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纬 《糖烟酒周刊》2005,(10):B014-B015
糖酒会也是凝聚糖酒新品的盛会,每届糖酒会期间面世的新产品都在数千个以上,糖酒会后,众多厂商将迎来新品推广的课题。然而,不少企业都遇到了这样的尴尬:精心策划包装的产品推向市场后却很难动销,70%以上的新品在半年内惨遭败绩,新品推广失利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产品定位不准造成的,有的是铺市环节出了问题。有的是厂商合作关系破裂的结果。新品上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期专题将围绕新品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如何有效铺市和促销,经销商的新品推广策略等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新品取得成功,为糖酒企业和商家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冲破禁区狠抓开拓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蔡伟岳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拓进取。供销社要按照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开阔思路,全方位开拓。一是依托本业,发挥优势,主攻强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熟识的经营项目和经营领域,都有自己的经营特长和经营优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啤酒企业众多,产品趋同成了啤酒业的致命硬伤。如何寻求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观念在啤酒业成为共识。2003年一些啤酒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品,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些新品市场表现不一。2004年年初啤酒企业出新品的力度更大,产品差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或许从这些新品中我们能看出今年啤酒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因其进入门槛较低,许多资本涌入迅速地建立了各种工厂,生产各种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每天能都在市场上接触到很多新品,但这些新品的成活率非常低.原因何在?企业缺乏对市场、对消费者的了解.大部分中国企业目前都存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往往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很少静下心来分析和研究市场和消费者,盲目的开发新品,接着在市场上炒作或忽悠一下,如果成功了,也只是短暂的.如果让企业更具竞争力,并让企业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进行产品开发或创新.有些企业在开发新品时,将品牌原有的特性全给丢了;有些企业在开发新品时,炒作过后自己也就玩完了,目前中小企业在新品开发方面存存着很大误区.  相似文献   

5.
陈伟 《糖烟酒周刊》2006,(31):86-88
2004年是奶糖新品迭出的一年,业内各糖果企业纷纷推出不同的奶糖新品,都渴望在这一传统品种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占领奶糖市场的一席之地。一直沉寂的喔喔也决定趁机将品牌的二次提升定为自己的目标,并将新品喔喔360度作为核心产品推广。两年多的时间,喔喔360度市场表现不尽人意,没有实现提升品牌的目标。那么,喔喔360度为什么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呢?喔喔在重推360度以后,终端推广屡屡失误,其内在原因又有哪些?喔喔如何走出困局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就此我刊组织了这次专题分别从产品定位、营销思路、品牌认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分析,希望对喔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7,(25):80-83
这里是《新品猎头》,欢迎您的到来。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推荐了饮料界的几个新品,包括北京统一麒麟的午后红茶、燕京“九龙斋”酸梅汤、娃哈哈“泡泡乐”,随后一个月的时间,经销商电话络绎不绝,焦点集中在午后红茶和“九龙斋”身上。本刊详细回答了关于产品的具体问题,同时也第一时间将经销商的反馈信息传达给了企业。欢迎经销商朋友继续关注我们版块,也欢迎企业选送新品参与点评。 本月,我们选拔了五款新品,由于盛夏还在持续中,饮料自然不可缺少,同时,包括调味品、休闲食品的新产品也陆续出现,丰富了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本期新品基本都集中在品牌企业中,包括香港念慈菴“润”、太太乐金装鸡粉、太子奶“太子王”、百事“纯果乐”、徐福记“麦巧伯”威化饼,这些新品不仅丰富了,无形中也凸现了品牌企业的战略走向。本期新品猎头邀请了三位专家做客现场,有请成美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耿一诚,太原聚豪伟贸易公司总经理张煜明,山东东鸿商贸配送中心总经理魏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大量企业将很多新产品投放市场,但是据往年的观察分析,他们中获得成功的的确寥寥无几。如果要求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都将国外大企业那套严谨、系统的新品上市操作模式全盘照搬,那是不现实或者理论想法。但是其中一些理性、科学的思路、方法是很有必要借鉴和吸收的。  相似文献   

