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阶梯电价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是电价规制者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和满足可分性条件的离散/连续选择模型,构建了与消费者福利变化一致估计的阶梯定价无条件需求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阶梯电价政策进行评价.本文利用国家电网及杭州市居民用电的微观调查数据,估计阶梯电价下的价格需求弹性,并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实证分析阶梯电价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阶梯电价下的无条件价格弹性更大,因而阶梯电价较线性电价时的价格调整对消费数量的影响更强;在阶梯电价中嵌入分时定价,引致峰时电量转移至谷时,促进了削峰填谷目标的实现;峰谷价差和峰谷比变化能有效调节用户总电费支出;阶梯宽度调整促进了不同阶梯用户覆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电力需求侧响应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电力市场中电价的不确定性,指出传统的基于现金流折算的价值评估法在评价此类项目时所存在的缺陷。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了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所具有的实物期权表现。以负荷削减类电力需求侧响应项目为例,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方法构建了此类项目的价值评估模型。最后,利用国外日前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应用模拟。通过模拟,研究了该模型在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时进行投资决策的应用。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法进行需求侧响应项目的价值评价,能够更好地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指导参与用户进行合理的计量装置投资以及科学的实时用电决策。  相似文献   

3.
一、分时电价对企业电位支出的回响我国长期以来所采用的电价制度.是对所使用的电能不区分发生消耗的时间.一律采用相同的电价计费。事实上,电网在不同时间向用户提供电能的生产成本是不一样的,一律采用相同的价格收费无法正确反映电能的实际生产成本。分时电价的产生。便是针对电能成本的合理补偿问题。所谓分时电价.就是以日为计算周期,根据一天中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不同,把24小时划分为尖峰负荷、中间负荷和低谷负荷三个时间区段,对发生在不同时间区段的电能消耗分别规定不同的价格。采用分时电价的意义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合理…  相似文献   

4.
需求侧管理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的实用政策工具之一。通过巩固和整合,并将其融人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需求侧管理政策可以得到优化和升级。作者分析了加快电价改革和系统效益收费政策的成本收益,认为后者更容易在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更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本文分析了相关的三种电力价格歧视政策:分时电价、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差别电价(以福建省为例)、大客户直购电价等,认为都可以很好地和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效率政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电力改革和电价改革的多重目标做了概要阐述,以此为导向,提炼了覆盖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电价规制政策分析框架的关键要素,具体分析了居民电价规制的需求侧影响因素,并通过国际比较做了初步实证检验.在纳入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购买力平价因素之后,笔者发现,中国居民的实际电价水平并非处于较低水平,其与人均GDP的比值反而在所比较的发展中国家中处于次高水平,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笔者还发现,居民实际电价和实际人均GDP是居民人均用电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后者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为不足,而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为充足,这揭示了中国现阶段居民电力消费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电、气能源替代散煤的清洁取暖定价政策的核心是协同实现节能、减排、农户福利三重目标。我国目前在北方农村地区实施的清洁取暖价格主要为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和阶梯气价。通过对典型城市农户的实地调研,获得农户用能行为、需求和意愿数据,基于清洁取暖的需求价格弹性设置了多种清洁取暖用能与相应价格情景,以确定农村清洁取暖定价机制的改进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合理划分基本生活类、改善类和奢侈类的用能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映清洁能源需求价格弹性的价格,能够有效减少用能支出、改进取暖福利。同时,政府补贴在清洁取暖定价机制处于核心地位,影响清洁取暖价格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改进清洁取暖定价机制,建议对农户冬季取暖的需求和价格弹性开展充分调研,更好发挥阶梯价格的作用,并基于大气污染物持续减排的原则制定适度补贴水平。  相似文献   

