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资本深化、产业结构与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素投入呈"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13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若无法有效的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单纯依靠强化环境规制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2014~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平衡面板数据,建立了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够显著正向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产业结构优化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有效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建立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等层面提出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与就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衍生出两组假说:“技术创新破坏就业假说”与“技术创新创造就业假说”。本文立足于制造业,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建立了技术创新、就业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就业在制造业企业发展中是一对共生体,支持“技术创新创造就业假说”。具体表现为:技术创新水平与就业质量始终与制造业企业发展显著相关;劳动生产率越高,制造业就业结构越倾向于高级化;技术创新与就业的交互作用在选择走高质量发展路径且劳动生产率高的制造业企业中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中药产品的附加值和规模经济效益,实现集约化经营。同时,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中药产业竞争水平和产业内外部关联水平,这些变化有利于推动中药产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8.
广义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形成过程,阐述技术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和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动力的观点,指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质上是区域技术结构从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的过渡,并论述技术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 利用2006 ~2015 年我国30 个省域数据,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 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加入空间溢出效应, 对我国金融深化、 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创新在空间上有很强溢出效应, 金融深化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 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 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抑制作用; 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而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精神财富长期积累的结果,它表明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知识经济就是以高新科学技术为主的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创造,知识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创新的配置,不仅仅是依赖土地、石油、矿藏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的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和知识经济兴起的关键时刻,提出“…  相似文献   

11.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现金流量的重要稳定器, 也是影响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2005年7月~2018年11月的数据为样本, 构建VAR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人民币实际汇率、 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升级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人民币实际汇率、 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升级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长期均衡关系; 技术创新与对外贸易升级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人民币汇率是技术创新、 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格兰杰原因, 汇率对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具有滞后性, 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通过 “市场竞争效应” 和 “中间品技术溢出效应” 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 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给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数理建模、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LZFTR(政府资金投入)与CJP(初级品)的相关系数r=-0.964,LZFTR与ZCP(工业制成品)的相关系数r=0.982(P<0.01)。表明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初级品出口比重,增加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与优化;(2)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系数值均为正,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研究发展补贴每增加100%,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结构就会优化0.0042,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的外贸易结构变化有正向促进作用;(3)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各高技术制造行业贸易结构的影响不尽相同,其对医药制造业及各小类行业对外贸易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对仪器仪表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医疗设备与器械制造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推动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战略性贸易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货物贸易商品和服务贸易商品的标准把对外贸易商品分为两类, 以 2000 ~ 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 基于SYS-GMM 方法分析了对外贸易同产业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间为先抑制后促进的 U 型关系; 贸易结构、货物贸易结构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均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对外贸易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 二者之间为 U 型关系, 对外贸易和第三产业间为正相关关系; 人均 GDP、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振华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1):101-106
本文以劳动者报酬占GDP 比重作为劳动报酬指标, 基于系统GMM 实证分析了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并进一步以消费升级作为中介变量, 基于中介效应分析了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 结果表明: (1) 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报酬占比的提升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二者关系不显著; (3) 劳动报酬可通过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增加消费规模来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行业差异,本文运用中国37个行业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技术差距和相对规模,探究了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对产业创新影响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均专利数量是衡量技术创新的理想指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渠道正在发生变化,即更注重国内自主创新和内部技术转移;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技术进步,相对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本文建议:在研究技术创新时,可以选择从业人员人均专利数量作为创新指标;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主创新和内部技术转移,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还应该扩大行业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17.
资源诅咒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从长期来看,自然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要想规避"资源诅咒"现象,技术创新是重要途径。然而,自然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利用中国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挤出作用,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抑制是自然资源依赖挤出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之一。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结论仅在中西部地区成立。对资源型地区来说,一方面要规避自然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可以利用自然资源行业的超额收益来设立研发基金;另一方面还要规避自然资源依赖对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反垄断视角出发, 将纵向交易互动关系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势力问题纳入到上游制造商工艺创新决策研究框架中, 比较分析不同定价模式下买方市场势力对上游创新程度、厂商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当下游市场中存在买方市场势力时, 上游制造商在歧视定价策略下攫取最大利润; 统一定价策略下的创新程度最大。对于具有买方市场势力的零售市场而言, 三种定价模式下的消费者福利相同, 且均高于下游两个市场无买方势力的消费者福利。对于不具有买方势力的零售市场而言, 采取统一定价策略能够实现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