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多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每一次调整都与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意图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调整信贷结构、调控货币供应量、保证金融机构的储备流动性等重要作用。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还不完善,导致法定准备金政策效力的发挥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降低和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及扩充存款准备金结构,改革准备金的计提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过于猛烈,该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工具当中的"巨斧",中央银行很少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我国的货币供给。然而,从2007年4月到2011年1月,四年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15次调整,使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9%上升到19%,尤其从2010年1月18日到2010年5月2日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内,中央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次调整,这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在银行拆借市场、银行放贷规模、银行套利行为、银行准备金头寸、货币市场银行利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断攀升的存款准备金率能否带来货币管理当局所期望的效果? 中国的宏观调控除了原有的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货币和财政调控手段外,应将“资本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货币供应量变动作为货币政策调整变量,以印花税调整和财政支出变动作为财政政策调整变量,来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分析了单个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和政策调整组合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货币政策中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显著,而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不显著。单一财政政策中印花税调整在中期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显著。不考虑宏观经济指数变动时,只有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显著为负向,印花税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考虑宏观经济指数变动时,三个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不显著。不论是否考虑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变动,财政支出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显著负向,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5.
刘勘 《资本市场》2007,(2):17-17
◆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央行发行票据和定向票据低,而且调控效果更理想。因此央行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即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过剩流动性常备工具。  相似文献   

6.
2010年央行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10月份以后,短短9日内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上此前不久,央行宣布加息,反映了央行紧缩货币的政策信号.本文从美元本位制说起,通过对美元环流的分析,来探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作为货币紧缩政策的替代变量,研究货币紧缩政策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紧缩政策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内部流动性和投资规模;规模小的公司投资规模对流动性的敏感度强于规模大的公司;在货币紧缩政策背景下,投资规模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7月份以来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虽然对中国的产能过剩、经济过热起到了一些调控作用,但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应尽快利用货币、财政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再论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业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银行自身的改革的影响所致.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力度减弱,基准利率频繁变动,加大操作成本.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采取针对性策略,运用多种组合手段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杨盛昌 《经济师》2008,(5):249-250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中虽得到了空前的运用,却效果平平。文章在阐述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原理的同时,从我国的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的视角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频率、高强度地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探讨,提出:偏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日常工具。  相似文献   

1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央行发行票据和定向票据低,而且调控效果更理想。因此央行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即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过剩流动性常备工具。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看紧缩金融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川 《经济论坛》2007,(8):41-43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极小变动会通过货币乘数作用较大地变动基础货币,这种货币工具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很少被使用,而我国自2003年以来已相继六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尤其是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六个月内变动了四次,共提高2个百分点,冻结约6300亿元基础货币,有文献称之为“乱世用重典”。法定准备金频繁变动的原因是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效应,能否够成“重典”,发展趋势如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通过对2001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对基础货币供应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对基础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力不大。基于此,本文还提出了从实证检验结果得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鹏飞 《经济师》2008,(8):183-184
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更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4月已上调3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但我国人民银行却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整货币方面是否有效?文章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主流文献关于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的认识在理论逻辑上存在着易被忽视的缺陷,与实践逻辑也不完全一致。一是忽视了对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层面存款派生机制的考察,仅从商业银行-客户的层面分析存款乘数;二是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包含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在内的基础货币,夸大了货币乘数的分母,降低了货币乘数的倍数;三是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中央银行对单家或若干家商业银行的调控效应扩展到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过度高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功效。本文提出基于双层存款派生乘数的货币乘数理论,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误区,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中央银行发行的“流通中货币”,重新梳理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陈玲玲 《时代经贸》2011,(18):183-183
近几年随着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大家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局部“过热”的行业和地区。对此,央行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对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其在我国的实施、其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