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军  郭旺 《理论观察》2005,(6):36-37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由经济理论演变的一个新理论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时代性、两重性、阶级性是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特征,这种思潮经历了创立时期、沉默时期、发展时期、嬗变蔓延时期,成为了“华盛顿共识”政策的理论基础,这种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拉美地区及亚洲国家的经济改革,也加速了金融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针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批判和应对。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价值支撑。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代言人。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与福利国家的“破产”、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对立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的透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中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强调自由放任理论与政策的经济学思潮。该思想在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凯恩斯时代"受到冷落,在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时得到兴盛,成为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不断扩张。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中曾根政权展开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并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与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基于对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和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倾向分析,我们对未来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演变趋势可以做出两方面的预测:一是如果日本政府及社会的选择趋向于采取缓和的经济政策,日本的贫富收入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如果日本政府和社会的选择依然倾向于强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取向,日本的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可能趋向进一步恶化,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传入我国。出现部分人主张用新自由主义的一套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因此,对新自由主义应抛弃极左和极右的看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新自由主义的有益思想,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伊藤诚  王中美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84-88,F0003
日本经济自2002年开始复苏,但复苏的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内部经济仍面临结构性困境。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为了减少国家财政赤字而实施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持续地遭遇失败,未偿公债不减反增,而政府每年的公共支出又很难降下来,加上日本向老龄化社会的快速转化使得福利政策的总体预算很难削减,以致国家财政危机不断加深。另外,劳动者工作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恶化以及人口下降的威胁,使得新自由主义在其框架内难以解决日本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因而有必要对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体经济》2010,(3):30-3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以“华盛顿共识”为其完成形态的新自由主义。从经济上看,新自由主义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进行全球扩张、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新自由主义试图解决又未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即国家要不要干预经济的问题。自由主义演变的历史和新自由主义的危机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教训是国家是否要干预经济,如何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9.
吴雄 《老区建设》2012,(Z1):8-9
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传入我国。出现部分人主张用新自由主义的一套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因此,对新自由主义应抛弃极左和极右的看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新自由主义的有益思想,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矛盾发展产物的新自由主义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新的攻势,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堪称其核心。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则成为其攻击的首要目标。因此,正确揭露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正确应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及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1.
许建康 《开放导报》2005,2(3):15-22
新自由主义的反扑是对20世纪70年代暴露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性危机的“全球治理”,但“治理”的结果反而使问题愈演愈烈。世界资本积累规律在两极出现了食利阶层和永久失业大军对立的新变化。世界货币失去作为稳定的价值尺度的功能,世界市场也进入饱和状态,各国按实力大小分割和转嫁相对生产过剩的困境,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贷币战、商品战层出不穷。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其国内外泛军事化的政策表明,他们把殖民掠夺战争作为配置世界石油战略资源的基础,以及拉美出现的政治中左化新曙光,是新自由主义全球私有化改革将终结的两个预兆。未来世界发展的正反趋势:“和平与发展”VS“战争与革命”。  相似文献   

12.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新产工特”制度是为实现倍增计划和据点开发构想而实行的区域开发政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大中型重化工业基地,实现产业在空间的聚集,解决大城市产业和人口过密问题,缩小地区间的差距。高速增长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本目标;但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转变的情况下,继续长期实行该政策就不合时宜了。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的理论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开放导报》2008,(4):44-48
本文论述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和流行全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观,指出新自由主义本质上就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它对自由市场抱有极端教条主义的态度,拒绝承认自由市场经济存在任何缺陷和失灵,反对一切政府干预政策和社会改良措施。新自由主义与旧自由主义相比没有更多的理论创新,相反,它武断地否定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研究成果,诸如市场经济在微观和宏观上存在的各种缺陷,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如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倘若运用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恰恰非常不利于借鉴西方经济学各种流派的研完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它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工业资本推动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和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金融垄断资本推动的帝国主义经济全球化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正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第三阶段,即以英国撒切尔和美国里根先后上台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为标志而开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30年代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住房政策新自由主义化的关键时期,文章分析了该时期发达国家的住房政策演变,内容着重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首先讨论了住房政策新自由主义化的背景,然后从放松住房金融管制、重构住房补贴方式、促进住房自有和分散责任与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了推动住房领域新自由主义化的具体政策,最后指出住房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性住房剩余化、贫富差距拉大与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是解决我国补链、强链、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产业链的尖刀兵,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通过对“专精特新”概念的界定、国家地方政策的分析,提出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连云港与上海都市圈、对接扶持城市无锡、青岛都市圈的经济合作成果分析,对连云港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环境的创建及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从新自由主义学说看俄罗斯休克疗法政策的失败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休克疗法”政策,是俄罗斯以及多数转型国家在转型前10年所实施的经济社会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社会制度转型的实践表明.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休克疗法”政策,不仅没有获得最初所预期的绩效,而且这一转型的政策,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质疑与批驳。本试图从新自由主义学说及其转型绩放的视角,结合俄罗斯的转型实绩及其政策结果,给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学“非主流”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开放导报》2004,(1):52-59
提出“非主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垄断,防止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非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点是反对市场教条,资本运动万能,主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条件下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强化政府职能;主张以动态比较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独立自主的战略产业;主张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以低成本反对腐败;主张可持续发展,反对两极分化。这与新自由主义所谓“理性人”即资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在90年代的主要贡献不在于理论创造和决策支持,而在于打破学术垄断,维持“均衡”和思想学术自由。这在理论上本来应该是“自由主义”的任务。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反而搞学术垄断,而被他们称为“新左派”的经济学家却在实际上起着反垄断的作用,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剑桥发展经济学反思高级项目”上,欧美和联合国“非主流”学者就全球化等问题表达了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看法,可以概括为:“目前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受其影响的世界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大的政策空间”。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要继续坚持兼听明辨的原则;要注意正确把握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