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商品,已成定论。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颇有争议。较多的争论者,都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揭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把本人的劳动力,当作自己所有的商品来自由处置,二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没有别种商品可以出卖,没有实现劳动力所必要的一切东西——来论证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并据此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人的潜力发掘及其充分发挥是发展经济的核心,社会发展过程正是不断发掘人类潜能并使之同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因此,深圳特区要保持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就应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确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观念 1、劳动力(含智力)商品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从原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转换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轨道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必然成为商品,必然要进入市场,由市场配置。否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就不可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圳特区在1986年已有劳务市场,随后又有了人才交流市场,但从来不敢承认劳动力商品这个概念。其实,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并不等于说劳动者也是商品。诚然,劳动者是劳动力的载体,但从社会属性上讲,劳动者从来都是隶属于一定社会制度的,那么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应该是归属社会主义劳动者自身所有。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只有通过市场这个中介,一方是用人主体──企业,即劳动力购买者,另一方是劳动主体──劳动者,即劳动力供应者,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企业自主招聘,劳动者自主择业,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自愿结合,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持“劳动力是商品”观点的同志,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两条: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也是一个自由人,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自由得一无所有。这些同志在阐述第一个条件时,引用了马克思在说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时曾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并断定这个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工厂”的中国劳动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是商品、服务、投资、金融的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高技术人员流动性的强化,但不包括一般劳动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技能劳动者的全球性流动.这就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不断扩大的流动性很强的国际资本与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很弱的国际劳动力进行结合.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中国的生产要素资源,尤其是十分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文亮  胡浩 《北方经济》2007,(17):50-51
一、劳动力价格问题的提出 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中,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劳动力的再生产不能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劳动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智力劳动"的方式存在,其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主要是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以"体力劳动"的方式存在,其劳动力商品的供给主要是由普通劳动者如民工等提供.  相似文献   

6.
李涛 《特区经济》1997,(11):28-29
<正>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从其产权内容看,可以概括为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这是建立现代公有产权制度——现代公有制的本质要义。如果说,劳动者股份正在实践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并已取得了切实的成效,那么,以劳动者为财产权主体的劳动力价值的资本化改革,还没有开始,才仅仅作为一个设想被提出来,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最后的结果几乎是肯定的,没有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资本化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最后建立起来,中国的改革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葛浩阳 《改革与战略》2015,(3):10-13,88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考察现实中束缚人的发展的各种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劳动者的"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以来,劳动者在实现其劳动力价值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正是"劳动力"的市场化,使人普遍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并且导致"异化""物化""相对贫困化"等各种制约人发展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造成这一切弊病的制度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造,这一思路对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引发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良性循环:劳动者收入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产业利润低→劳动者收入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联系,深入挖掘了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储备高素质人才的机理;揭示了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力成本能够从扩大内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确定是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内涵、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及其历史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政府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市场因素、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与供求不匹配是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的对策:应着力在初次分配强化“劳权”,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再分配着...  相似文献   

10.
<正> 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困扰了我们几十年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改革的实践又不断提出这个问题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理论问题。一、劳动力必然进入市场流通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下,社会劳动力完全是行政指令调配,企业没有用人的自主权,连劳动者本身也没有支配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国家统包统配,又加上人口失控,国家安置劳动就业的包袱就越来越重,越统劳动者越没有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低。所以不能不改革、开放。“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出现,直接从社会招工,实行合同制,工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作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从目前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最基本特征,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适应岗位需求的现实,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解决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岗位需求不对接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从目前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最基本特征,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适应岗位需求的现实,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解决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岗位需求不对接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论劳动力资本与国有经济产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李涛 《特区经济》1997,(8):11-15
<正>经验的观察和理论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与它的所有者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所有权性质,与一般的商品所有权关系相比,不仅具有特殊的外观,而且具有特殊的内涵。本文期望通过对劳动者劳动力产权以及非劳动力产权关系的探讨,能够对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所启发。 一、引言·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劳动力资本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失业保障作为重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点。这是因为,失业保障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首先,从紧迫性审视。安置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保障劳动者的生计是我国当前一个难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安置就业使每个劳动者有平等享受社会保障所提  相似文献   

15.
进入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的调整,我国长期存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大批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已经成为突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1993年底我国劳动部推出的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决策,根据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及我国的基本国策,应该把适度再就业作为下岗再就业的工程的基本目标。再就业就是劳动者下岗后的普遍选择,也是多数劳动者下岗后的普遍状态。下岗劳动者再就业的实现一方面是依靠政府的再就业工程来安置,另一方面则是依靠劳动者本身通过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与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泓汎 《亚太经济》1998,(7):19-23,15
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和雇佣机制及工资制度等,都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特点。随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些特点也发生变化或日益受到挑战。一、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过去一般认为大企业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与中小企业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并存的二元性,是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但是,仅这一特征还不足以充分说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特征全貌。笔者认为,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主要有三个特征。(-)大企业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与中小企业劳动者的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北方经济》1993,(3):45-47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商品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这是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商品的概念是存在的,并且在此前提下,按劳分配已有新的发展意义,这将为当前产权关系的调整及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甘肃省劳动者素质整体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甘肃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现象●城乡劳动力对有限就业岗位的直接竞争已可避免。如何协调城乡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竞争,成为对未来就业政策的严峻考验●劳动者应相应分享经济增长与扩张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9、为什么说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这道题也可以这样问:如何理解劳动力商品的两重性或怎样认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和价值。回答时要把握的要点是:(1)什么叫劳动力?(2)阐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劳动力买卖是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为特征的。马克思创立的关于劳动力商品的学说,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如要了解劳动力商品学说,就要先从什么是劳动力谈起。什么是劳动力呢?劳动力指的就是人们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与脑(智)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劳动力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