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快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采用2013—2019年274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并对数字金融这一中介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东部城市和低等级城市较为显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能推动数字金融水平提升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从而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本文研究为践行国家“新基建”战略发展,推进金融体系赋能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培育数据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和打破时空限制,数字经济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信息视角和社会基础结构维度出发,选取2003~2020年中国198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和保险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保险业发展,但存在短暂的滞后效应,其中数字经济的红利对于东部地区、一般地级市和网络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信息对称和社会基础结构是数字经济推动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还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两类保险公司及财险公司险种结构的影响,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作用于人身保险公司,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责任保险、车险、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以“宽带中国战略”为主的数字化经济建设是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步骤。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抑制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有效促进经济流通;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积累人力资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是数字经济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企业和中小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基于以上研究,充分识别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对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抑制作用,同时有助于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空间网络的“技术支柱”和“数据枢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构建数字网络强国、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4-2016年实施的“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且这一政策效应在东部和西部的城市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对城镇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数字化引领作用,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金融研究》2019,473(11):153-169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双元创新的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机制,并结合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数字经济对于利用式创新也体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企业双元创新存在规模差异,数字经济对小企业发展双元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数字经济对推动企业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更大。基于此,文章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深化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静态面板OLS和动态面板GMM方法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提高了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但是这一结果在区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从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南、北地区划分来看,则是北方地区更为显著。鉴此,我国应加快建设均等化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多样化数字设备科学应用,全方位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的识别策略,对我国2004-2009年间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逐步开展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上,增值税转型会通过增加企业可支配的现金和降低创新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我们的实证结论与理论预期一致:企业的创新产出(企业专利)在增值税转型改革之后显著增加;进一步,我们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通过增加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和降低创新设备投入成本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创新。最后,我们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创新产出的正面影响,对那些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以及改革之后固定资产升级幅度更大的企业更显著。本文印证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本文也为供给侧改革和新一轮的增值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银静 《青海金融》2023,(12):15-28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驱动出口竞争力提升的新动能。选取2010~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竞争力重塑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本水平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出口竞争力重塑的重要机制;(4)发达国家以及临海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竞争力的驱动作用明显大于发展中国家和内陆国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事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理。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广正面影响区域创新产出。机理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渠道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异质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区域处于沿海地区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广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通过政府制度变革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促进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专利数据,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财政层级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抑制企业创新。工具变量法与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创新抑制效应的影响机制在于改革产生的征税激励与资源误置,即改革激励县级政府提高征税努力,加重企业实际税负和融资约束,同时强化其"重生产,轻服务"的支出结构偏好,加剧地区资源配置扭曲。本文研究丰富了财政层级改革及其经济影响的文献,对优化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SAR、SDM及SEM空间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270个中国直辖市和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数字金融发展能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等方式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具体表现为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加。进一步,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对专利申请受理量、实用专利授权率和外观专利授权率等创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渠道鼓励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1~2018年我国省级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工业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与工业企业创新有正向促进关系.此外,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间接提高高等教育、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促进工业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余得生  杨礼华 《征信》2021,39(10):72-79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1-2018年A股市场上污染性较大行业的微观层面数据以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第一,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正向关系;第二,区域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最好的是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西部,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三,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戴静  杨筝  刘贯春  许传华 《金融研究》2020,476(2):51-70
本文利用城市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业竞争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地,本文基于资源配置角度,从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双重视角探讨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途径。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提高条件下,更多的高效率企业进入创新部门,更多的高效率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且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能提高银行对高效率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化企业之间创新资源配置,并通过引导高效率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而推动整体层面的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制定基于创新驱动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2022年沪深A股山东省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对山东省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环境保护税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相比于中小型企业,环境保护税对大型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于高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环境保护税对低竞争市场中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于山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税对山东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79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通过建立GARCH(1,1)模型估计得到的条件方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进行测度,旨在论证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协同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影响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协同创新是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通过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打通国内大循环,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科技金融,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就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集中度。影响机制的相关分析显示:科技金融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创新,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集中度的提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与成长期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实现企业间均衡发展等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运森  黄健峤 《金融研究》2019,470(8):151-170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