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伟  丁舒 《农家之友》2009,(19):4-5
本文将近几年我国关于农林复合经营的一些报道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包括:(1)目前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3类: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增加农产品的多元化和多元化经营模式;(2)针对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林复合经营不仅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具有优势,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附加值也是其独有的特点;(3)林农互促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农林产品的产量的提高,同时对于带动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帮助;(4)以林农为主的多种经营措施能给模式实行地区带来更多元的经济来源,发挥林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达到改善环境,推进生态建设的作用。同时,本文对我国目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效益最大化有待进一步研究等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农林复合业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林复合业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对吉林省农林复合业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的讨论和分析,提出适合吉林省西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农林复合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林复合业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对吉林省农林复合业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的讨论和分析,提出适合吉林省西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农林复合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林下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是今后发展农村绿色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云南省几种主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并且对每一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下进行了效益和成本分析,总结出目前云南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主要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水平不够;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林下产品竞争力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一、农林复合经营区域分析农林复合经营区域是一个土地经营区域,是农林牧诸业兼营的土地利用体系。农林复合经营除了必须依据农、林、牧诸业自身特点外,还必须把农林牧诸业合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有效配置。从生态关系看,林业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生态防护功能;从社会经济关系看,林业对农牧业发展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6.
要推动农业走入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发展道路,需由原来的主要依靠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转型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上来。从原始刀耕火种、传统小型农业、农业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生态化等方面阐述了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及农业的生态转型,从各国农业生态转型过程及其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两个方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而后分析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从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发展脉络和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前景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农业生态转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6个县(市) 30个村30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耕地面积、项目支持对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从农户特征、资源禀赋特征、技术特征、政府出台政策4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林复合经营的政策建议: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年龄较大户主转变观念,助力农林复合经营发展;规范和鼓励林地、耕地流转或联户经营,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形成农林复合经营规模经济,推动农林复合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项目支持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农林复合经营,促进示范基地健康有序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调整资金补贴,规范资金有效使用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8.
林业经营旨在实现效益,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包括生态、经济及社会3个方面。在林业经营及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森林抚育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强化森林抚育,实现林业经营的生态经济效益,在促进森林健康生长的同时,系统提升森林效益与生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林复合经营表现为复合型的农业生产系统,其实质是对土地单元综合的和可持续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的背景下,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农林复合经营以其有效地契合了中国人多地少和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国情,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生态农业"现代、高效、循环"的特点,而成为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为促进农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现代科技在农林复合经营中的应用,同时注意加强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和相关财政与金融政策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基本观点:(1)农用林业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正在进行的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是农用林业问题研究的基本背景;(2)农用林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历史性,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着农用林业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趋势。基于上述观点,从江苏省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对江苏省农用林业形成,现状及发展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以江苏省典型区域和典型模式——里下河地区农林多业复合经营模式为例进行了具体的经济分析和评价。结论:(1)江苏省农用林业的发展方向及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与水治理的关系;(2)江苏省人多地少,农林多业复合经营模式对滩泽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很难为当地农民自觉接受和推广;(3)江苏省属发展中国家的较发达地区,农用林业的主要发展取向应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乡村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河北省5种常见玉米秸秆离田利用方式的综合效益,比较得出几种秸秆利用方式的效益表现,并提出发展以优先满足压块饲料、颗粒燃料市场基本需求为目的;以鼓励发展基料种植作物和生物质燃气,促进良好经济效益为重点;以生物质发电消化剩余秸秆为补充的优势互补模式,对形成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立循环农业与可持续能源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湖北省的五个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农户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各项目在挂钩实施前后效益的隶属度。结果显示,政府主导模式下,综合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一般,社会效益增长最大,生态效益有所下降;市场主导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较大,但有较大波动和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市场主导模式下,要建立完善一套规范系统,加强政府在宏观上对项目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控制和约束;政府主导模式下,要引入市场机制,弥补政府主导模式中的资金缺乏问题,并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从项目区的视角,应使政府与市场结合,取长补短,平稳推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小麦(包括春小麦与冬小麦)、玉米、大豆、水稻4种粮食作物的相关数据,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确定了8个指标分析了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各方面的影响。方法 文章运用社会公平法与彭曼公式得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虚拟水净流出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指标,量化粮食虚拟水流动带来的各方面效益,并使用熵权法以及TOPSIS评价法综合评价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分析了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各方面的影响。结果 (1)2018年我国粮食虚拟水输出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输入区则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粮食虚拟水净流出量最高的是黑龙江,达到了5 072m3;(2)三方面评价指标中生态效益在所占权重达到了0.47,经济效益次之,权重为0.31;(3)2018年我国粮食虚拟水净流入地区的流动综合效益均值为0.60,明显高于粮食虚拟水净流出地区的0.49。结论 总体来看,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整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的逆向流动格局,其中生态效益是影响粮食虚拟水流动综合效益中最关键的因素。虽然我国粮食主产区整体粮食虚拟水流动综合效益总体情况中等,但净流入区与净流出区差距明显,针对以上结论提出解决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值法的乌什县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乌什县农用地利用现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采用10个指标层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对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得出经济、社会、生态等3项指标的熵值及其对应的差异性系数,并测算各指标权重;以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降维,筛选核心影响因素,计算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指数,并进行评价结果分析,得出乌什县农用地利用效益总体上处于稳中有升的趋势。并从加大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调整农地种植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及推进农用地整理项目开展等方面提出提高乌什县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乌什县农用地利用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是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补偿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确定合理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本文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共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15个评价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山东省云蒙湖生态补偿效益进行了货币价值核算。云蒙湖生态补偿实施后增加生态效益10649.75万元,经济效益7718.59万元,社会效益5603.18万元,综合效益显著,但也存在教育、旅游等效益不明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不均衡等问题。今后应注重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增强与农户的互动、实行差异化补偿,延长生态补偿期限促进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安市近年来主要实施的林—油、林—菜、林—苗、林—禽、林—菌、林—药等林业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及其效益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确定了不同类型的林地宜采用的具体复合经营模式和不宜种植的作物种类,为今后实施林下复合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文根据2009-2014年湖北省浠水县水产健康养殖实践与现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水产健康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浠水县水产健康养殖的综合效益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评价值,年均增长分别为35.0%、47.4%、24.9%和18.3%。通过分析三个效益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水产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主管部门制定现代渔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农林复合系统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可持续性,而且,作为一个土地生产系统,它必须使其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有利可图。着重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农林复合系统发展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并指出经济理论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个选择农林复合系统的必要条件,而是否一定采纳这种土地经营策略,还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以外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地区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只有当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因素得到充分考虑的条件下,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发展非木材林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的综合设计 ,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综合设计的原则、步骤和基本内容 ,并总结分析福建省漳州市通过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发展非木材林产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