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连险在海外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1956年,投连险首先在荷兰开办,紧接着,英国、加拿大、美国等也相继开办.投连险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英国称基金连锁产品,加拿大称投资连结产品,美国称变额寿险、变额年金,新加坡称投资连结产品,日本称变额寿险,中国香港地区称挂钩保单.  相似文献   

2.
上半年以来的很长时期内,让股民喜笑颜开的不仅有红彤彤的股市,投连险也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连险是否具有购买价值?对此,瑞泰人寿相关负责人认为,投连险作为一个保险理财平台,在选择产品和账户的时候,应理性分析个人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谢观兴 《中国金融》2004,(19):52-53
由于与传统寿险相比,投资连结保险(以下简称投连险)在产品结构、资金管理以及操作灵活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都注意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能使投连险健康发展。我们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诚人寿)经营投连险产品已经有三年多,在如何通过风险控制促进产品的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几个重要环节上。  相似文献   

4.
投连险的一个特点是费用透明,但收费项目较多。目前市场上的投连险产品层出不穷,但在收费上仍存在个体差异,在投保前,投保人不妨对投连险的7项费用做个梳理  相似文献   

5.
近期,投连险的收益不错,某投连险的最高风险等级的账户最近7个月的收益率超过70%,比某些基金还要高.高收益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但市场上的投连险产品越来越多,我们选择投连险时需要注意什么、该通过哪些渠道购买呢?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中国第一款投连险产品上市,投连险已在中国市场面世10个年头,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变化,投连险的命运经历几番冷暧起落.新公布的《保险法》进一步强化保险公司的说明义务,以保护保险人的知情权.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了解投连险,明晰该产品如何购买?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本刊特邀一直专注于投资类保险产品并在中高端投资者中具有良好口碑的瑞泰人寿投资分析师,详解国内外投资市场的变化,对长期价值投资和投连险投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把脉投连险     
1999年10月中国平安人寿推出我国第一代投连险产品,至今投连险市场已几经沉浮。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回暖,与证券市场紧密相连的投连险“咸鱼翻身”,收益率普遍飘红,销售形势喜人,但此后随着资本市场深幅调整,投连险的投资收益与股市也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武亦文  王睿 《保险研究》2024,(1):89-103
投连险在误导销售、信息披露、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监管问题皆因其投资属性未被正确规制而引发。投连险兼具保障与投资属性,投连险合同为保险与信托混合而成的混合合同。最优的监管路径为将投连险定位为兼具保险与资产管理产品属性的混合型金融产品,由金融监管总局予以功能性监管。具体构建投资部分的监管规范时,应与资产管理产品保持一致,参照较为成熟的公募基金监管标准,重点针对误导销售、信息披露和资金运用等三方面制定监管规则。  相似文献   

9.
叶辉 《投资与理财》2014,(21):24-24
在公众的印象里,投连险的业绩差距应该不太大。事实却让人惊呆了:在过去的一年,表现最好的投连险账户太平价值先锋型收益率为28.70%,表现最差的招商信诺先锋C型反倒亏损5.13%。沉重的事实告诉我们:买投连险看的不是服务,而是投资水平,随意听人忽悠买投连险产品,无异于一场赌博。  相似文献   

10.
施金亮  高慧玲 《中国外资》2011,(18):178-179
1999年,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险的推出拉开了我国投资连结险发展的大幕。在过去的11年中,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投连险业务也在震荡中摸索前行,逐步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但是,现阶段我国投连险产品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参考国外投连险发展情况与产品设计思路,为我国投连险提出积极的建议,对于投连险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投连险是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功能的新型寿险产品,具有不同于传统寿险的特殊性质,既为保险业的发展开辟了快速的增长路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在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今天,这更要引起中国保险业的重视.本论文通过建立SWOT分析模型,全面分析投连险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紧密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研究金融危机下投连险外部环境所导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投连险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鹏天 《理财》2008,(1):65
得益于中国股市的繁荣,2007年的投连险市场也着实"火"了一把.上海市同业公会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上海寿险公司投连险保费收入达51亿元,同比增长了358.74%.但是同样由于近期股市震荡,让部分投资者感到恐慌,也使得投连险这个和股市关联较为紧密的产品的净值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宏文 《中国保险》2003,(10):22-23
自平安保险在投资连接型保险(简称投连险)一役中失利后,各家保险公司早已深以为戒.再加上保监会《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7月1日生效后,多数公司纷纷停售投连险,或完善产品以符合新规定.  相似文献   

14.
投资连结保险最早在美国推出,投资于股票、债券和不动产,被称为对付通货膨胀的险种。在国内投连险规模总体较小,尽管已有近10家公司推出投连险,但总保费收入无法与其他两类投资型保险相比。同时,投连险进入国内后就走了样。2000年前后,平安保险的投连险因为夸大收益率引发了退保风潮,使这一险种很快便遭遇挫折。随着2004年瑞泰人寿开业,信诚人寿、友邦保险、新华人寿、中宏人寿、光大永明、泰康等保险公司又相继推出了投连险,才使投连险出现转机。但与新出道的万能险相比,投连险势头显然弱了很多,某种程度上看,万能险成了投连险的替代品。到2005年末,投连险的收益已经开始好转。2006年投连险则在收益率上会有一定的攀升,改变账户亏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07年最火的保险产品,很多人也想把投连险纳入投资产品篮子中。面对销售人员“投连险和基金差不多”、“收益比一些基金都高”的承诺时,不要马上动心。不妨考察一下目前市场上投连险产品的收费情况,毕竟扣除的费用越少,对投资者越有利;再看看各家产品同类账户的收益究竟如何,是否真如销售人员介绍的能涨抗跌;另外,除了费用、收益,还要关注几个可能会影响投资收益的小细节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2002年年初“退保风波”洗礼的投连险市场,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内逐渐淡出投资者的视线。直到2006年,随着股指的复苏,各大保险公司才开始纷纷抢滩,新产品层出不穷。凭借在5.30大跌和10月底的回调行情中跌幅低于同类基金跌幅平均水平的良好表现,投连险产品被冠以“基金中的基金”称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07年是投连险风光无限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由2006年的6家增长到20多家,投连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00%.投连险(投资型保险)得到保险公司重视、受到投资者追捧,但繁荣背后,消费者一定要冷静对待,审慎投资.  相似文献   

18.
高业伟 《理财》2012,(1):61-62
股市的持续低迷,“受伤”的除了股民、基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群,那就是购买了投连险的客户。那么投连险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呢?  相似文献   

19.
据了解,分红险贡献了寿险保费收入中最大的一块份额. 2001年,分红险在中国初试啼声,当年江苏省卖出了28.26亿元,占寿险保费收入的21.60%,在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险新型产品中占比73.08%.2002年,投连险一度折戟,而分红险却卖出了107.18亿元,同比增长279.26%,占寿险保费收入的46.96%,占新型产品的比重更高达88.31%.  相似文献   

20.
刘平 《上海保险》2008,(5):34-35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资本市场疲软,客户的投资帐户大幅缩水,引发了投连险大量退保的“投连险事件”,导致此后投连险市场萎靡不振长达数年,这也是我国保险业遭遇的一次重大的信任危机事件。而今,投连险再度热销,让人不禁想起那次影响甚广的“投连险退保风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