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旭 《经济纵横》2023,(12):84-94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该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会对二者的关系产生反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未来可以通过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农村数字人才、发展农村数字金融等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也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是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选取我国23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0—2019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为解释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公路发展会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铁路发展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地理区位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的铁路发展对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经济》2015,(11):100-108
使用1995—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0-1空间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表征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Moran指数逐渐减小但仍十分显著;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大会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即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铁路密度的增大对临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公路密度的增大会扩大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不显著。指出:继续加大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公路投资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海萌 《发展研究》2016,(9):97-100
本文利用1994-20,—4年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发展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进出口贸易量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较发达地区,进出口贸易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中部及西部较不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则较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两种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质量偏向效应拉大了收入差距以及就业数量扩大效应缩小了收入差距.根据结论,我国政府应当意识到对外贸易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具有两面性,应当就此调整结构、趋利避害,实现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既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结果 ,也与体制改革和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关 ;同时 ,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形成了大量的非规范性收入以及税收制度的调节不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过大的收入差距会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收入差距的拉大 ,我们仍要靠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来解决。同时 ,还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减少非正常性收入带来的不公平 ,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以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性及倒U形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泰尔指数度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收入差距的收敛性,并检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进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否满足倒U形假说.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泰尔指数随城市化进程表现出倒U形变化模式.实证研究发现,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很可能存在倒U形,并强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以人均GDP度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呈现单调增加的特征;FDI没有显示出影响作用,而进出口贸易则会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会降低收入不平等,政府需要改善和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值得思考的命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个体时间双向固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19年中国省级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且呈现“西高东低”的地理格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增长且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理格局。计量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正U型”关系;产业集聚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金融支持起到调节作用,延迟了数字经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起始时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空间分异,即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呈“正U型”关系,在东北地区呈“倒U型”关系。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统筹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刘杰  王胜华 《经济经纬》2023,(4):126-137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剧了增值税地区间转移,使增值税地区分配失衡问题更加凸显。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增值税地区分配的提升效应、空间效应以及增值税地区间转移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相对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升本地区增值税的分配份额,但对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中介检验表明:增值税地区间转移是影响增值税地区分配的重要中介机制,对增值税地区分配份额的影响效果中,18.03%是通过影响增值税地区间转移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深化增值税改革、提高增值税税制公平性、建立良好的地区间增值税分配关系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常远  吴鹏 《产经评论》2018,(6):66-78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原因之一是结构性错配。产业集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构建理论分析模型,阐述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广义矩估计方法,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和产业集聚虚拟变量,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为门槛变量,比较分析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在产业集聚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且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特征;但收入分配效应随着产业集聚度提高而递减,产业集聚度为中度集聚时,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存在适度区间,当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介于0. 131和0. 206之间时,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新时期改进收入分配结构,不仅要关注产业集聚的影响,还要深层次地关注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采用2011—2015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互联网金融的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实现的;(3)传统银行金融包容性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东部比中西部更加明显,而互联网金融包容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应重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利用1978-2003年的时序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城镇、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研究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2)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这与我国金融发展滞后密切相关;(3)金融发展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结果具有鲁棒性,金融发展显著且稳定地扩大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相似文献   

16.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创新性地采用卫星灯光数据构造了省内地区收入差距指标,依托2003-2017年中国266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了高速铁路的运营对省内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铁的运营有利于缩小省域内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了一系列识别性假设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内在机理在于,高铁改善了外围城市的市场可达性,提高了外围城市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承接能力,从而有助于省内收入差距的收敛;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还会随着城市所在城市群的发育水平而有所区别,随着城市群发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规律。结论为高铁改善经济福利提供了相关证据,同时也为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演变的“倒U假说”。假说认为,在经济增长初期收入分配差距会逐渐加夫,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过这个稳定时期到经济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充分完善的时候,收入分配差距将随着人均GDP增长而逐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轨迹是一条倒U形曲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农业信贷市场不完善、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的条件下,农业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行政性垄断对农业信贷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6年我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农业信贷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农业信贷增加会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且,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小的地区,行政性垄断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信贷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在农业信贷规模较大的地区,行政性垄断则加剧了农业信贷扩大农村收入差距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数字鸿沟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型城镇化对高分位、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通过缓解一级数字鸿沟及二级数字鸿沟,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检验证实,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新型城镇化的单重门槛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双重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农村数字新基建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对外援助和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对外援助对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对外援助能够显著促进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在子样本分析、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那些被中国援助的累积金额相对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贫困程度相对较低、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差、初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而言,中国援助对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在同一国家内部,中国对外援能助能促进男性、25岁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相对富有和就业人群更多参与数字经济交易。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对外援助主要通过提高当地互联网普及率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最后,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援助能够降低当地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这对于改善收入不平等这一全球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