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现象"作为其哲学的重要概念,是其批判哲学构建的理论基石之一。现象被康德规定为可知的,但同时也被赋予了不可知性的规定。这不仅在本体论意义上表现出来了,也在认识论意义上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商》2015,(31)
费希特曾以阐述康德的哲学而成名,后来虽然背离了康德的哲学,但还是深受了康德的影响。因而费希特也想康德一样,主张哲学就应该是认识论,应该探讨知识的发生问题。他立意要弄清知识是怎样发生的,知识的成立需要什么样条件,知识有哪些因素,它们之间是怎么关联的等等问题,因此,费希尔把自己的哲学成为"知识学",而他的"知识学"的则以三条原理为轴心: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非我和自我统一。  相似文献   

3.
董贺 《北方经贸》2010,(7):103-105
在西方思想史中,康德的认识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康德强调直观形式、想象力、统觉这些主观认知条件在规整客观对象时的主动的、统一的作用。他的思想承前启后,调和了当时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矛盾,开启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目前,对当代西方思想诸流派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车成兰 《商场现代化》2012,(29):172-173
康德哲学向来是研究西哲之人所必经之路。其批判哲学概念模糊,语言晦涩难懂,理解起来难免各人有异。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对象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一个颇有歧义的概念,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变化较大,对这一概念的见解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是先验对象的出现是带有必然性的,它是康德为解决在认识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必要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商》2015,(38)
自由与理性是构架康德哲学的根本性概念;自由是前提,同时也是落脚点;自由问题既显得必要,同时又把它作为先验范畴化为本体界亦具有不可知性;在以自由为前提下,康德认为理性的自然人必然能够在认识论领域为自然界立法,同时在道德领地一般理性存在者必定出于义务、遵循道德法则进而自我立法。康德伦理学以"自由意志"为前提,意在建立适于一切人类理性的、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同时对自由的问题保留,使得"上帝存有"与灵魂不朽"理想得以成立,为"至善"理念找到了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6.
孙秀宝 《华商》2008,(15):65-65
一、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产生的渊源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的形成受到康德、马克思哲学等批判哲学的影响,并与反全球化浪潮、反实证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想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主张实证主义不能全盘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并指出国际关系理论既要解决问题,更要关心人类解放,技术统治是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大敌,建设世界共同体有必要限制战略理性,提倡沟通理性。它对于国际关系认识论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孙红兰 《消费导刊》2014,(8):185-185
康德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大变革,对后来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更为深远。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还是批判都是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和完善也起源于康德哲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虽然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但鉴于康德哲学的局限性,马克思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康德哲学某些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实践和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哲学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索,传统认识论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要全面深入地揭示人类认识的奥秘,必须要把一般认识论发展为真正具有彻底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新认识论取代传统认识论。认识论面临的问题、挑战表明,它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这一转型过程是与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型相适应的。如何更新立场和研究方法,自觉以一种真正具有彻底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新认识论取代传统认识论,成为时代认识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4,(2)
康德的道德哲学从根本上维护了人之为人的道德尊严,本文将从人是一个自由者、人是人格与人格性的统一、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这三方面来论述康德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4,(3)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哲学家,在其思想理论体系中,三大批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德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思考,是打开其法哲学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康德法的定义、道德法则去浅析,从而深化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商》2015,(8)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康德主要通过道德法则来论证自由,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根据。自由意味着按照我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共同体主义者的叙事式的自我观把自我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历史、传统、共同体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体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因而成为其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某种批判。  相似文献   

12.
科学认识论作为一门创建中的学科,它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即科学认识论既是认识论发展的新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而且科学认识论受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同时也指导和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5)
<正>认识的产生,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与其所在的自然科学、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有着相关联,这就引起了一些人的认识的产生理论的研究。通过研读康德经典著作发现,从乔治.贝克莱到德国的康德,对认识的产生问题都有过相关的重要论述,康德认识的产生观是建立在大卫·休谟的基础上的,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认识方法论。加强对康德认识的认识方法论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对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理论指导力,对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王震 《消费导刊》2009,(7):218-218
何兆武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把康德历史哲学著作译介到国内,径直命名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哲学界长期以来对这一名称存在争议。本文从康德哲学体系建构的三个历史过程着眼,认为"历史理性批判"在康德意识中是不曾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8):57-58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而言是实践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发展的历史、认识结构与实践结构具有同构性。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实践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的开山之作。对《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来解读,可以凸显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论作为一门创建中的学科,它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即科学认识论既是认识论发展的新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而且科学认识论受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同时也指导和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者当自尊     
德国是个哲学繁荣、哲学家辈出的国度。康德就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著作曾经震撼了西方思想界。但也有不少人指出他的哲学著作晦涩难懂,为多数读者所不能接受。对此批评,康德善意地劝告说,请这些读者不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去干自己能胜任的其他工作。康德不愧为哲学家,他的做法是明智的、实事求是的。因为哲学毕竟不是通俗文学,一般人是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是一门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径。因此,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之管见,共同探讨出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乔萌杰  胡苗  赵苏杰 《商》2014,(50):115-115
众所周知,《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主要论著,从它们的主要内容来看,三大“批判”对应解决的是康德为哲学设定的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即认识和道德),其中《纯粹理性批判》建立了自然形而上学,为人类认识奠定了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建立了道德形而上学,为人类道德(自由)奠定了基础,《判断力批判》则是一座沟通自然与自由的桥梁,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而康德哲学目标中的第三个有关宗教的问题,是在其晚期的著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解决的。很显然,从其哲学指归和目标来看,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只是实现三大启蒙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程四明 《现代商业》2022,(21):66-68
医药行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研发效率,越来越多的选择将非核心药品的研发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医药外包行业中,CRO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对于人才密集型的CRO企业来说,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而股权激励制度恰能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因此许多CRO企业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制度也被越来越多CRO企业所青睐。本文选择CRO企业中业务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行业龙头——药明康德为研究对象,解读药明康德历年的激励政策,剖析药明康德的激励动机,分析药明康德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