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思  温涛 《西南金融》2011,(8):22-26
新形势下,为拉动经济内生增长,启动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设消费模型,运用1978~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居民消费率、人均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消费刚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上对居民消费率增长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阻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而消费刚性对居民消费率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收入对居民消费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长期上,短期收入的增加并不能使之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改善收入、消费刚性以及城乡差距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主动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我国完整的工业门类和超大规模市场空间为扩大内需提供了现实条件。考虑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投资需求高速增长难以为继,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而消费中政府消费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决定了需要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因为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较低降低了分母,以及加杠杆购房提高了分子,二者综合作用推高居民部门杠杆率并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为此,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按照"房住不炒"的总体思路稳定房地产调控,也即从分子、分母两端降低杠杆率提升居民消费,同步推动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满意度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而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以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核心在于居民消费不振,而居民消费不足的短板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与西方消费者以及中国城镇消费者不同,中国农户消费模式表现出短视、阶段性特点,储蓄动机强而消费动机弱。农村群体性消费习惯初步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并在体制变迁引致的农户收支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成了农户居民"跨时消费、代际传递"消费模式。实证的结论进一步表明,农户收入、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约束几乎解释了农户居民消费函数的全部。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乡消费差异的农民工市民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考量1978~2010年间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对市民化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正向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对农民工市民化率有正负双向冲击,短期对农民工市民化有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显著。鉴于此,关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扩大农民工消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实证分析1990-2008年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均高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对投资冲击大于投资对消费冲击,消费和投资未产生相互挤出效应;经济波动以消费为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波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增长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消费行为理论为我们研究居民消费增长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相比,城乡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的变动;收入分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之一,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越低;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城乡居民改革预期的不断增强,消费倾向将继续降低;消费信贷对促进近几年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作用比较明显;利率的变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增强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改善居民对改革的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观念;扩大服务消费;适时采取必要措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诠释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paneldata形式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初次分配影响下居民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结果发现:一是长期中工资收入的消费弹性和平均边际消费倾向均高于利润收入,国内需求属于工资领导型;二是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的短期消费弹性都非常小,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在短期刺激居民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考量金融科技对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显著,其中支付创新、贷款可获性和数字化程度促进了金融市场规模发展,金融科技使用深度、贷款可获性以及数字化程度对银行体系规模的影响显著;金融科技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经济发展作为一种“门槛变量”增强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居民消费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或消费习惯变化改变了资金流向,进而影响了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发展,失业率降低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助于加强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包含居民消费、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的均衡模型,并纳入通胀预期变量,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不同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特征进行了刻画。结果发现(:1)房地产在短期具有较强的正向财富效应,但在长期具有减弱的趋势。股票资产在短期具有财富效应,但长期财富效应消失。(2)不同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大于股票资产。最后对增加城镇居民资产性收入,带动全社会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债务积累和财务杠杆率上升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和住房支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住房支出对日常生活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其财务杠杆率上升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无住房产权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财务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住房支出在家庭财务杠杆率增加消费总支出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举债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在家庭财务杆杆率反向影响日常生活开支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遮掩效应。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合理控制家庭部门财务杠杆率的上升,谨防债务过度积累给家庭和社会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缓解居民购房支出压力;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充分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家园是房地产业与信息产业高度融合的结晶,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发展对住宅的要求,实现了住宅效用的最大化。价格高、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普通住宅加个性化家庭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替代等,影响着其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普通住宅价格上升、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下降、网络社会新生代的崛起等因素对于数字化家园的需求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奢侈品属性、极强的可替代性、售价占消费者消费预算的高比重等因素,使数字化家园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弹性。开发商只有降低成本和价格水平、调整数字化家园的市场定位、并时刻追随科技步伐,保持数字化家园的科技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营造低弹性市场,才能促进消费需求并抵御高弹性带来的数字化家园市场的波动和风险,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科技进步、成本的降低,数字化家园的需求将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是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预期,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发挥扩大内需政策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我国社会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特点,对于如何通过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社会保险支出对消费增长长期看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短期内有抑制作用,且社会保险支出影响消费有时滞。  相似文献   

13.
提升征缴水平是我国降低名义缴费率、增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基础,同时征缴率变化也会影响居民消费。在国内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征缴水平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异质性主体不完全市场模型,通过政策模拟考察了名义缴费率和征缴力度的不同组合情形对工作期和退休期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名义缴费率可能的降低空间。结果表明,在降低名义缴费率的情形下,随着征缴力度逐步提高,全社会的征缴率水平会得到提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名义缴费率、提升征缴率的政策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尤其能够促进老年群体消费,释放“银发经济”活力,同时还将有利于调节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据此,建议通过持续推进税务机关征收改革、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职工养老保险的征缴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1985年—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等指标数据,通过分析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同时针对新疆城镇居民的消费者行为,分别选取凯恩斯(Keynesian)的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Friedman)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新疆居民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对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关系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体现二者长短期关系的VEC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虽然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倾向在短期有短暂的正相关关系,但在长期,二者负相关关系明显;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居民消费倾向的降低具有持续扩大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投资和消费已成为调节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而投资和消费协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质量。本文基于中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实证研究基础,得出投资短期拉动效应明显,但长期来看消费拉动效率更高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形成了包括1亿多市场主体、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组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2021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有所冲击,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2.6%。居民消费意愿持续回升,消费信贷市场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同时,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在我国城镇家庭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因其兼具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对城镇居民具有显著的财富效应。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内需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深入探讨房地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房地产价格、城镇居民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季度数据,利用平滑转化模型(STR)检验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显示,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并非是固定数值,呈现出明显的倒U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邵娇  岳颂 《税务研究》2023,(4):64-70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与公平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题中之义。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呈现边界重塑、内容重构与格局重建的典型特征,这对新时代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提出了新要求。为此,结合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特征事实,立足税收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直接与间接逻辑机理,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助推居民消费量质齐升的税收政策优化方向,即:以促进消费扩容增量为导向,加大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以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为导向,增强税收政策对居民需求的牵引效应;以实现消费公平均衡为导向,统筹好税收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消费抑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协整、模型效应和面板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抑制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发生外界冲击时消费抑制与经济增长之间传导响应的关系,考察了二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各经济要素的内生性,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抑制正相关,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表明消费抑制通过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