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在阐述新时期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探究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活动的特征、动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提出了我国应对跨国研发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研发战略的全球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正在加紧实行全球技术研发战略,充分利用海外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以支持其海外市场的开发,服务其全球市场战略。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全球化已成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本文浅析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研发战略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华技术研发战略。  相似文献   

3.
党曼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78-179
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和案例着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的特点及行业分布,进一步讨论研发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得出应对策略:正确处理好"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的关系;大力建设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软环境;中国企业应考虑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来获得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影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05,25(5):620-623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逐步深化,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组织形态也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在理论上相继出现母国绝对集中式研发、母国相对集中式研发、多中心分散式研发、轴心型混合式研发、网络化整合研发五种类型。在一定的研发组织形式引导下,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活动会产生集聚、扩散等地理现象,从地理特征和空间关联两个层面诠释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形态,相对应的研发全球地理分布呈现出由孤岛中心、开放中心、多心分散、中心边缘向网络化结构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各个分支机构之问的各种要素流诠释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了研究开发全球化的趋势.本文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是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研发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以上海为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动因,探讨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利用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推进上海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鉴世界城市及其体系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组织切入,通过对全球170余家主要跨国公司高等级研发机构区位分布与空间集聚程度的考察,以城市为空间尺度勾勒出研发全球化的地理格局,确定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节点,并将其作为识别与判定国际研发城市的核心特征指标。随后,根据考察结果将32座城市判定为国际研发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2座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规模以及集聚机构性质等方面的显著特征。以上结果同时也更为深入地展现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单元基于城市空间尺度的全球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区位理论。  相似文献   

8.
杨丽娜 《新经济》2010,(10):84-8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从原本强烈的传统的国内指向型战略,转变为着眼于世界范围的发展策略。在整个产品生产链上,研发-生产-销售,跨国公司意识到,要想开辟新的市场,在市场份额上争取更大份额,从而取得更多利润,研发的投资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注意到全球范围内,人才,科技实力与科研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开始在海外投资研究与开发部门,促使了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日益趋向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上,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海外研发投资的不断增加,研发机构不断增多,海外研发的贡献率和专利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联盟不断增加等方面.本文还分析了这种趋势对于中国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正逐步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运用计量的方法分析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既有可能促进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又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应该趋利避害,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趋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也呈现出国际化的新趋向。跨国公司打破在母国进行研发的传统模式,纷纷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实行研发的本土化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就已开始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随着我国的入世及其他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众多跨国公司势必大举进入我国(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  相似文献   

12.
论跨国公司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技术构成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制造业结构、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的地位、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等方面考察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构成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影响这种构成的因素包括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工业企业的生产开发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与政策等。为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构成 ,我们应该为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创造条件 ,保持投资政策的稳定性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正逐步被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条件下的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通过建立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博弈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国内企业作为在国内市场上的先行者,在技术创新与开发(R&D)上的三种策略:自主创新、技术购买、R&D合作,同时,分析了跨国公司应对的策略,给出了两公司的各自支付。通过纳什讨价还价模型来分析双方在R&D合作与技术购买的合作区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创,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营发展也深受其影响,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不降反升,在华研发机构所处的战略地位在不断提升,其角色演化进程在提速。为探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的演化路径和驱动机制,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并结合运用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分析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过程,以此来系统地厘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的内在机理,进而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维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球研发网络、吸收能力与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发展吸收能力的角度,首先通过一个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拓展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动因。然后,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在此框架下解释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网络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吸收能力的因果累积效应,分析了全球研发网络对我国创新价值链动态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肖坤玲 《时代经贸》2007,(2Z):37-38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意图,增强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其R&D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稳健、快速的经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研发机构的设立。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关于我国面对R&D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对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飞速发展,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好地方。选取了京沪粤三地作为研究我国建立研发枢纽地的目的地,通过对京沪粤三地研发投入产出的有效性、R&D效率、研发枢纽条件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三地建立研发枢纽的条件,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建立研发枢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利用国际先进的研发资源,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才能更快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该文分析了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模式选择,进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研究与开发。近十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通过利用我国较低的研发成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中国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进行实地生产、销售。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趋利弊害、化压力为动力、怎样提出应对措施,也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论述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为中国提出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研发网络的动因和优势,对现实中的研发网络进行了分类:战略联盟、跨国公司全球化研发网络、区域研发网络和官产学研研发网络,并指出了研发网络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即沟通、机会主义以及利益分配,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建立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之上的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