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日本公司由于其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的股权结构而使其公司监控模式呈现出不同于美国公司的特点。1.大股东的监控相当有效日本为了克服股权高度分散条件下股东的监督动机被削弱的弊端,实行“法人持股”,即企业相互持股制度及以银行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萧条巳历经10年之久,各种景气对策难有作为。造成日本景气对策收效甚微的原因何在?—个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由于新的博奕者的出现,使日本现有的主银行相机治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要使日本的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就要大胆地对银行和企业进行结构重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的趋势应是在导入英美治理模式的同时,继续保持日本原有的内部管理型制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司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当中的一种基本企业制度,也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现代公司制度与传统企业制度的根本区别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这种两权分离,资本所有者可能要承担因经营者的失职,能力不足或谋求个人私利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也称代理成本,要减少代理成本,就需要设置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得经理人员的行为目标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这就是公司的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的正确设计和有效运转,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绩效,本文拟日美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一些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改革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数据,实证检验公司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表现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通过分项指标来看,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均对股票流动性具有提升作用,并且社会对于股票流动性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表现对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在非重污染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ESG表现主要通过提升外部分析师关注度和媒体正面评价、提升内部创新效率和缓解内部委托代理成本等传导路径影响企业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经济的衰退论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主办银行治理模式对日本经济赶超欧美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过去作为集团内部效率监督者的银行,其重要性和有效性都下降了,这就造成了股东利益保护的严重真空。因此,促使日本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公司治理领域同时存在着"重视企业(生产者)"的真实原则与"重视股东"的表面原则。日本公司治理平成改革第一阶段表现出的推动"重视股东"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司治理改革目标与制度安排的部分脱节与矛盾,及第二阶段反映出的推动"进攻型"公司治理改革的政策逻辑缺陷,正是日本"重视股东"的表面原则与"重视企业"的真实原则在公司治理平成改革中的映射。认识到日本公司治理原则的两面性,不仅有利于揭示日本公司治理实践中"内部人控制"长期存在的制度性因素,而且对解释日本经济现象、企业制度、组织行为的特征化事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在资本全球化与信息化进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日本主银行间接融资产生了新的代理问题,无法有效地实现公司治理机能.金融改革后,日本资本市场由银行间接融资向内源融资为主的市场间接融资转变,变迁后的资本市场更符合最优融资顺序,降低了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司治理效率,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我国汲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机构投资者治理。(一)美国机构持股的发展及现状。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企业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1930年以前.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阶段;其次.从1930年开始.并在19世纪60、70年代达到顶峰的.是两权分离阶段;最后.从1980年恶意收购开始.在1990年发展迅速的.是机构投资者主导阶段。在第三阶段中.美国大型企业的所有权集中于养老基金等少数机构投资者手中.机构投资者代表众多个人受益人利益来行动.并对公司治理拥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0.
交叉持股的变化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持股是战后日本企业规避国内外敌对接管收购的防御性安排。作为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主银行融资监控主导地位、企业内部经营阶层和雇员长期雇佣体制、经营决策侧重长期目标的基础。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陷入坏帐危机,企业经营出现困境,这些都暴露出日式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拆除以银行为核心的交叉持股的关系资本结构成为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制度包含内容很多,针对目前中国公司的现状,其中最关键的是财务公开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和股市治理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全部的信息,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市场”,所以要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全财务公开的法律约束,规范财务行为;理论上,独立董事可以通过监督和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及咨询来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股东的权益。实践中,人们也认为独立董事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保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发挥对管理层的制衡作用;要解决中国公司股市上出现的制度性弊病和系统性风险,必须先打破股权分置的旧局。而要打破这个旧局,就是要对中国股市的契约安排进行重塑,要把旧的“霸王契约”变为新的“平等契约”。而以股抵债,则是多种方案选择中最具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操作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内涵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将当前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归纳为股东治理观、员工治理观、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四种;在对各种治理观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应单纯致力于如何维系企业健全的经营,而更应该关注在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下什么样的治理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后指出了只有扬弃传统的基于静态资源观点的治理制度安排,转向以创新为导向(或者以知识为导向)的治理理念,才能使公司治理理论更加适应实践。  相似文献   

13.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连一向对通货紧缩一词讳莫如深的日本官方在2001年3月也不得不首次承认,日本经济陷入了“缓慢的通货紧缩”中。日本通货紧缩产生于泡沫经济破裂的历史背景下,其直接原因是不良债权问题恶化,以及不当的财政紧缩政策。日本政府对通货紧缩的治理,目前看来效果有限,不能称之为成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制约,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信贷紧缩导致的信用创造能力下降;财政政策面临两难窘境,紧缩财政使经济更加走向萧条,扩张财政则使财政面临崩溃;经济结构方面的改革,虽有强烈的愿望,但实际效果不佳,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的刚性,制度刚性的来源,一是目前制度的惯性;二是制度创新缺乏有力的推动者,并且既得利益者并不配合。日本经济与中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研究日本通货紧缩及其治理,对于我国真正地走出通货紧缩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公共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及相关法律制度.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来具体探索适合我国公共企业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波  叶勇  李明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0):142-146
文章在分析媒体参与公司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关注对公司治理产生的正面效应及影响因素,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学术贡献与若干未来研究方向。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媒体参与公司治理不仅可以保护投资者等相关者利益,而且可以提高企业业绩,促使企业CEO对媒体报道做出积极回应,重视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18.
公司治理的本质和形式:日本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公司治理本质和形式的认识混淆,在公司治理实践过程中出现追求形式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变革的分析,阐述区分公司治理的本质和形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司治理应该有多种形式,而且这些形式不会向某种特定的模式收敛.区分了公司治理的本质和形式,才能使企业能够根据各国、各种文化的特征,寻找出一种合适自身发展的公司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赖英群 《魅力中国》2008,(2):107-108
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采用的家族治理模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治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的创新与治理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经强  周虹 《特区经济》2007,224(9):91-92
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公司治理应当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增强董事会职能,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立法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