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善薄层罩面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金陵SBS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选取KB300、KB450、KB402和KB4044种高黏添加剂,通过沥青老化试验、流变学试验、红外光谱试验对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进行研究。试验表明,随着改性剂的加入,复数模量呈现增大趋势,相位角则不断递减,其中KB404与KB402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提高改性沥青的抗剪切变形能力,改善高温性能;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可以得到,改性老化后,其羰基指数会有所增加,其中PAV老化增加更为明显。对比研究,金陵SBS+KB402的抗老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正试验原材料及试样制备该研究以2种废轮胎再生炭黑(未造粒与造粒)对SK-70沥青(物理性能见表1)进行改性,利用高速剪切机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改性沥青试样,制备温度为150℃,搅拌时间为1h,2种废轮胎再生炭黑的掺量均为5%、10%和15%。废轮胎炭黑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未造粒炭黑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物理性能。未造粒炭黑掺量对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随着未造粒炭黑掺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抗剥落剂加入改性乳化沥青,能降低乳化沥青的软化点,增加乳化沥青的延度,但不影响乳化沥青的贮存稳定性等其他性能。加入到微表处混合料中时,随着抗剥落剂掺量的增加,微表处混合料抗水损能力逐渐增强,在高速微表处施工中,综合考虑软化点和抗水损能力影响,最佳抗剥落剂掺量为基质沥青的0.4%。  相似文献   

4.
在沥青混合料热再生过程中,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胶结料中老化的沥青含量也在增加,大大降低了胶结料的粘度。本文分析了RAP掺量增加对沥青胶结料粘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掺入降粘剂改善胶结料粘度,达到降低拌和温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煤直接液化残渣(DLCR)对沥青材料改性处理,并评价DLCR改性沥青的性能,对比分析了SK-90沥青、DCLR改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性能差异及老化后的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DCLR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和黏度,但其抗低温开裂性能较其他两种沥青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路面的力学性能及使用性能,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采用沥青路面,但沥青材料作为高分子有机物,存在高温稳定性不足和低温易开裂等问题.针对沥青材料的使用性能及工程实际的需要,道路行业专业人士提出了改性的观点.其中,SBS即为一种重要的乳化沥青改性剂,添加SBS改性乳化沥青后,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耐久性、耐高温性和水稳定性,而且还可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然而,在SBS改性沥青在使用过程中,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改性沥青评价体系,施工单位在得到成品改性沥青时对SBS掺量的确定也还未形成有效的手段.因此,笔者研究SBS掺量对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同时探讨SBS改性沥青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将为SBS改性沥青的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沥青的老化性能对于其耐久性以及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针对基质沥青以及掺量为10%的炭黑(包括未造粒与造粒)改性沥青(制备温度为150℃,制备时间为1h)分别进行了薄膜烘箱试验(TFOT),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与自然气候老化试验。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针对钢渣体积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选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对钢渣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测试钢渣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和浸水膨胀率,并观察其表观形貌特征,分析改性机理;将钢渣/改性钢渣替代4.75mm~16mm粒径的石灰岩集料制备钢渣/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测试其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乳液在钢渣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改性保护层,增强了黏附性,同时也降低了膨胀率和吸水率;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和钢渣沥青混合料相比,采用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将乳化沥青掺入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中,形成有机水硬性半柔性基层混合料,为研究其强度与收缩抗裂性能,在5%水泥掺量的基础上,设计了5种掺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试验对力学性能与收缩抗裂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沥青掺量增加时,干缩系数随之减小,混合料体现出优异的抗裂性。乳化沥青的加入会降低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当掺量小于2%时,7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满足极重交通荷载一级公路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为提高沥青混合料与花岗岩等带有酸性集料的黏附性能,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橡胶、水泥等外加剂来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使改性沥青与集料具有良好的黏结力,克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弱点。通过分析剪切时间和温度、橡胶粉和水泥的掺量,并运用正交试验原理来分析橡胶粉和水泥对沥青的改性性能,寻求橡胶粉和水泥掺量及剪切时间和温度的最佳值,为指导实际施工提供参考。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为使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铺筑之后更好地发挥性能,本文依托工程实际,使用不同温拌剂掺量制备温拌沥青,并检测其三大指标,结果表明掺量控制在1%~3%为宜;在试验路段采用不同级配摊铺施工,并通过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检测分析可知,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级配2可提高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AC-13级配,研究不同TLA掺量下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实际应用效果。试验表明:掺入一定量的TLA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提升显著,水稳定性亦有较好增长,但低温抗裂性能增长幅度不大,且随TLA掺量增加先增后减;相比于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30%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更优异,比前者提升约18.85%,低温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能稍逊于前者;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实际应用效果优异,高温稳定性能突出,长期路用性能较好,建议TLA的最佳掺量取20%~30%。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外掺玻璃纤维的方式,基于浸水飞散试验探究了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水泥土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泥土飞散损失随纤维长度或纤维掺量增加呈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变化,纤维长度9mm、纤维掺量为0.3%的水泥土飞散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4.
