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今的老板、商人都精明异常,在和客户接触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综合实力,把展现自己的智慧谋略和聪明才智作为获得他人认可的一种必然手段.大家一般都会忽略那种城府不深,谋略不高,有些傻哈哈的商人,也不想以那种有些"傻气"的形象展现客户面前.  相似文献   

2.
宋代"重商",是政府鉴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税收为国家财政带来大幅增加的现实,重视商人和商业而采取的政策.一方面,政府给商人以支持,提高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商人可以入仕,有识之士对"商"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另一方面,继承了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官府对商业的发展也给予控制和抑制.这表现在对商人实施的重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人很早就已十分活跃.从上古时期的诸多现象上看,早期的中国商人作用不可低估.而且从早期的文献上看,诸子百家对商人并没有过分的贬低之词,尤其是"儒家"学说更是对商人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早期商人不辞辛劳,兢兢业业,讲求经营之道,为活跃当时的社会经济甚至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种"勤劳致富、为国为民"的"原商"精神,值得我们后世商人学习.  相似文献   

4.
"价值"这个概念,在哲学文化层面上和商品经济层面上有不同的内涵.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反击试图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理论,有必要对哲学文化涵义上的"价值"概念含义和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概念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层逐步扩大,中国社会也缓慢地从传统向近代转型。作为走在转型前面的商人,他们一只脚轻轻地触到了近代的门槛,另一只脚还被牢牢地束缚在传统的旧屋里。他们的价值观也极具二重性和矛盾性,他们一方面固守天理,另一方面也放纵欲望;既积极进取又归于隐退,既自信又自卑,集俭约、忠诚与奢侈、叛逆于一体。商人价值观的二重性,是处在转型时期的商人内心矛盾的表现。以徽商为个案,研究商人的二重价值观,对于更全面地把握明清时期的商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适的反抑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适是南宋时期名的功利主义思想家,第一个对封建正统的重本押末原则做了直接否定。他重视工商业活动,主张发展商品经济。他坚决反对国家打击富商大贾的做法,主张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他还要求废除各种歧视商人的政策,主张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叶适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研究其反押商思想,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佚名 《大众商务》2007,(12):54-55
一个浙江商人仅用了几年光景,就把已经"死"掉的热水器生意重新做活、做火,并成为了辽宁省最大的热水器一级批发商之一.其成功之术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哲商是以高度的哲学智慧指导企业经营的新型企业领导者,即"哲人 商人"。哲商是工商业迅速发展、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产物,也是企业管理从制度化到人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黄福华的《哲商》让我们看到,哲商从形式、内容、价值观念、法制观念、传播功能等方面创新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9.
由于明初政府实施的恤商政策,使得明中后期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商人空前活跃。其社会地位提高,对社会的作用也凸现出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商人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以唐宋两朝作为分析的历史时期,阐述了古代消费税思想的一个重要变化,即主张"一切通商"."一切通商"的消费税思想萌芽于唐朝,盛行于宋代,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但亦存在较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人们开始尝试从文学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冯梦龙的“三言”。这种研究不再是纯文学研究,而是融合了史学、哲学、文化、经济等多门学科知识探讨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历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和嬗变特征,还族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探究其深层的文化内涵。鉴于此考察明清时期“三言”的改编现象,探讨嬗变作品的创作规律,揭示“三言”嬗变过程中所蕴涵的文化传播力,对于深入解读“三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粤闽山区往海外迁移的客家人,坚持传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因而涌现了一批崇文重教的海外客商,进而对其原乡传统村落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梅州市大埔县蓝氏、丰顺县张氏和兴宁市刘氏宗祠的田野调研,借助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海外客商在原乡村落宗族文化复兴的导向上,大抵遵循从经济回馈过渡到文化反哺的模式.海外客商与原乡宗亲的互动,主观上促成了华人华侨与原乡更为密切的情感交往,客观上恢复了原乡客家村落的宗族文化和儒家礼制.海外客商在原乡寻找祖荫所唤醒的集体记忆,不仅推动客家村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且促成儒家文明在海内外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汾酒商人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汾酒商人的历史进行研究,探讨了汾酒商人在近代中国商人资本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影响后,如何由商人资本成功地实现了向现代工业资本的转变。汾阳商人由于多经商于天津与俄罗斯等地,受国外资本主义影响较深,因而能够大胆地引进西方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家族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抓住机遇,果断抉择。特别是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小的家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改变自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的企业制度和管理办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社会秩序难以为继,迫使社会群体做出必要的回应,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徽州茶商在上海的活动因徽茶出口而兴,形成了服务出口兼内销的经营特点。容身于急速发展变迁中的上海社会,徽州茶商开始逐渐从传统延续的经营模式向近代经营模式转变,转变的同时传统因素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与近代因素交互为用成就了徽州茶商。上海茶叶市场上颇具规模的徽州茶商的继续发展,印证了这次转变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儒家义利之辨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而是主张义利统一,在义的指导和制约下去追求合理的利。徽商对儒家义利观的整合贯穿于经商的各个环节,体现于经商的动机、经商的手段以及商业利润的用途等各个方面:以义为尚,服贾求生;以义取利,生财有道;以义制利,用财有度。徽商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会馆是明清以来北京、贵州等地出现的一种社会机构,是当时乡绅和绅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影响的重要平台,并因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地方之不同而功能性质各异且在不断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7.
十四世纪以前,传统文人对商人及其经营活动往往不屑一顾,极少在诗文作品中提及。明中叶以后,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使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士居高住、商列下等的思维定势有所改变,“商”取得高于“农工”而与“士”并列的地位。传统文人开始关注商人集团,诗文作品较多地表现了商业经营活动、商人的才干和价值,以及商人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推动等内容。这一变化生动地反映了明清士商关系由相互对立到渗透、融合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估了双边市场中平台的竞争模型,并利用连接消费者和商户的银行卡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银行卡对消费者采取价格“补贴”,并从商户中获取大部分的利润,同时商户对消费者的估价比消费者对商户的估价更高.分析同时表明,消费者更高的需求或更低的成本提高了成交率,但是商户更高的需求或更低的成本却降低了整体价格.  相似文献   

19.
如何科学、方便地界定零售商店的商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经营者。人们曾提出过各种解决办法,但由于这些办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获得广泛采认。商图是由顾客选择商店的行为形成的,影响顾客择店的主要因素是购物成本,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商店商圈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对乔家、曹家、王家、渠家、常家五大“晋商大院”这一旅游品牌的品评,引发人们对晋商兴衰问题的思考,并且促进人们对晋商大院游的浓郁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