8.
选品     
《糖烟酒周刊》2007,(13):84-85
选择新品,是经销商参加糖酒会的一个重要目的,但是面对厂家推出的形形色色的新品,该如何选择?本期我们从糖酒会众多的产品中,精选出7款产品供经销商选择。我们呈现给经销商的新品,不仅仅有刚刚推出的产品,还有大企业近期主推的产品。我们选择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大企业重点推广的产品,二是中型企业推出的有卖点的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寻找国际市场六策略单永贵一、新品取胜策略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市场竞争制胜之本,企业获得市场机会,往往与新产品的开发息息相关。企业若能不断研究消费变化规律,超前思维,推出新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定能提高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日...  相似文献   

10.
第一败:经验主义,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一些企业或个人成功了,总是喜欢拿过去的思路经营新的品种,殊不知任何新品都有差异性,他们的消费对象、产品的核心卖点及表现力是不同的,经验主义很容易使产品走弯路,甚至营销失败。  相似文献   

11.
培育买主是新品推介的重要途径和拓展市场的关键所在。日产电视机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但国内企业对此重视和运用仍很不够,实施培育买主这一新品营销策略,必须首选一个广阔的目标市场,运用一套行之有铲的方式方法,并不断提高新老买主对新品的忠诚度。这样,企业才有生命力,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才能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21):B030-B030
任何一个新品的成功上市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由若干个小的项目和细节组成,耗资巨大,只有每个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确保把空中和地面的宣传资源迅速整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产品的铺货率和终端市场的渗透力。今天,多么好的新品策划和战术都极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和模仿,惟有企业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是其无法超越和模仿的。所以说,执行力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王蕾 《商场现代化》2005,(10):109-110
品牌延仲是许多企业曾经的选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更有尴尬者,新品抢去了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进而削弱了主品牌的地位和形象。不管过去品牌延仲战略戍功与否,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酝酿实行品牌延仲。本文通过对曾经和正在实行品牌延伸的企业的研究,对企业实行品牌延仲战略的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樊力 《商界》2008,(11)
在汇源进入可口可乐版图之后,本土饮料企业已被可口可乐、百事、康师傅和统一四大家族形成十面埋伏之势。这是一个本土企业依靠差异化突围的典型案例,其对品类战略的实践是,每一款新品都能创造一个新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15.
黄芩 《糖烟酒周刊》2006,(10):48-49
经销商接手新品时,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企业以最低供货价把产品提供给经销商,然后撒手不管,产品的运作和分销完全由经销商自己负责,就是所谓的“裸价操作”;另外一种是企业有一个完整的产品价格体系,按照价格体系中的出厂价(并非成本价)给经销商提供产品,企业负责市场规划和投入,经销商配合运作,这就是所谓的“厂价操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影响实体经济之时,裁员风波也在向诸多企业扩散。A企业是一家区域性电子产品厂商,有自己的品牌和区域市场,也有自己的产品开发团队和销售团队,每年还会接受一些企业的代工订单。得益于经济增长和行业成长,A企业的日子还过得不错。  相似文献   

17.
<正>不少内衣企业都是通过订货会来向外发布下一季新品,和自己的分销商、代理商们互动的。但是,把分销商和代理商邀请来容易,让他们掏钱下单,就没那么简单了。看似简单的订货会,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有玄机和技巧。比如在会前准备发布新品时,要注意对市场最新动向的把握,订货会上,要善于归纳各方分销商和代理商们的不同反馈,在订货会后,数据的收集更是不能松懈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些数据决定了你的客户今后卖什么、你赚多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建设好企业文化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使企业充满活力,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郝亚辉 《糖烟酒周刊》2005,(38):A0066-A0069
2005年奶粉行业新品迭出,有直接推新品抢占空白市场的,有通过换装提升产品价格的,有利用新包装进行市场细分的,另外还有改换名称调整产品定位的。新品推出的不同企业背景,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几个走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尤其是最近15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很多中国企业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就,许多企业纷纷开始为自身设定雄伟的发展蓝图和战略目标,目标直指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思,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多少是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发展水涨船高?又有多少是因为政府政策的保护、扶持?有多少企业是靠粗放、低成本、OEM的方式来经营?而有多少企业已经发展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有多少企业家真正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还是只是被媒体吹捧出来的(甚至连自己都相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