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6):64-65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文明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智力支撑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是在世界各国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措施,找出传统文化对构建"文明河南"的实现路径,从而在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危机、认知弱化的当下,提出恢复文化自觉与自信,立法体制并行,创新传承方式,从思想、体制、服务等层面探索出一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打造"文明河南"的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3)
<正>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极其深刻意义的,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为起点,例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唱、念、做、打)等等。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中国的传统戏曲应该如何继续传承?直到今天,我们的幼儿园小班除了让幼儿学唱"我的好妈妈"和"小燕子"之类的歌曲,或者学习一些几乎成人化的歌曲之外,  相似文献   

3.
在"十三五"规划中第六十七章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中央再次以政策的高度明确提出保护"非遗"的决心。"非遗"文化属于公共文化,我国公共文化隶属于是国家的教育部门、文化机构等机构,这就决定了"非遗"的发展和保护必须依靠政府机构作为其保护的主体,而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于"非遗"保护起到职能和作用则是文章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校的实践为着力点,将戏曲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以高校和地方戏曲剧院合作的形式推动戏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从特色课程体系、社团建设和高校与地方戏曲剧院合作三个方面多角度探索高校传承戏曲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开发是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文化支撑点,只要明确"根亲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遵循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等开发策略的科学性,就能够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驱动力,对中原传统节庆文化开发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在深入了解社区居民,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商业企业这四者间因传统节庆文化产生利益链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原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经济驱动力模型。详细阐述了文化娱乐、旅游消费与商业活动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原因与动力。最后健全了该驱动力模型的日常工作运转的内容与方式,使中原传统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经济驱动力模型既能肩负起节庆文化传承的重任,又能在符合现代人消费理念的新形式下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合着各民族的特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思想。高校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任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使命。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思想不断涌入,"文化全球化"所引起的一系列时代挑战之下,90后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陷入对传统文化冷漠、传统文化被"误解"、本土文化认同感削弱等困境。因此,不断寻找和探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出路势在必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8.
张天慧  李巧伟 《品牌》2014,(12):294-294
一个地区的音乐戏曲文化集中体现着该地区的历史、审美、风土人情等诸多鲜明的地方特征。湖南的祁剧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不但是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民族音乐戏曲文化的一块瑰宝。将祁剧音乐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不但是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和丰富,而且能够树立学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正确认识,真正使本土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与"统一"。本文对祁剧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文 《中国市场》2011,(44):171-172
近年来,有许多戏曲国粹通过创新表演形式和商业化运作被反复地搬上舞台,获得了众多青年人的喜爱,这些商业化运作的新编戏曲作品甚至走出国门,传扬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年人的一片叫好声中,也有很多业内专家质疑的声音,认为传统文化一旦被贴上"时尚"的标签,就会破坏传统戏曲的沿袭,毁掉文化的精髓。因此,对传统文化究竟是保持坚守的态度还是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价值再建呢?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全聚德"、"东来顺"、"咸亨酒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5月11日在福州发表第一份共同宣言,呼吁老字号企业团结起来,传承"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积极创新,走向国际市场,让中华老字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新媒体时代下,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已经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媒体时代一项新兴的实用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传统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播.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传统绘画、诗词和建筑中,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  相似文献   

13.
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时代,珠算受到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冲击,从一项"技艺",逐渐变成了"记忆".职业院校肩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责,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就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既有丰富的宝玉石资源,也有悠久的玉文化历史,传承千年的玉雕工艺都体现着"玉石之乡"的真正内涵。基于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当今市场玉器饰品需求急剧上升的现状,运用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分析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力求整合河南省玉文化产业链,促进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邢军强 《商》2014,(26):103-103
我国的古典舞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时期,这是在众多的舞蹈爱好者和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的。中国的古典舞和戏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典舞并不是戏曲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由于社会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对于古典舞的探索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古典舞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互呼应。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古典舞对于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以及发展,为促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瑞 《商》2014,(12):277-277
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何将这一古老的音乐形态与现代的音乐审美相结合,使得一些古老的剧种得以更完整的流传和传承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昆曲为例,对上海昆剧团到中国音乐学院进行昆曲教学后的演出做出文化阐释,企望这种以学校活态教学的方式进行传统音乐传承的现象能够长久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家族企业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然而我国家族企业目前正经历着代际传承的严峻考验.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家族本身的利益,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意义重大.同时,由于我国特有的"家"文化以及普遍缺乏信任基础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结构等问题,多数家族企业选择了"子承父业".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控制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我国家族企业平稳的实现传承与交接.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向民间学习,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生动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基于对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料香生产技艺"进行深入了解,结合当今社会形势,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旨在研究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将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体现的"丝路精神",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探讨我国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和传承渠道,梳理了旧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以及探究了传承丝绸之路精神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张小俊 《中国报业》2022,(8):124-125
对于戏曲文化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流通与传播,相关人员要形成高层次的文化认知,突破各领域间的文化壁垒,实现多形态和多形式地输出优质信息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点播技术、虚拟结合技术与流传媒技术,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戏曲文化的传承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