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有关问题解答(三)》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做了规定,即: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企业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捐赠,应按实际取得的金额,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2.
一、相关规定及分析 (一)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以下简称《解答三》)指出,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股权,作者),会计上的规定与税法的规定存在以下差异:  相似文献   

3.
吕瑶 《活力》2005,(11):73-73
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同时完善了其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4.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中明确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同时,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5.
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对企业接受捐赠与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这两个文件的规定来看,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接受捐赠、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的处理。一、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一)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交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3日,财政部颁布了财会[2003]29号文件《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简称"问题解答(三)").该文件对企业对外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作出了新的规定.笔者谈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存货捐赠的纳税问题应从捐赠方和接受方两个方面分析,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和所得税。在此,笔者着重就接受存货捐赠的一方是否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作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是这样规定的:“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的,按凭据上表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实际成本:①同类或类似存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②同类或类似存货不存…  相似文献   

8.
一、收入的确认。《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予以确认:(1)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本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些条件强调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从实质上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与报酬是否已转移,而不再是形式上的商品是否已经发出;强调企业实质上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而不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经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及相应的涉税处理原则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2号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规定了按取得股权不同情况分别确认的原则:(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股权的成本,按合并时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确定;(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股权的投资成本,以及用除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股权的投资成本则按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购买方控制权或取得股权而付出的资产、  相似文献   

1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投融资模式作为公共基础领域新的投融资方式,填补了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基础领域的空白。文章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特许经营服务协议:授予方》(IPSAS 32)为基础,结合《预算法》,通过PPP项目所涉资产的政策梳理,利用逻辑分析法,形成PPP项目资产确属条件基础。文章通过土地使用权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权一致性的判断,以及PPP模式的具体业务类型,详解为资产所有权分别由政府方确认和项目公司确认情况,分析了政府拥有资产所有权情况下,项目公司获取的资产类型,并给出了政府会计的贷方不确认政府负债的会计处理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利用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会计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谈资本公积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本公积的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继《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发布后,财政部于2000年末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又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这些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在资本公积的核算上,作了较大改动:(1)将原在“接受捐赠资产准备”项目下核算的内容改在“接受非现金捐赠准备”项目下核算;(2)将原在“其他资本公积转入”项目下核算的企业接受的现金捐赠改在“接受现金捐赠”项目下核算;(3)将原“股权投资准备”项目核算的内容取消;(4)取消了“…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企业接受捐赠人捐赠资产,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一种援助行为,但捐赠人在援助的同时并不一定谋求对企业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利,也不会由于其捐赠资产行为对企业承担责任。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捐赠行为区别对待,它们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本仅就内资企业(简称企业,下同)有关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中外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差异 (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 我国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股份有限公司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做出了具体规定,1999年年末财政部先后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问题的解答》,明确规定在股份制公司范围内必须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并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充到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  相似文献   

15.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同时,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或项》(以下简称《准则》)第6条中规定,如果清偿或因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准则指南进一步强调,可获得的补偿基本确定,“是指预期从保险公司索赔人、被担保企业等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的情形。”在准则指南的“预期可获得的补偿的处理”一节的两点说明当中、以及在指南所举的例4、例7的当中也都提到了“确认为一项资产”的问题,但具体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使用什么科目,《准则》及其指南均未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刘泽荣 《财会月刊》2007,(10):74-74
一、相关税费的处理问题 从《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可以看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计量方式可以概括为,当交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并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主要计量依据时:  相似文献   

18.
企业接受捐赠人捐赠的资产,可以分为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无论接受的是现金资产捐赠,还是非现金资产捐赠,都会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应交所得税的变化。本文主要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和工作中的问题,谈谈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税务和会计处理。一、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税务处理《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1997]财税字第77号)中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资产或进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  相似文献   

19.
赵培花 《财会月刊》2005,(10):45-47
一、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的几种处理情形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分别按借方或贷方进行摊销或者计人资本公积的,由于追加投资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包括借方或贷方差额),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简称《解答(四)》]的规定.企业应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20.
关联方之间委托及受托经营包括委托受托经营资产和委托受托经营企业。在委托及受托经营中,受托方依据托管协议可获得一定报酬,委托方会支付一定的委托经营费用。受托方获取的报酬是否确认为收入,要分析实质上是否进行了管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实质上并未对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则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不能确认收入,而作为关联方给予公司的捐赠;如果企业实质上对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了经营管理服务,则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