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是人们在实践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交往观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双主体的关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为关注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何敏 《魅力中国》2010,(6):182-182,17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而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它所揭示的是儿童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典型的行为方式。例如:能够愉快的与他人分享、合作;对他人的权利或做法给予适当的评价;能从较远的目标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而交往、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交往、合作。那么在生态式体验教育模式下,采用什么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合作教育呢?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尝试,生态式体验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交往、合作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幼儿通过体验,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接触到不同的句法结构、故事结构,这对儿童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有好处;而且还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并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等。这无疑体现出生态式体验教育在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是怎样利用“生态式体验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进行探索的呢?下面我简要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交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网络为交往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虚拟社会条件,促进了主体间性的发展,对交往心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促进了文化交往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的问题日益寄予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对历史上多种形态的交往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用以考察人们的社会交往与交往关系的发展。从而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理论。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关于劳动与交往的关系问题作些探讨。一、劳动是交往的基础马克思独到之处在于他把交往与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看做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范畴。他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观点,把劳动(生产)看成是人们相互进行交往的基础,并且认为劳动生产了人们…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交往行为存在交往需求强烈、方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等新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和培养,以使当代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选择和培养自己的交往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这既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宇红 《理论观察》2012,(5):198-200
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一方面网络交往使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激发,对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带来新的促动,另一方面网络交往也带来了大学生主体的物化与异化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迷失。  相似文献   

7.
靳萱 《中国经贸》2006,(12):66-67
在中国和非洲源远流长的交往与合作历史中,1994年只是一个时点。但1994年之后的近十来年,却是中非交往与合作发展最为迅速、硕果累累的一段时间。当我们解读1994年之后的中非合作时,就不得不提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进出口银行。  相似文献   

8.
赵丹 《改革与开放》2012,(8):130-131
进入21世纪,全球处于“世界一体化”阶段,新技术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此时,我们借助于马克思的交往观,从而正确、科学的认识网络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网络交往的最终发展趋向是现实交往.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和活动方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互动发展。文章阐述了交往的历史演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分析了交往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希望从理论最终回归实践。诠释马克思交往理论对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彭静 《西部大开发》2010,(2):207-208
互联网正是作为一种虚拟的活动空间及人际交往的场所,以其方便快捷的技术特征和虚拟的特性,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网络交往更是以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跃然成型。本文分析了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建议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积极着手,试图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形成全社会的支持系统,减少虚拟网络带来的人际破坏,真正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领域中凸现的一个概念.主体间性是指在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中体现出的相关性.研究主体间性为进一步思考网络交往提供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以交往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中心-交往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构建也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交往论,两者辩证统一.因此,科学有效地将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中,有利于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往使人的交往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使人类进一步意识到随着网络交往引发的问题的凸现,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指导人们作出合理的行为抉择,便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困难对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交往"作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体现了人本化育人理念和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是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出现偏差核心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的过分扩张造成诸多社会危机,哈贝马斯将交往问题作为社会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交往行动理论。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交往理性,尽管他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交往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文明 《理论观察》2006,42(5):59-60
网络交往使人的交往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使人类进一步意识到:随着网络交往引发的问题的凸现,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指导人们作出合理的行为抉择,便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重庆不断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贸、文化、金融、投资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往,为推动中国一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各项合作交流带来了促进作用。为全面了解重庆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交往,本期特别编辑了重庆与部分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交往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李召运 《魅力中国》2013,(29):264-264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摘要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元 《魅力中国》2011,(20):265-265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的外事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中国的外事活动也扩大到了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领域。所以,外国语言成为了外事交往活动中的交流工具。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毫无疑问的是外事活动中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但是,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在外事交往中,我们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和遵守国际礼仪了,而是对语言的修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外事交往中的语言修养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中的领军城市,烟台与日本、韩国在地理上比邻.在文化上相近.民间交往历史悠久,人员往来频繁,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新一轮发展中.烟台应积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明确双方合作方向和重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和更宽领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