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源  余燕 《西部旅游》2022,(18):75-77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文旅融合逐渐受到关注。四川省泸州市是川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视角下,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非遗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对外传播,为泸州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文章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难点,并结合实例探究泸州非遗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以期扩大川南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助力川南非遗走出四川。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针对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凸显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内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遭遇诸多困难,直到近几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才日渐得到重视。其中,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组合,是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非遗项目的开发,可以为旅游业增添新的盈利点;而旅游业同样能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添砖加瓦"。本文以延安非遗项目为例,结合其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延安非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纵向开发非遗资源、整合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探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进行有所侧重地开发,推动当地非遗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瑞  王鑫 《西部旅游》2023,(8):20-22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呈现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的传播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更多机遇,使得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具时效性,从而扩大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文章旨在探讨山西省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对于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山西的非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文章以概念范畴探析为研究起点,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生成逻辑、共性特质与传承困境,试图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效推进机制。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广布于红军长征沿线,其孕育、生成、积淀、发展、传播、创新和嬗变均与红军长征存在内在关联,深受长征文化及长征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或口述历史;(2)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跨区保护难度较大、长征文化根基不深、非遗传承人才断层、利用方式同质单一与旅游开发利用无序等现实挑战;(3)明确研究发掘、人格活化、教育活化、数字活化、空间活化和产业活化六大实践进路,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此外,研究还对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及其活化利用实践进路展开延展性讨论,尝试性勾勒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逻辑关系图谱,以期为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行行 《西部旅游》2022,(20):76-78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生态环境的快速更新使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生存、传承窘境。文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机制模型,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与薪酬管理制度,以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层面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发展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研学机构将非遗融入到研学旅行中。本文从研学旅行视角出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分析梅山武术的传承现状,深入探讨梅山武术的非遗传承价值,提出梅山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奉贤滚灯的发展特点和传承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非遗传承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文化传承路径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亚 《西部旅游》2023,(18):32-34
<正>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贵州拥有众多饮食类非遗,独具特色,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研究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贵州现有的饮食类非遗存在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方式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积极引导、构建品牌体系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应对措施,促进贵州饮食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方栋 《西部旅游》2022,(20):58-60
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发展受阻。基于此,如何将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潍坊市非遗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井塘古村为例,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度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学日益成熟,在校园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对于我国精神文化教育,特别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本文从智慧教学的角度出发,立足山东省非遗文化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有效的实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推动"齐鲁文化传承"工程的开展,促进山东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承德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因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和地理位置积淀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仅是展示承德城市魅力的重要媒介,也是建设旅游城市的宝贵资源。怎样将地方旅游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已成为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必须直面的问题。因此,本论文在分析承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日本相关城市的发展经验,旨在为承德地区发展非遗文化旅游提供相关建议,以期实现非遗和地方旅游业的和谐发展。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众领域的广泛传播,为非遗和旅游业的互动创造  相似文献   

12.
恩施西兰卡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宝库中一块熠熠生辉的珍宝,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盛行的当下,西兰卡普的传播和传承均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讨论新时期背景下西兰卡普文化传播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探讨了恩施西兰卡普旅游文化的新媒体非遗传播策略,以促进西兰卡普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非遗的展示更多的是在民族类博物馆里呈现,如何让博物馆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更多观众直观、直接的接触和了解,需要博物馆对非遗的展示进行思考。本文将通过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简析非遗展示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弘 《西部旅游》2023,(14):1-3
<正>“藏羌彝走廊”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迁徙廊道和重要的商贸交流通道,区域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遗存众多。同时,“藏羌彝走廊”旅游资源供给充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区域优势产业。新形势下,需要深挖非遗的现实价值,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使其更好地服务四川“藏羌彝走廊”乡村文旅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5.
四川是我国的产竹大省,竹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9项。在当前四川大力实施文旅强省战略的背景下,思考竹类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四川省的几个竹类非遗所在地的现实情况的分析,深入剖析竹类非遗传承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以竹类非遗推动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与旅游两者结合,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大契机,也是非遗传承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非遗传承理论,在修水宁红茶茶旅游融合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非遗传承人机制、非遗传承人机构以及专家与传承人的深度融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琼  龚曦 《当代旅游》2022,(9):13-15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与建设。基于实地考察调研,本文阐述常德桃花源非遗独特优势和传承现状,结合新时代“国潮”元素传播优势,做好“非遗+国潮”IP形象、宣传推广、文创设计等工作,提升景区非遗文化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卫威  姚瑶 《西部旅游》2023,(24):49-51
<正>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现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以文化塑造旅游,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新的旅游业态;以旅游突显文化,通过旅游业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作用和价值。文章以南京云锦为例,探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必要性,并深入分析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阻力,据此提出一系列促进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旨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见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是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窑"的新发展、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媒体来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加强,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对非遗特色小镇建设越来越重视。特色小镇建设中再度把即将消亡的许多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宁波市在浙江这一文化大省影响下,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突出,本文通过对地方典型非遗特色小镇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信息时代下非遗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