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不少地方时而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农产品紧缺时,大家设关堵卡,你争我夺,大战迭起;农产品滞销时,各自退避三舍,袖手旁观,撒手不管。这种现象是旧体制弊端与生产调控等诸方面矛盾的综合反映。要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农村经济,除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外,根本出路在于:将农民引入流通,把农民推向市场。农民进入流通是启动市场的原动力。我国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长期由国家垄断的流通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农民纷纷涌向流通领域、穿梭于地区、城乡之间。据调查,去年,开县参与长期或季节性流通的农民多达  相似文献   

2.
三、保证农民的经济权利 几年来,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说明,劳动生产者进一步得到解放以后,迫切要求成为生产的真正主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建设自己的经济生活。流通是生产的继续,是生产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单有生产上的自主权,没有流通领域的自主权,不能说是完整的自主。流通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和生活)之间的交换运动,二  相似文献   

3.
(一)市场经济需要合作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矛盾,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抓住关键制约因素,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流通环节入手,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着眼。基于此,要广泛开展流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培养和扶持代表农民利益的流通主体,使农民不但要在产前能及时得到满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在产后能将产品卖到好价钱,并且能够分享到加工、流通过程的利润。这种农民合作性质的流通组织的形成,靠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农民自己去发展,显然力不从心;靠各级政府来发展,不符合  相似文献   

4.
谢平 《农业经济》2004,(12):22-22
《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但同时也给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解决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是各级农村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极为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于土地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尊重农民的自主权、政府与民争利以及农民之间矛盾纠纷等情形,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们国家农村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农村社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建立,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首先,农村合作基金会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与资金紧缺的矛盾而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时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现象和发展多种经营的客观需要,而资金紧缺则造成了多种经营发展的障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流通已经成为破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题的核心环节。我们常把农民增收问题概括为原子化的小农与全球化大市场的矛盾,事契上,许多农产品目前面临着整体供过于求的局面,生产环节的组织化问题尚好解决.但市场组织化的困境却缺乏更好的破解办法。 记者近日专门针对广东各大主要农产品的流通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让农民读者了解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是怎样销售到全国各地千家万户的,进而寻找扩大销售、增加流通收益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当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农村经济不断向商品化转变之后,如何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理顺新形势下的农村市场关系,找出一种能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成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此,最近我们对农村部分地区流通情况作了一番考察和研究,发现目前农民自己组织起来为自己服务的各类流通合作,是介于国营、集体与农民个体商业之间的第三系列商业形式,是现阶段解决生产与市场矛盾的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是农村市场上的一支新军,是搞活农村流通新的生长点,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促进 粮棉流通。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角度讲,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核心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这项政策不仅符合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现实情况,有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而且符合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国家保护农民利益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基本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十分正确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的分散经营与流通大市场的矛盾日渐突出,因信息渠道不畅造成的“伤农”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山东省青州市委、市政府注重因势利导,全面实施“信息入户”工程,积极扶持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流通中介及代理组织,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经纪人队伍,千方百计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有效地避免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拓宽了农民增收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在生产、流通、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建立信息中介组织247个,70%的农产品通过他们销往全国各地;引进先进农业实用技术176项,受益农民达10多万人。200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07元。 这个市的黄楼镇、郑母镇党委政府围绕着花卉、蔬菜产业,千方百计了解国内外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供销合作社适应农村经济的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创办和发展了一批与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践已经并且将继续证明,创办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各种专业户的迫切要求,也是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因此,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一出现,就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为什么要发展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在生产经营上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大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两个突出的矛盾摆在广大农民群众面前:一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生产和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农村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如何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的间接控制时,有必要先对下述两对矛盾作些理论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中的一对矛盾 这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客观上需要控制和农产品流通本质上不适宜作为直接干预的对象的矛盾。 我们知道,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因此,农产品的供给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具有比其他产业较大的风险性和波动性。可以把这种特性称为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一经过14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解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以商品市场为取向的基础上正逐步活跃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进一步把农民和农村产业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困惑。困惑之一:落后的“计划”、“任务”观念与市场经济的自主、灵活经营之间的矛盾。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其实质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把农民推向市场,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灵活地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但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由于长时期实行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一方面,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确立,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限制了家庭经营优势的发挥,不利于家庭承包经营的长期稳定,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影响了农业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专业合作组织的发生和发展,顺应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和进入市场的需要。从江苏各地的实践来看,它的服务涉及销售、技术、信息、资金、运输、加工、购买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由于普遍由农民自愿参与,自发创立,经营灵活自如,解决了农民  相似文献   

15.
要闻快报     
朱镕基总理强调粮食流通体制非改革不可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谈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时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粮食流通体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改革的方向只能是把粮食企业完全交给地方统筹管理。今后要分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不能再吃"大锅饭"。中央主要负责粮食宏观调控和专储粮的管理,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全面负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地区的一个十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供销社恢复集体所有制以来,各级供销社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农民的合作商业的目标迈进。然而,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如何推进90年代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就  相似文献   

17.
1934年,江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对灾害威胁,农民群体之间以及农民与屠户、地主、政府间,分别基于各自利益而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与冲突。而这些矛盾与冲突,又可大体分为水平(农民之间、农民与屠户间)与垂直(农民与地主、政府)两个方面。只是,它们又并非截然分开、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杂糅,显示出矛盾复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民组织起来为自己服务的各类流通合作,是介于国营、集体与农民个体商业之间的第三系列商业形式,是现阶段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模式,搞活农村流通的新的生长点,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流通领域的问题突出起来了。国营商业由于多年统购统销制形成的僵化状态,一时难以改变过来,比较笨重,既包揽不了市场,流通费用也太高;农民个体搞的流通很灵活,是不可缺少的,但他们腿太短,且资金设备有限,信息不灵,难以承担社会责任,这两方面均不能适应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形势下,开拓新的流通渠道,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促进共同富裕,已是势在必行,各种形式的流通合作便应运而生,这些农民联合办起来的商业组织,既避开了国营、集体商业之短,又吸取了个体商业之长,负起了市场责任,在关键时刻填补了新旧体制转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地区各地注重发挥本地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综合开发自然资源,建立了一批各具民族山区特色的农、林、牧、土特产等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已开始走向市场,促进了扶贫开发和山区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流通体制、流通设施、流通渠道、流通队伍不适应商品农业发展的需要,生产和流通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一部分农产品出现“卖难”,价格下跌,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反响强烈。因此,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走上市场,是民族山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一、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  相似文献   

20.
农村税费改革的难题求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许多难题:税负不公、计税土地帐实不符,名义税率高、征收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差异,税费改革与粮食流通体制的矛盾,农民减负与政府机构精减的矛盾,税收征管体制不规范等。税费改革必须与乡镇政府体制、乡财政体制、农村教育体制等改革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