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7):74-74
中国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新鲜出炉,结果显示只有97.9%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着,而中国职场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为2.57(最高5分,最低0分),处于中等偏下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以美达善,以善求真”。我们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让教师幸福的工作。”下面笔者就教师幸福工作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赵晓 《宁波经济》2014,(7):34-35
“我国已属于中高收入国家”。近期国家发改委某官员的一句平常话竟出人意料地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特别是联系到之前的“被中产”和“被幸福”,网民调侃自己这次又被“中高收入”了。  相似文献   

4.
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认识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什么是幸福?笔者认为,幸福是一个相对的赋值(感受),是获得与失去的最终结果与平衡账户,是价值观的选择与实现。如果从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将“幸福”感受作为一种“决策”的话,其结果必然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幸福是具有阶段性的,幸福感受也包含了信息不对称因素,国家与个人都是如此。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来讲,则体现了如何实现相对幸福最大化目标下的公共政策选择问题。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必然会对民众的幸福感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董婷  李敢 《理论观察》2012,(1):52-53
自“创建学习型社会”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相统一便成为党工作的一个宗旨.经由对“幸福广东”建设中受到高度重视的“幸福书”之“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报告”有关幸福社会建设的解读,文章认为,建设“幸福社会”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各界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思想的统一与民意的凝聚,是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践中的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6.
吴玉华  周燕 《走向世界》2010,(19):60-63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一时间,“尊严”二字成为矿工热议的话题。那么,怎样才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兖矿集团的实践是,体面劳动,幸福生活,使每个人尽享尊严。  相似文献   

7.
杨世军 《魅力中国》2014,(15):65-65
关于哲学史中的幸福观,可套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概述: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幸福,问题在于实现幸福。哲学家们从理论层面为我们做出了诸多指导.我们不仅迫切需要回顾、梳理、扬弃、借鉴历史上的“幸福”理论,而且要将提炼出来的“精华”与具体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认真反思当下“经济有发展.幸福无提高”的社会现状,关注人们真实生活的幸福程度,积极推动现代人幸福现的构建,帮助人们在“快节奏、易迷茫、多诱惑、少思考”的生活中尽量做出正确的人生幸福抉择。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示范镇建设统领工作全局,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围绕“进一步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加快科学发展示范镇建设”三大任务,强力推进“繁华洒河桥、秀美洒河桥、和谐洒河桥、幸福洒河桥”建设。  相似文献   

9.
把握好新时期城市民生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希望把城市的民生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积极实践和开辟“幸福中国”的新纪元,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8,(2):74-74
“你幸福吗?”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本次调查的初衷。而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随着全国及地方两会的落幕,各地建设“幸福地区”、“幸福城市”、“幸福社区”等规划的提出,“幸福”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新的施政导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6,(22):62-63
近来,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事实上,幸福本身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素,很难用一个标准量化。也可以说,量化幸福或把幸福指数化本身就是存有争议的。我们需要跳出“幸福指数”去看待“幸福指数”。我们关注的不应是量化的数字,应重在思维方式的转变。因为幸福指数彰显的应是与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策相适应的新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4.
段立军 《今日重庆》2014,(17):72-75
初秋时节的合川,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比这更提振人心的,是32件持续推进的民生实事:从提升城乡交通条件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到改造农村危旧房,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实现城市建成区公交全覆盖和线网布局优化……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主攻方向。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合川区委书记王作安说。 在“办好民生实事”这项重大工作当中,合川区委、区政府将“发展”与“民生”高度统一,始终把群众利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让民生保障的暖流泉涌不息,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托起了156万合川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15.
田秋 《走向世界》2011,(1):46-4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2010年“两会”上,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幸福”承诺之后,一件件事关民生的“幸福事”接踵而至。 2011年,“十二五”的诸多利好将带给公众更多的幸福期待。抑制物价、增加收入、扩大保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更多触摸幸福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奠定终生幸福的基础。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发展中认知生命的价值,珍瞄生命、尊重生命,更重要的是感悟人生的意义,增长生存的智慧,学会生存,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育高雅的生活情趣,追求人生的理想,幸福地生活。自2008年秋季学期学校被确定为云南省“三生教育”的试点学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三生教育”工作,成立了“三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制,落实了经费保障,保证了“三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幸福指数”在上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不丹因此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类指标组成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国外特别是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易欣  张达 《东北之窗》2012,(8):38-39
感谢,感谢。还是感谢。这是大连市首场残疾人就业洽谈会中应聘者发自心底的声音。“一切为了残疾人的幸福”。这是2012年市残联的工作理念,3月的滨城,大连市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双重感受的叠加,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以后者为根本。个体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幸福感在“生活善”和“人生善”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李严庆 《中国西部》2009,(10):76-77
“让人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植物之间,人与地球母亲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