7.
居民电力需求弹性的估计对于学者研究居民电力消费行为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政策分析都至关重要。文章采用ARDL模型对全国层面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一直对居民用电实行低电价政策,昂贵的补贴政策导致了电力的过度消费;第二,1980——2011年间,中国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389,收入弹性为0.601,居民电力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直接提高电价会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两点都表明我国有必要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居民用电和家电持有等微观家庭数据,针对非线性定价中存在尖点识别的问题,利用双误差离散/连续选择模型,对分时与阶梯混合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分时定价与阶梯定价共存的现实场景,本文首先将混合定价曲线转换为复合阶梯定价曲线;然后基于用户在尖点处的聚集特征,验证使用离散/连续选择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双误差离散/连续选择模型进行估计。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引入阶梯定价确实增加了用户的价格弹性,并且中、低收入人群的价格弹性更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弹性更高,异质性误差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系统评估阶梯定价的政策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任玉珑  曹凯  关岭 《技术经济》2009,28(12):39-42
本文针对目前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费按容量计费导致基本电价水平偏低、不能合理配置电力资源的问题,以长期边际成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描述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同时率与负荷率关系的BARY经验曲线,构建了容量成本在基本电费和电度电费中的分摊模型,并用某市电力局提供的有关数据,依据该模型测算了按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划分的分类用户的基本电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确定基本电价的一种可行工具。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力短缺根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力短缺主要源于供给基础不够坚实,需求仅是诱因、表象,是供给不足和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调整所导致的结果,其根源是电力市场行政性垄断和由此造成的扭曲而僵化的电价体制。因此,根治电力短缺应打破行政垄断,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力投资体制和电价形成机制,长期要着眼于建立坚实供给基础、提高供给弹性战略,短期可实施挖潜现有供给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价格是调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经济杠杆,是引导用户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最为重要的经济手段。面对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本文借鉴电力部门用电管理采用的需求侧管理技术,探讨了实施水资源需求侧管理的水价制度,着重分析了高峰负荷定价、论质水价在水资源需求侧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建立水资源需求侧管理的水价制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用电已经实施了阶梯电价和分时电价政策,了解居民对电价政策的知晓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政策的效果及如何推广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5中有关电价政策及人口统计的数据,通过stata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居民的电价政策知晓度相对较低,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影响居民电价政策知晓度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郁义鸿  李会 《生产力研究》2015,(1):78-81,97
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定价机制,阶梯电价能兼顾多重经济和社会目标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目前关于阶梯电价的争议主要在于其所包涵的三组参数的设计。而在电价上涨周期中,阶梯电价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维护社会福利和保障公平支出,以及弥补电力企业的成本,即建立公平的偿付机制。文章首先在对我国居民收入和电力消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四档的阶梯电价更符合我国的实际,并采用最大熵模型来估计居民电力需求的分布函数,并根据覆盖率来计算各阶梯的边界电量,进而根据国际经验给出每档的边际电价。文章设计的阶梯电价的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且能够进一步对阶梯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估,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瑾  关志民  高聪  叶同 《技术经济》2015,34(7):100-107
考虑决策者的风险态度,研究了需求不确定和失效风险并存情况下多周期弹性供应网络的集成优化问题。其中,通过生成随机情境模拟失效风险和需求不确定性,利用均值-风险模型度量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建立了一个综合考虑多源供应、期权契约和战略应急库存3种弹性策略的混合整数随机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设计了抽样平均近似求解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电力市场的需求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经济管理》2004,(15):95-96
电力市场的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对电力用户推行节电及负荷管理工作的一种模式,是综合资源规划(IRP)的一部分。IRP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而提出的电力规划方法,它改变了传统规划中单纯以供应满足需求的思路,而是把需求侧节约的电力和电量也视  相似文献   

16.
对2007年和2008年两个关键年度重庆市三大产业及典型用电行业企业的用电负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三大产业用电负荷的分布与国家及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高度一致;就重庆市典型行业企业——重钢集团和长寿化工而言,两者的用电负荷都具有季节性特点,但两者对峰谷电价的响应程度不一样。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便于电力公司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即电力公司可制定不同程度的峰谷电价比,以便对错峰填谷的用电负荷转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递增阶梯电价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目的必然伴随着效率损失,进而探讨嵌入分时电价能否改善两难困境。理论模型刻画了递增阶梯电价追求再分配目的所致两类效率成本的特征、结构和类型,以及递增阶梯电价在实现再分配和最小化效率损失间的两难困境。基于杭州市居民用电和家庭收入等微观数据,使用工具变量,通过反事实场景构建和二次近乎理想需求函数(QUAIDS)模型,实证估算了阶梯电价为实现再分配目的而引致的家庭与社会效率成本,本文为系统评估和完善阶梯水价和气价等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需求侧管理(DSM)在中国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于缺乏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流入相关的项目。笔者设计了可行的"系统效益收费"(SBC)政策"五年行动计划",旨在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促使来自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能效和需求侧管理项目;同时,本文也探讨了运用来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资金支持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可能性。"系统效益收费"是推动需求侧管理项目获得长期、足够资金支持的最佳政策之一。当前相对可控的通胀和低电价是加速系统效益收费政策实施和需求侧管理发展的有利时机。考虑到发展不平衡,中国需要相应的政策设计(例如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抵消这些政策对不同地区的冲击,制定明确清晰的目标和时间表来推动需求侧管理,使企业和家庭有一个明确清晰的预期并逐渐适应。政府应该公布一个清晰的需求侧管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综合发展计划以及相应的政策大纲。  相似文献   

19.
电力需求侧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网(力)公司、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如: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缺少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电价结构不合理,激励措施欠缺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电力需求侧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网(力)公司、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如: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缺少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电价结构不合理,激励措施欠缺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