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风险管理相关内容,首先概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流程及特点,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风险点,并系统的论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风险防范策略,可以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收购提供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并购一般指兼并和收购,实务中多选择收购方式,收购又分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实务中以股权收购居多. 目前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收购,所收购的股权比例至少在51%以上以获得控制权.股权收购作为资产重组方式中的一种,形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才需要证监会重组委进行审核.具体根据重组管理办法规定,当上市公司购买的股权达到一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即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相关比例要求可见重组管理办法具体条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过去十几年的并购市场中,由于股权分置的特殊局面,收购活动多以协议收购方式为主,但是股权分置下的协议收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随着G股改革后全流通时代序幕的拉开,上市公司的并购将在更加公开透明的舞台上上演;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也日益加大,鉴于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认真研究外国较为成熟的反并购策略,吸取他们的有益经验,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并购程序 企业并购就是一个买卖过程.如果收购双方不是上市公司,可以自己设定需要的程序,只是买卖双方协商的过程.上市公司收购则是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设定目标,进行信息调查,然后谈判,再签合同,从谈判到签约之间还有很多条件要满足.收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买公司资产,还有一种是买公司股权.资产和股权是不一样的,如果买下被收购公司百分之百股权,被收购公司还有延续性,过去签订的合同还要履行.如果买资产,只是把资产和业务买下来,以前的公司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但买股权对买家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就是买家不能选择里面哪些东西要哪些东西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分析了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模式,将这些并购分为直接收购方式、间接收购方式和其他特殊方式,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并购案例的增多,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海外资本所持有内地企业股权的案例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本文通过对2002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收购海外资本所持有内地企业股权样本的归纳与总结,以具体案例的方式详细列示了标的企业成立、收购动因、定价标准和支付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管理层收购的内涵,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对股权结构及股权制衡的影响,指出了实施MBO后股权制衡失衡容易引起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欣 《新财富》2006,(6):78-79
在浙江银泰以民企身份收购G武商后,华平基金通过全资子公司北山控股以2.5亿元分步实现对浙江银泰100%控股,使浙江银泰成为其收购国内商业企业的运作平台。分析结果显示,华平持有G武商的股权比例为11.06%,中国银泰持有的G武商股权比例为5.6%:在百大集团中,华平持有20.38%股权,中国银泰持有3.48%股权。这无疑意味着华平是收购的真正操控人和最大获益人。深入分析华平在这两个收购案中的操作,我们发现,华平巧妙地规避了有关收购的相应政策风险,处于可进可退的有利地位。华平选择持股权比较分散的商业上市公司,只要持有不到30%的股权就可以成为控股股东,可避免要约收购:更重要的是,它将目前持有的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都控制在第二大股东的位置,而G武商的股权过户完成、百大集团股改完成后,华平联合中国银泰才会成为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而届时现在正在征求意见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一旦正式实施,因其控股比例不到30%,就不需要上报证监会。目前种种迹象还表明,华平模式还可能会成为全流通背景下海外基金投资中国的一种借鉴范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正式启动,海外股市通过流通股收购强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潮流,有望在沪深股市集中上演。而股价跌破净资产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多,更是给了流通股收购低成本进驻上市公司的良机  相似文献   

10.
孟祥秀 《商场现代化》2006,(33):153-154
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是实践中最常用的两种收购方式。在股权分置阶段,协议收购不失为获取公司控制权的一种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推进,随着股权的分散及控股股东的减少,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公开要约收购将越来越多,并最终成为公司收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郭建新  陈德棉 《商业研究》2005,(20):179-183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1 121家上市公司4年的财务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看出不同资产重组方式以及不同股权变动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不同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比较上市公司绩效得分的差值及其平均变化趋势更具有现实意义。收购公司、收购股权类的扩张型重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总体绩效会带来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彤 《商界》2010,(4):68-68
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一般通过定向增发、大股东出让、向二级市场回购来作为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通过定向增发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通过大股东出让,大股东还可以回收部分投资。但在全流通模式下,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大股东股权比例较低,那么无论是定向增发还是大股东出让,都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削弱其对公司的控制力度,增加被收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由于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具有融资简单快捷、并且受限较少的优势,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压力,纷纷选择了股权质押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质押虽然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但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平仓风险、掏空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上市公司应当谨慎选择股权质押,并提早做好风险防范。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战略动机以及风险,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0-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依据股权性质分组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风险承受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占绝大部分,其中私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稍大于国有控股企业;我国私有股权控股上市公司风险承受大于国有股权控股上市公司;公司盈余管理与风险承受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在私有产权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股权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融资工具,正在被上市公司广泛使用,但是2018年上半年股票下跌期间引发的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引发了市场的重点关注与思考。本文对股权质押的动机、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与应对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合理规避股权质押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监管部门加强股权质押风险监管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收购海外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以获取海外矿产资源已成为走出去战略的当前一种重要模式,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在收购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研究提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海外收购风险。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管理层收购的动机更加强烈.相关研究也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收集了1997-2006年间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上市公司MBO的市场效应进行考察.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没有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8):100-101
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是一对相反的概念,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最初的预防阶段,应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驱鲨剂"条款对董事会做严格规定,增加控制董事会的难度;制定"毒丸"计划,减低投资者收购公司的兴趣。公司上市后随时注意股权情况,形成自我控股、相互持股交叉持股、股份回购的股权控制策略,提高自身控股的比例,增加收购难度。在已经面临背后购的风险时,利用"焦土策略"、"白衣骑士"、"帕克曼式",或防御或反击,达到反收购的目的。除了内部手段外还应该积极借助外部手段。  相似文献   

19.
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促使我国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进行重组.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并购现状及采用股权收购的动因,在此基础上,研究股权收购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推进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分为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两种方式。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概括为4种情形:股权转让、债券转让、资产出售和增资扩股。但事实上,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