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内生增长理论.也称为新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这个理论,通常以保罗·罗默在1986年所发表的论文《递增收益与长期增长》,以及卢卡斯在1988年所发表的论文《论经济发展机制》,作为其产生的标志。格罗斯曼主编的两卷本《经济增长:理论和证据》则是内生增长理论的代表性论文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经济增长源泉的相关理论及模型的梳理,可以发现,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土地和劳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上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以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家,指出经济增长不仅源于资本积累,更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绿洲寓于沙漠,有着非常脆弱的生态本底,绿洲经济的发展必然有其独特的规律。本文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内因论”经济发展模式.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绿洲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指出生态产业是符合“生态内因论”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绿洲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曹滨  龚紫娟 《特区经济》2005,(11):108-109
后发优势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课题之一,国内外学者结合经济发展的实践已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探讨。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Gerschenkmn)在他1962年发表的《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后发优势的概念,并为后发国家(当时,主要指经济上比英国较为落后的欧洲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分析框架。在此之后,列维、阿伯拉莫维、南亮进和金泳镐等经济学家又把对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目前,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已为一些后发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所验证,并作为这些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9日】轻微地震:没什么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是这么说的:去年全球产出增长5.4%,今年将增长5.2%,2008年将增长4.8%,2008年增长预期仅较7月份的预测下降了0.4个百分点。那么,我们将得出怎么的结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三次大的革命由罗默、卢卡斯创造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引领,他们最主要观点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因.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比较低,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明  姜学民  任龙 《山东经济》2007,23(2):114-117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具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模型Yt=A(t)Kt^α Ht^1-α ht^β et^u对山东省1980—2004年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在1980—2004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本的投入依然起主要作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东省1978-2009年相关数据,使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分析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分析,具体考察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模式,结合当前形势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区建设》2012,(23):56-56
伊斯特林悖论又叫伊斯特林反论、伊斯特林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即: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其中美国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国,居第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学家们做过深入研究,从哈罗德-多马、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AK、阿罗-罗默、宇泽-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到全要素增长理论,理论发展与实践按照相似的逻辑演进,最初强调自然资源投入的重要性,然后重视资本的作用,接着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技术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然后把技术内生化、并纳入知识和教育,到全要素共同作用。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则具有特殊性,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支撑因素,市场化的改革为中国改革提供了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中叶,特别是本世纪,经济理论中有关科技的论述日益受到世人关注,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也随之不断深化,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创新理论,人力资本论,新增长理论到日本的技术论,科技体系化理论等。无不表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仅相互促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者日益走向一体化,形成两者之间新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27日在纽约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说,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2.6%,较之其年初预测的-0.5%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做好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务院颁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到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从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转向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简称“环境优化增长”),我国环保事业发生了一个重大历史性转折。所谓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我们必须积极做好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发奋开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互惠共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魏双凤 《特区经济》1994,(2):27-27,32
<正>经济学本来是综合的,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微观经济学是以基层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02页,1972年版).18世纪5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奠基人魁奈和亚当·斯密都被认为是早期宏观经济的研究者。直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发表 《货币改革论》、1930年发表《货币论》、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才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基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科学,它涉及市场、价格问题,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前,由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集大成的传统庸俗经济学中的价值和分配论,便属于这一范围。 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是当前国际上经济科学的两大支柱.前者运用总量分析法,从总体上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调货膨胀、财政金融、进出口贸易等重大问题.而后者是运用局部分析法,从局部上分析研究一个企业或一个农场的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被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引擎”,对于老工业转型的辽宁来讲,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以及人才结构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从理论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创立了以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说明了客观现实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自此国内外众多的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本的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就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不同,各种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利用辽宁省1985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考察该地区人力资本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此给出辽宁地区的人力资本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一组反映浦东开发开放七年多来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系列丛书──《浦东经济发展研究论丛》已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龙头论》(王健刚著)、《城市建设论》(季文冠等著)、《产业发展论》(茅芜等著)、《地经济论》(万曾炜等著)组成。全套丛书计100万字的规模,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装帧精美,是一套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为丛书作序。《龙头论》内容提要枕头部一书的书名来历,源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即“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学家在汲取前人经济增长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并且这些内生变量对政府政策是敏感的,因而合适的政府政策在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中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制度基础,增加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5.2%。美国增长1.9%;欧元区增长2.5%;日本增长2.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8.1%。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趋缓,增长4.8%。美国增长1.9%;欧元区增长2.1%;日本增长1.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7.4%(见表1)。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9月发表了《2010年贸易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主题是"应对全球危机,就业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核心是继续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扩大内需仍是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报告》高度赞扬了发展中经济体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8,(2):12-12
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月3日 嘿,中国经济将放缓,但情况不会像全球其它国家所知道的那样。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今年将略微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分别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定在10%和10.8%。换言之,按照IMF的估计,2008年中国以美元计算的经济产出增量仍将比美国高出近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