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浪潮不断迭起,外资零售企业进军本土零售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本文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方式及本土化策略,并将内、外资零售企业进行了现状对比,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给出了应对之策,这对时下内资零售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月红 《特区经济》2009,(4):275-277
近几年,我国零售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对商业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许多国外的零售巨头都把自己发展的方向瞄准了我国。已进入和尚未进入中国的国外零售巨头必然采取各种各样的举措来抢占我国的零售市场。作为中国本土的零售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国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随着外资像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现有竞争力还不能和他们这些外资巨头相抗衡。因此,加快提升我国零售业的企业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在与外资竞争的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充分借鉴外资零售业成功经营的理念来发展自身企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外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高速扩张并购内地超市,由沿海城市向二三线市场进攻,本土零售超市由于规模和资本相对弱小,几乎无法与之抗衡。若国家的零售业全部被外资所掌握,将失去主动性,令人堪忧。本土超市必须迅速找到自己的方向,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ALDI是德国廉价超市巨头,凭借其精准的市场定位,物美价廉的产品和高效率的日常运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门店获得成功,文章将以ALDI超市为例,从产品价格,服务质量,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制胜的关键,结合中国目前的市场背景,探索适合本土超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朱金福 《上海国资》2006,(12):54-55
零售业:中外争夺战零售业是加入WTO条款中开放比较早的行业。2004年6月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这天起,外资零售企业将获准在中国境内所有省级城市合法开设店铺,一部分中小型外资零售企业可由地方商业主管部门直接审批;自2004年12月11日以后,商业领域的开放全面取消地域限制。此后,中外资企业在零售业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外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发起了猛烈进攻。2005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资零售商1027家,而零售业自1992年在我  相似文献   

5.
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 《特区经济》2007,(8):98-99
随着国际零售业巨头全面进入我国,中国本土大型零售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就中国零售企业与国际零售企业之间在盈利能力、管理水平、自有品牌、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进行讨论后,并提出了缩小这些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零售业现状 我国的本土零售企业发展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零售业态爆发了一场迅速的革命。不到10年的时问,我国的零售业从只有柜台式的百货商店的单一形态发展为多种业态并存竞争的格局。由于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零售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危机不时在每个本土零售企业的四周出没。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则继续违规操作.目前,外资已完成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外资流通业继续违规进入,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则继续违规操作.目前,外资已完成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外资流通业继续违规进入,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今年12月11日,我国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中国零售企业将与外资零售大鳄同台竞技,中国企业如何在这场竞争中立足?外资零售巨头能独吞中国市场吗?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届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分析指出,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他说,一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则继续违规操作。目前,外资已完成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外资流通业继续违规进入。张宏伟演讲中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违规审批,为了完成引资指标,不惜出让城市黄金地段和给与最优惠的政策。“目前在中国的300余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真正经商务部批准的只有70多家,有近80%是违规操作的。而且,外资零售商的违规做法正变着花样来。有…  相似文献   

11.
杨叶飞 《特区经济》2010,(7):227-228
本文主要首先对深圳食盐零售网点现状进行了剖析,发现深圳食盐在零售环节存在着终端组织不高、小门店数量多、批零企业存在着信息共享度低等五个方面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政府应积极推动零售现代化、推进批发体制改革、加强对零售网点进行监督、对市民的碘盐知识宣传,以及推进食盐零售许可证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内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零售企业不断成长,能够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球市场进行博弈,开拓自己的国际化业务。文章从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动机和现状出发,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零售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服务业的开放,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我国物流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激烈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建立战略联盟成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适应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树立明确的联盟目标;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处理好联盟各方的企业文化差异;加强风险防范和提高联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倩 《特区经济》2007,(2):254-255
当前,我国零售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零售企业必须积极开展营销创新。然而,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的主要障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物流业对于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并推动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得到了广泛重视,地方政府通过编制规划、出台政策、建设基础设施等多种手段,来推动本地的物流业发展。深圳是国内较早将物流业确立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之一,率先从规划的角度开展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规划策略研究,对深圳物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指引作用。本文以深圳过去十年物流产业发展为案例,着重探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更全面的规划和更长远的目标,持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瞄准企业ESG 表现为切入点,以2007 年-2021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ESG 表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ESG 表现,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吸引分析师关注来提升企业ESG 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企业中以及在经济政策稳定性高的环境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ESG 表现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都市工业是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制造业。发展都市工业是调整工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特色经济、完善城市产业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就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结合国内主要城市发展都市工业的经验,分析了深圳的优势,提出深圳发展都市工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更是经济的关注焦点。文章以2010-2012沪深上市房地产企业为样本,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房地产业的财务实力,对其进行了排名,并依据排名结果剖析了各类型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增强企业财务实力的途径。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决策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策略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手机SP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产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种种危机:SP企业数量激增,市场竞争加剧、部分SP企业为追逐高额利润不惜违规经营等等。为此,信息产业部及运营商合力对SP行业实施整顿,引发行业震荡。本文认为目前SP企业应尽快树立现代营销观念,通过采取专业化、品牌化、产业链整合以及灵活的价格机制、针对性促销等营销策略,以适应震荡的行业环境,谋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产业是"十二五"能源规划的重中之重,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内政策体系不完善,具有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的特点,并且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动的环境中,董事会、股权结构对高管团队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本文以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管团队组成特征(包括规模、年龄及教育程度)与企业绩效(包括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并以董事会权力、股权结构为调节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市场竞争度的不断增强,规模较大的高管团队的优势凸显,同时,平均年龄较小的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代表董事会权力的董事会持股比例较高可以强化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