧集成、多学科交叉智慧耦合和多情景模拟智慧演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为数众多的城市实施了多中心空间政策和新城新区建设,但是多中心结构的绩效尤其是能耗绩效亟待检验。首先分析了多中心城市在理想状态下的生产能源、建筑能源和交通能源节约,并利用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中心结构对于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耗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的多中心程度与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耗呈现显著负相关,即城市多中心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的人均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具有更好的生态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了生态维度的依据。此外,城市规模扩大、密度提高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都有利于提高能耗绩效,而人均收入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和私人交通工具出行比重的提高都会使城市能耗绩效变差。  相似文献   

9.
认为我国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城市交通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拥堵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辨析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代人”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机器代人”对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产业的变化也将导致城市产业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变化.回顾了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产业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演变历程,在“技术—产业—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的分析框架下,探讨“机器代人”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机制,依据不同的理论支撑和情景分析,提出交通导向型、科技导向型两种城市空间演变模式,并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三个方面提出初步的规划对策,以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促进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同时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延伸,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的价值也日益突显。为助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转换期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功能的总结,对站点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提炼轨道交通站点的三种空间布局模式:TOD模式、毛细血管模式、哑铃型模式,探析3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生命线系统及其脆弱性的内涵和后果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价值工程》2006,25(12):17-21
城市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已成为现代“城市病”的重症之一。研究如何解决现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维护城市正常、高效的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城市交通的生命线系统进行了界定,并重点分析城市交通生命线系统的脆弱性内涵和由脆弱性引发的后果表现,希望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的探讨视角。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理论和就业中心识别的实证方法.利用北京市2001年和2004年的就业人口数据,在验证主中心存在的同时,采用两阶段方法,对次中心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北京目前仍然是一个单中心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单中心方程对城市总体就业人口密度的解释能力超过了60%.但随着都市区的扩张,中关村等次中心开始陆续出现,并开始影响周边地区的就业分布和空间形态,这表明北京正向多中心的空间结构转变.此外,还也结合北京城市增长、制度转型和历史路径依赖的特点,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美第九大公交系统,投资庞大的亚特兰大捷运(MARTA)并没有对亚特兰大交通运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帮助解决亚特兰大日趋严重的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亚特兰大捷运的失败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空间形式与大众交通系统的关系决定了亚特兰大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先天不足.亚特兰大低密度,分散扩张的多中心城市形态,一个以私人汽车占主导地位的交通网络系统使城市对亚特兰大捷运的依赖程度降至最低.亚特兰大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和亚特兰大捷运的现状清楚地剖析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模式选择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城市发展政策,规划理念及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边缘城市理论对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空间扩展中一种常用的模式之一,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趋势和需要。文章分析了边缘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针对南京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南京市建设边缘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为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城市空间演化不断对城市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另一方面,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和交通方式的变革又会对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演化产生引导作用,它们之间通过可达性这一关键因素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虽然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但至今尚没有找到统一的理想解决方案。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五个最基本的因素组建城市交通系统模型,并根据城市发展与交通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城市交通系统动力结构模型。利用该结构模型,对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五点建议,并对威海城市交通发展进行了实例分析。注重对问题的宏观把握,构建了一个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这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进一步细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并对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实现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拥堵的背景变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背景变换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交通过度拥堵问题,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进行了背景变换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交通过度拥堵问题需要从城市的良好发育及合理的空间扩展方面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20.
交通的产生先于城市,而交通的方便又是城市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交通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作为反作用,城市的空间结构又决定了城市的交通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