正大量研究表明,将废旧轮胎加工成橡胶粉加入到沥青中,实现沥青的改性,不仅可以为废旧轮胎的再生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同时可以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及抗老化性能,使路面颜色更黑,并使路面具有降噪、行车舒适等优良性能。然而,橡胶粉与热沥青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各因素之间还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沥青与橡胶共混后的性能,研究沥青橡胶结合料的性能影响因素,对结合料的合理设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对TPS改性剂的特性.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改性剂剂量及TPS改性剂对沥青性能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等内容进行研究,发现15%的改性剂剂量比较合理,改性后的沥青感温性明显下降,高温热稳定性,耐老化性和低温抗裂性显著提高,达到高粘度改性沥青的要求。同时发现添加TPS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等路用性能优良。结果表明TPS改性效果明显,是一种适合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改性剂。  相似文献   

16.
正为揭示玄武岩纤维对SMA沥青混合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首先确定级配优化后的SMA沥青混合料最佳纤维用量,设计三种对比试验:不掺加纤维,掺加木质素纤维,掺加玄武岩纤维,依托小梁弯曲试验及车辙试验,评价SMA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掺加0.15%的纤维可以有效地改善SMA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稳定性,其中:掺加0.15%的玄武岩纤维对SMA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抗车辙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南方某公路养护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原路面材料确定了原路面集配和沥青老化及混合料性能,结合目标配合比试验确定了再生剂掺量及热再生施工方案,介绍了该公路在养护过程中采用的就地热再生养护方法及其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改性沥青是指在原有的沥青材料中掺加一定量的橡胶、树脂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或者添加一些其他填料而结合制成的具有改良性质的沥青材料,以改善原沥青材料的性能。我国在1994年首都高速公路首次大面积使用改性沥青作为路面铺设材料,拉开了我国聚合物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上应用的序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改性剂主要有SBS、SBR、PE等。其中,SBS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粉煤灰、石灰作为稳定材料,针对二灰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试验,综合考虑其抗压、抗拉性能。研究表明,当石灰与粉煤灰的掺配比为1∶3时,二灰结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在钢渣碎石集料中,当钢渣掺量大于50%后,钢渣碎石集料的膨胀率急剧上升,且在钢渣掺量达到75%后,膨胀率已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随着钢渣掺量(0~50%)的增加,二灰稳定钢渣碎石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抗裂性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钢渣掺入量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20.
胶粉:沥青改性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性沥青是在基质沥青中添加一定量的沥青改性剂的混合物,在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和交通量日益增长,尤其是大型化车辆、重载车辆比例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来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沥青改性剂可分为高聚物和非高聚物两大类,其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是高聚物类沥青改性剂。橡胶粉即是此类改性剂中的一个品种,现在已经为世界多个国家用于道路沥青改性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