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相似文献   

2.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客观要求现有开放模式作出适应性调整。与以往相比,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的特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素空间、动力空间、国际空间、活力空间、安全空间。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重大部署,概括起来就是要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加主动、更为可控的全面开放战略,努力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以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市场交易对象与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规则制度化为基本内容的世界市场整合进程。世界市场整合。使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与全球化进程的相关性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外经济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的整合过程.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什么走得通、依什么走得稳、靠什么走得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蕴涵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内在逻辑,即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独立自主、中国道路、胸怀天下、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统一战线、自我革命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价值立场、思想源泉、立足基点、发展方向、使命担当、精神动力、政治保障、重要法宝、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如何把握历史新机遇,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当代现代化以数字经济为驱动,推进了要素体系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及人类劳动过程的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形态的新挑战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的呼唤。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数字经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世界性难题、坚持独立自主探索数字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社会文化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7.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探索-追赶-超越"百年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代化发展模式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是符合中国实际,切合中国国情,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道路,已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多方面超越性并呈现出引领性趋势.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优化增值税制是新时期建设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内容。为此,立足于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的典型事实,考察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功能变化,统合外部税制结构与内部制度设计,探索新时期增值税法的应然定位与优化方向。当前,在中央财政控制力与地方政府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始终是中国增值税法设计的核心议题。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种种约束,中国复合税制重建必须依赖以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税。在平衡地方财力与中央财政控制力的过程中,增值税促进中央税权集中的功效被不断地放大与强化,并使得中国最终形成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体系。在现行税制结构下,欲稳定地方财力并维持中央财政控制力,必须继续借助增值税维持税权集中,推进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鉴于此,中国增值税法应从“先分成后集中”转变为“先收税再分享”。具体设计如下:增值税朝中央税定位方向全面调整,继续采用生产地原则征税,最后按照消费水平在地方政府之间分成。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它不仅解读了中国道路、诠释了中国理念,而且体现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力量,这一原创性的现代化理念与实践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目标、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的要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传承性特质、人民性特质、实践性特质、世界性特质。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刻把握其内在特质,才能更加科学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推进民族复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梁昊光  李力 《国际经济合作》2023,(5):13-21+91-92
世界现代化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不仅是一种世界历史过程,更是一种社会变迁、国家竞争和文明转型。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两个阶段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开端于19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建国初期、改革开放40年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7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有可能使中国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重新站在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口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开辟出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黎峰 《经济学家》2022,(11):52-6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掀起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产生逆全球化浪潮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轮逆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应如何应对?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收入极化效应显著超出其增长效应、经济全球化运行机制的“失灵”、美国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行为是逆全球化浪潮产生的根源。尽管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持续泛滥,但在持续科技创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尤其是中国的积极推动下,本轮经济全球化非但不会就此终结,反而将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深入发展。对此,中国应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多边经贸体制;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倡导新型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16.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即充分发挥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主导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体系。但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底层关键技术缺失、数实融合有待加强、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有待优化以及数字生态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等。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应当正确认识并发挥我国的特色优势,从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构建新优势,全面提高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优化我国数字生态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从本国实际和国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本生产关系。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所有制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完善需要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拓展;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公有制主体、市场机制和政府在一、二、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昕 《经济学家》2024,(2):5-14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要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需要构建相应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股份制要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基础上,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推进劳动者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以及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