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肖智远 《南方农村》2010,26(2):86-90
广东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尽管如此,但全省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的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目前仍面临发展缓慢的困境,其农村尤为贫困。本研究通过对省内部分地方尤其是阳山等县市的实地调查,对广东欠发达农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客观的分析,指出广东省减贫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民收入低、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县级经济发展缓慢等。其主要原因有历史和地理客观因素、贫困户自身的因素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共资源配置不公有关。本研究为下一步理清减贫思路和制定合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经济总是沿着不发达→欠发达→发达三个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总是相比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低,劳动力转移慢,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而成本低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将劳动力资源优势作为一个金字招牌来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然而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增长中,在周边地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四川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数据,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通过对绿色减贫的双向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经合组织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确定绿色减贫绩效的4项指数18个指标,构建民族地区绿色减贫指标评价体系,对大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4项主要指标包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和扶贫开发减贫指数。[结果]大小凉山彝区各县的绿色减贫指数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越西县和美姑县的绿色减贫指数最低,均小于0. 1;盐源县最高,两年均高于0. 35;该片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绩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指数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片区外围地区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大凉山与小凉山绿色减贫绩效差距悬殊,小凉山彝区的绿色减贫绩效高于大凉山彝区。[结论]深度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处理好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大小凉山彝区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摆脱贫困陷阱;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代表的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提升潜力很大,绿色减贫是其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性脱贫的重要路径;绿色减贫能有助于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研究欠发达地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对统筹区域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以宁夏红寺堡区和云南大理市两地为调研对象,采用实地走访方法,总结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育原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村庄困境驱动是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的根本原因;(2)社会资本下乡诉求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外在推力;(3)土地股份合作社从土地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主体协调机制和经济发展机制等4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效用。[结论]需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和管理服务制度保障土地股份合作社壮大发展,推进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镇建设已成为我们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比别人力度更大,思想更新,速度更快地推进城镇建设,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重庆市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减贫成效的评估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决策信息,为地区减贫提供方法理论。[方法]文章基于云模型理论,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等影响因素,构建4级9项指标的乡村旅游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乡村旅游发展绩效评估的综合定度,来分析重庆市武陵山片区的绿色减贫指数。[结果](1)黔江县旅游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为“好”级别,且其绿色减贫排名为第一。(2)彭水县旅游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为“差”级别,且其绿色减贫排名为总排名中的最后。[结论](1)重庆市武陵山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地区减贫,但减贫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推进。(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片区减贫水平存在差距,黔江县旅游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为“好”级别,且其绿色减贫排名为第一,减贫效果最佳。(3)彭水县绿色减贫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加强各区域间的沟通协调,促进整体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城镇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关键要素,对于城镇化和减贫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199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1)城镇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均能有效降低农村贫困程度。(2)人口城镇化与贫困之间呈U型关系,而经济城镇化对贫困的影响是单向负相关。(3)我国城镇化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城镇化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显著。结论 城镇化是减贫的重要途径,但过度的人口城镇化会加剧贫困,城镇化减贫的重点在于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的经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方能达致减贫。所以应全面提升城镇化规划的科学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减贫进程。  相似文献   

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搞好“统筹”,不仅要统筹好城乡协调发展,更要统筹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落后地区的协调发展。建议国家对边远欠发达地区给予较为特别的政策扶持,为边远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实施边远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工程。一是鉴于边远欠发达地区大都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多种语言,在信息交流上有一定滞后性的客观实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边远欠发达地区农村现有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在边远欠发达地区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同方针的提出,有效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区域协同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阐释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最后提出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 文章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 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农业地区间的差距明显加大,表现在有的地区农业生产已达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而有的地区则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欠发达农业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了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是连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桥梁。所以欠发达农业地区的农村中介组织的欠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制约,必须加快其建设和发展。一、农村中介组织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机理科斯的产权经济理论表明,当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太高时,形成一种组织便有了其经济上的必然性。中介组织正是交易费用的产物,如果许多交…  相似文献   

13.
菏泽地区原来是比较贫困的,自农村改革以来发展比较快。从山东省看是欠发达地区,从全国看则属中等发展水平的地区。他们所走的路子,他们所创造的各种经验,对全国其它欠发达地区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在我想结合菏泽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谈谈欠发达地区今后经济发展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不论是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都不能例外,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在具体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展发状况对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不能想象,当广大的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状态时,全国的小康水平能够达到。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选择恰当的政策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孙会  纪兰 《新疆农垦经济》2011,(5):18-20,24
低碳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立足于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以苏北作为个案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积极贯彻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对我国广大内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在本期“区域经济”栏目里,我们还选发了有关探讨其他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发展的文章。《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转移中几个关系的辩证思考》一文从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出发,辩证地分析了如何看待欠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两个优势、如何从欠发达地区的“本地实际”出发以及如何着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便为参与大循环完善内应衔接机制等问题。作者以一种强烈的奋起精神、时代的紧迫感强调指出,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症结不是基础条件太差,而是经济封闭性、隔绝性太大,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必须从观念的更新中走出困扰。  相似文献   

17.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但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实现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促进兴林和富民的统一。文章综述了林业绿色减贫的基本理论,结合案例就林业绿色减贫和绿色脱贫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推进林业绿色减贫正逢其时、开展林业绿色减贫大有可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讲程缓慢,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举步艰难、难以“起飞”。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对历史沉淀的差距,面对产业支撑的薄弱,小康社会建设将怎样推进?如何推进?这成为欠发达地区急需破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营商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提升行业竞争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创新创业都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政行校企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创新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的新思路和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森林食品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解决资源落后与发展滞后的矛盾;促进贫困地区收入增长;注重多方交流互动。其次,将森林食品产业的减贫效应分为社会减贫效应、经济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这3个部分。最后,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宣传;增加产业联动效应;持续带动地区增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