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厂扩建拆了村民旧房,村委会牵头建起了楼房,拆迁户本以为占了大便宜,没想到到头来却吃了哑巴亏。新建的楼房就到处裂缝,经鉴定有质量问题。然而,建设部门还没有进行验收,村委会强迫村民搬进问题房。  相似文献   

2.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开始,他只是去找人,找一个叫张贵的人,这张贵住在一幢八层高的楼房里。不过,张贵住在哪一层,他忘了。他走进了那幢楼、但从一楼走到八楼,他没看见一个人,好像这幢楼里没有位人。  相似文献   

3.
手套的故事     
<正>初见陈吕荣,是在北京的一个展会上。他的创业故事一下吸引了我,因为他成功在一个小小的产业——手套。二十年前陈吕荣为了创办一个小小的手套厂,全家五口人从宽敞的楼房搬进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间,把自家的楼房作为手套的生产车间和办公区,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企业家起家的模式,当时在南方十分普遍。二十年后,陈吕荣的江苏友谊手套服饰有限公司早巳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厂房,销售的市场更是从  相似文献   

4.
这一房屋租赁是否合法?晓然A公司在本市城近郊区建造有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房一栋,在尚未领取该房所每权证书时,即于1994年底与B公司签订了该处楼房的租赁合同。A公司为该合同中的甲方,将其所建造的楼房提供给B公司使用。B公司为该合同中的乙方,...  相似文献   

5.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9,(14):76-79
记者到访之前的几天,开心网(www.kaixin001.com)刚从一栋简陋的写字楼搬进新办公室,在五百平米办公区里,只有财务人员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即使是公司创始人、CEO程炳皓也要与其他员工一样挤在格子间里办公。  相似文献   

6.
冯德发 《活力》2010,(15):24-25
走进军川农场,一股股城镇建设热浪迎面扑来。建筑工地上机声轰鸣,塔吊旋转.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粉刷一新的楼体散发出亮丽的色彩,为农场平添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居民组的种植户们纷纷告别居住多年的老宅搬进新楼,乔迁喜庆的鞭炮,洋溢出城镇建设带来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星火闪亮     
道尔是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大公司的职员,在这么大的公司里,他一直为自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懊恼。  相似文献   

8.
曾立锋为人低调,处事谦逊。他的办公室前面大半间是公司文员的办公场所,他自己就在后面的小半间里放了个办公台。他说,我很少在办公室里坐着,除了不得不回来处理公司事务,一般都在企业和农场呆着,我是农民的儿子,更喜欢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新房子刚搬进去时,有一股刺鼻的油漆味,可用下面几种方法消除:1.室内放一大盆盐水,油漆味会很快消失。2.在室内放一碗醋,2-3天后能使油漆味消失。3将洋葱切成碎块,泡在大水盆里,置于房中,几天后油漆味即会消失。速除新房油漆味  相似文献   

10.
大公司大责任,国家公司国家责任。目前,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是重点。从哪儿节能?我认为有三个领域,一是能源转换效率要提高;二是能源使用方式上的节能;三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产品制造领域和使用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11.
转眼又至八月,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连日来骄阳似火,酷热难挡,这可愁坏了家住竹叶山的张大爷。为了给放暑假的小孙子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一向节俭的张大爷应儿子的要求,将家里的空调整日开着。怎么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可家里成倍上涨的电费也着实让人心疼。没办法,张大爷逢人就嘀咕,“为啥刚买的高层楼房还没有过去的平房隔热呢?”后来早锻炼时,邻居赵大爷告诉他,因为他买的不是节能住宅。听了赵大爷的介绍,张大爷对节能住宅的概念虽然还不是很了解,但他还是非常希望大家都能住上这样的楼房。  相似文献   

12.
徐效平 《乡镇论坛》2011,(19):28-2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农村的房屋已呈现了新景象。日前,笔者来到一位农民朋友家拜访,一进院子就看见许多新砖块堆在那里,一问才知是他要修房屋了。他原本就是几年前才建的二层楼房,现在又要修建了,他指着院子前面的二幢别墅型的房子说,他们建的房子比他家的高,比他阔气,所以他要在二层楼房上再加盖一层,并重新装修。超过他们。  相似文献   

13.
家有芳邻     
韦名 《乡镇论坛》2011,(33):32-32
那一年台风,洪水冲毁了一切。我们一家搬进离村几里之外一座废弃的粮库暂时安家。几千平方米的粮库,住着我们一家三口,空落落的。自从听说有人在粮库里上吊死去这事后,一到晚上,妈妈和我一进房间就再也不敢出门一步,任凭硕鼠在隔壁房间翻箱倒柜……  相似文献   

14.
尚希 《财会月刊》2011,(10):I0007-I0007
我听到过以下几种“混混”老板的事迹: 他经常出席行业峰会,热衷于出头露面发言致辞。但在公司里开会他只讲大道理,对具体项目,甚至是大项目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15.
姚耀富 《企业家信息》2012,(10):112-112
有一位清洁工,原来在单位里默默无闻.但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却挺身而出与窃贼进行了殊死搏斗,保住了公司的财产。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他说每次公司总经理从他身边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许“你扫的地真干净”。他多次被感动,并受到激励,决定有机会一定报答公司。  相似文献   

16.
李岩 《物流时代》2010,(6):88-88,90
吴晓是一个摄影发烧友,在和路雪公司里他小有名气,他说“我的爱好全公司都知道”,每次出游回来他的游记都会被同事们争相收藏。他对摄影的热情是他执著个性的一个缩影,同时一份耐心也贯穿于他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林鸣 《大众标准化》2013,(11):38-38
前不久报载,刚来南京一天的法国小伙儿遇到了麻烦:夜里独自回家,看着小区里91幢长得一模一样的楼房,他彻底傻了眼:找不到家了!朋友电话联系不上。想找小区保安问路又不会中文。用手比划半天,对方也没明白他什么意思。年轻的老外急得哭了起来——这时候他才知道: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类似的事例还有:某大城市一位深夜加班加糊涂了的白领回家,  相似文献   

18.
《财会月刊》2013,(12):I0007-I0007
19世纪60年代,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著名政治家,历任议员、大使和首相。在他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之前,曾有一段时间,为了方便办公,租了一处老百姓的房子。俾斯麦搬进这幢房子的第二天,就感觉非常不方便,因为他需要随时吩咐部下办事,房间里却没有电铃。于是,俾斯麦找到房主,请他尽快装一个电铃,房东以“没有装置电铃的义务”为理由表示拒绝。俾斯麦又说:“安装电铃的费用由我来出,你只需要找个工人来就行。”不料,房东还是不愿意,摇摇头走了。  相似文献   

19.
方玲玲 《楼市》2012,(24):94
搬进新家的那天,刚好是我们的宝宝一岁的生日,全家人在新房子里庆祝,其乐融融。我和我老公都是从外地到杭州读大学的,大学毕业后,我们选择了留在杭州。我是湖南的,他是东北人,我们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在我决定做他女朋友之前,他的工资是1500元,我当时工资是2000元,他和我都是无房族。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告诉我,他的所有家当就是钱包里刚刚发下来的1500块钱工资,那个时候他已经工作3年了。  相似文献   

20.
他是华尔街里为数不多的华人基金经理,曾供职于华尔街最大的两大基金管理公司:巴克莱和道富。在精英云集的地方,那是一个圈子,华人几乎是不可能进入全球著名的投资机构并成为部门负责人的,但是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