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些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崛起,加之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巨大冲击,中国企业掀起了一场海外并购狂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推行“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海外拓展,这其中又以矿业企业最为瞩目。通过对中小型矿业企业吉恩铝镍业海外拓展的归纳、思考,希望为更多像吉恩镍业这样的中小型矿业企业海外扩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邓欢英 《时代经贸》2006,4(7):29-31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企业逐渐融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在这种趋势下,伴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进行并购,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来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入手,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的海外企业目前有二万多家,资产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一部分企业是通过海外跨国并购形成的。本篇文章要讨论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一种——战略规划型并购。  相似文献   

4.
张满凡 《新经济》2005,(8):24-30
最近,关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海外大并购不绝于耳。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泰、中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五矿竞购加拿大诺兰达、联想与IBM的交易、还有大肆炒作的TCL与阿尔卡特的合作等等,这似乎已预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的来临。海外大并购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纵观中国企业到海外掏金的“豪赌者”,要么铩羽而归、要么在收购之前和并购之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中国企业如此,世界范围的并购效果都并不乐观。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需要理性。  相似文献   

5.
随我国海外企业的日益增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宏观上,中央政府未设立一个对境外投资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既缺乏明确科学的产业政策,也缺少制度化的调控措施与手段,中观层次,地方政府和部门机构在海外投资活动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各自为政,自相竞争;微观层次,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在经营行为长期化方面缺少制度上的保征。此外,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跨国经营经验的欠缺,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海外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海外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目前,我国海外企业的内…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环境、克服障碍和防范风险,是开展海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跨国企业,母国,东道国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障碍,以期为探求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中国多国籍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架构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公司层面因素,以资源基础观点面来分析,检验中国多国籍企业是否因为拥有独特优势,使得他们去海外直接投资;第二个层面为国家层面因素,以制度理论面来分析,探讨母公司所在中国省份的开放程度,以及企业的公司形态是否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以1991-2018年中国多国籍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中国多国籍企业拥有营运成本低的优势,会促使他们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而母公司注册于高开放程度的省份,也会使中国多国籍企业有能力去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且去海外直接投资的多数为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黄彭 《经济咨询》2006,(5):40-41
一、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原始动机和预期效益 我们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股权融资比起国内来说要难的多。一般的海外资本市场都要求证券发行方有良好的会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程序,此外在定价上还要大打折扣。所以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无论在期前成本上还是期后收益上与国内融资相比都没有优势。那么中国企业积极的申请海外上市的原因何在呢?总体来说,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的动机主要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王晓博 《时代经贸》2007,5(12Z):176-177
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机会逐渐增多,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此时刻,无论以哪种方式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足的资本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国内资金毕竟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倾向选择海外融资。现今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有两种很流行的方式:反向收购和特别并购上市。本文将详细说明二者的操作流程及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10.
董事海外经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基于烙印理论视角,选取2008-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双元性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董事海外经历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并分析吸收能力与制度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董事海外经历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价值;②双元性创新在董事海外经历与企业价值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应用性创新分别在董事海外任职经历、海外留学经历与企业价值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探索性创新在董事海外任职经历与企业价值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但在海外留学经历与企业价值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③董事海外经历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在吸收能力较强以及制度环境良好的企业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吸收海外人才和制定人才本土化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对提高企业双元性创新水平和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实践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实践和对策王晓川一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至1993年底,我国已批准了约4000家海外企业,中方投资额为50多亿美元,这些企业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能源、产业、服务等多种行业,从海外企业的经营形式考察,独资企业为21%,与...  相似文献   

12.
在“王致和”、“狗不理”等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的背后,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与此同时,政治壁垒、法律体系欠缺完善和企业自身的风险都使海外并购行为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为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方位出击,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是2004年至2007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交易额激增了6倍之多,从50亿美元跃至310亿美元。但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比2007年的峰值减少了67%。海外并购交易额锐减,除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外,决策者戒于采取大胆并购行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并购交易活跃进发的2004年至2007年间,中国企业成功者寥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不断介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海外并购,海外并购中,如果企业将各种条件运用得好则促进其发展、增强竞争力;反之,则问题百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原因,选择财务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以期给予企业海外并购时财务因素分析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海外研究开发能力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摒弃了在本国进行研究开发的传统管理模式,转而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建立企业的全球研究开发网。如使能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分布在5个国家的8个一地方,摩托罗拉公司研究开发活动分布在7个国家的14个地方,Bristol-MyersSquibb公司的研究开发一活动分布在6个国家的12个地方。海外实验室的角色定位建立新的海外研究开发机构时,首先要确定该机构的基本任务。海外研究开发机构主要有两一种类型.即扩展型和开发型。扩展型机构是企业在国内的研究实验室的海外延伸,目的是吸收掌握海外的…  相似文献   

17.
姜煜 《财经文摘》2010,(7):90-91
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令世界瞩目,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目的多为提高国际知名度、更好地融资、利用上市地的技术、资源和客户等。在众多上市地点中,德国近期成为了许多中国公司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企业从“制造商”向“投资家”的转变,建立海外研发机构进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创新成果,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转型升级道路。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充分认识到后发国家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动机和组织管理特征有别于发达国家企业,但遗憾的是针对后发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详细分析还没有系统展开,研究结论比较分散。以此为切入点,对比式地梳理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设立动机、进入模式、战略定位和组织形式等若干海外研发组织与管理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潜在研究方向。结论有利于弥补已有海外技术投资领域对新兴市场企业关注不足的缺陷,可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实证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肖杰 《时代经贸》2009,(9):137-138
从目前影响集团性企业海外统一会计核算的五个因素,探讨集团性企业海外统一会计核算的建立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跨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但是,在我们走出去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海外经营所面临的巨大政治风险,在取得收益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便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