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产能过剩和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重要的是,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将延长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此次金融危机倒逼中国制造业格局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中国要选择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反危机的突破口,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突围。  相似文献   

2.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09,(13):52-53
产能过剩和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重要的是,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将延长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此次金融危机倒逼中国制造业格局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中国要选择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反危机的突破口,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突围。  相似文献   

3.
要紧的是摆脱配角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已经并将继续改写世界制造业版图。作为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5年里超过德国和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如果说,20年前,西方工业资本家还可以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今天,包括西门子、三菱、IBM 在内的西方工业巨子已经开始把中国同行视为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人们很难预测,中国制造业"制造"的神话何时才能谢幕。不过,中国制造业取得的炫目成就并不能掩盖其与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Hummls的"垂直分工指数"建立环境外包污染指数(PEOI),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微观贸易数据定量测定了外包对中国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数量,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外包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首先,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造成的污染排放逐年下降,且外包对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较低,而对能源、矿产和化工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较多。其次,环境外包污染指数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清洁增长。最后,提高资本和科技投入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梳理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测度方法和测度指标以及相关研究,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综合指数。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2007-2016 年中国29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省市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信息技术,这说明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依赖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为后续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国各省市区制造业升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李峰 《改革与战略》2011,27(1):120-123
文章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与现状,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目前面对的环境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特别是研发问题、市场功能问题和产业结构问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三个方向:一是注重研发,二是市场转型,三是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产出规模、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开放程度是影响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行业产出规模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行业技术水平和开放程度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媛媛 《亚太经济》2020,(2):116-126,152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转向智能化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和新抓手。当前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发展的基础薄弱、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官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企业的引领作用不突出,政策宽泛、没有突出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及人才缺失等。为此,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与自身特点和优势相结合的创新路径,即要建立以制造强国为目标的发展导向,构建政府引领、产业界主导、研究机构和大学紧密合作的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涵盖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领域,以及建立面向不同发展优势和水平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与节能环保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与节能环保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装备制造业应与节能环保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集群对接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证分析角度考察了中国工业在"金砖四国"与"展望五国"中的突出地位,比较了九个国家在三次产业结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方面的发展,并对石油行业、钢铁行业和汽车行业进行了重点考察,研究了各国的营商环境,最后得出中国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上,在"金砖四国"与"展望五国"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加入WTO直面国外烟草列强的背景下,中国烟草制造业必须要迎接挑战,加强自身竞争力。在目前国内烟草制造企业弱、小、散、乱的状况下,必须要大力加强企业内生产物流的流程改造。本文细致分析了生产物流在烟草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探究了烟草制造业生产物流进一步发展趋势,并以红河烟草集团为例,强调烟草制造业中加强生产物流现代化发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为我国制造业增强价值增值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总体作用、异质性影响和间接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表现得更为显著。在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溢出、推动产业融合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三条基本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还受制造业自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超过一定界限后,过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反而会削弱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分行业看,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智能化升级的门槛值均较低,智能化升级存在过度的倾向。为此,各地区应努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制度保障,有序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优良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6.
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推动我国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而突破性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将起到关键作用。逆向研发外包的逐渐兴起,为装备制造业取得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然而,如何将逆向研发外包所获得的异质性知识进行有效转化,最终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过程机理仍然不够清晰。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逆向研发外包、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和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然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通过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对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在逆向研发外包与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据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有效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并进行组织学习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出口增加值测算角度,对1995-2011年中国出口中的制造和服务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服务出口总值基本赶上甚至一度超越了制造出口总值,中国同样也是"服务大国",其中由制造业间接出口的服务含量超过了由服务业直接出口的服务含量;(2)中国服务出口的国内增值能力弱于制造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德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出口价值的主要外部来源地,中国本土的制造和服务在全球化分工中需要实现自我提升;(3)中国产品在主要进口市场所占份额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相比国际服务市场,中国产品在国际制造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文章的研究为制造和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保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的提高行业效率,已成为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证分析框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测算,并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对影响因素采用面板模型进行GLS回归。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从分行业的角度来看,平均增长最快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对TFP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TFP影响系数最显著的地区为沿海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人力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最后,对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贺俊 《改革》2021,(2):81-89
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彭小珈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33-135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内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财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环比分析,发现制造业9大类行业绩效的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增长率三个指标呈上升趋势,资本结构整体上呈现"高负债、低权益"的特点,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