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通过对五对人物婚姻关系的分析入手,来阐述19世纪英国中上层道德价值观、婚姻观以及男性的婚姻观。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即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但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人的性格、财产和门第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影响了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取向。婚姻选择趋向市场化,一种以商品交易的观念来看待婚姻开始兴起,在婚姻选择中重视物质而忽视爱情因素。本文通过《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物质婚姻观透视了中国现代年轻人的畸形婚姻观;同时又通过玫兰妮的精神婚姻观提出了幸福婚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五位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与作法,进行了深入的人物剖析。其目的是要将他们的婚姻观念、爱情观念表现出来,以此来反映英国的社会现实。以下是对作品中的婚姻观念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对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现状及当时的婚姻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婚恋为主题,剖析了五种不同婚姻观念:建立在美色和情欲基础之上的婚姻,建立在好感和般配之上的婚姻,建立在在爱情和财富共同基础上的婚姻,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的、以牺牲高尚感情而屈从于世俗利益的不幸婚姻观念.倡导财富与爱情兼得的"黄金模式"婚姻观,对当代青年启示较大: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方能持久,结婚是需要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或保障的,好的婚姻也是要讲"门当户对"的,恋爱双方要能做到情投意合,只有理智的态度才能维护长久的婚姻.  相似文献   

5.
《左传》的婚姻观是为政治服务的功利性的婚姻观 ,奉行“同姓不婚”的一般禁忌原则 ,肯定婚姻的神圣 ,对婚外性关系持反对态度。同时又认可女子再嫁 ,对婚外性关系也有一定程度的宽容。《左传》的婚姻观基本符合儒家观点 ,但比宋代以后的婚姻观念更具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奥斯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创作于英国摄政时期,当时的英国正由资本主义初期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特定的历史时期决定了那个时期的人们特别看重金钱,影响波及婚姻观念。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各种婚姻关系的分析,证实金钱体现资产阶级的婚姻价值取向,以期读者对资产阶级婚姻观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谭堉心 《黑河学刊》2014,(7):139-141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婚姻观是人们对婚姻和婚姻关系的理解和观念,是婚姻选择和婚姻行动的持久源泉,是婚姻的重要尺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储天阳 《魅力中国》2014,(16):303-30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社会观念渐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日益开放的生活观念和宽松的婚姻观,使得离婚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人们的恋爱婚姻观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简·奥斯汀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她的婚姻观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对当时的女性而言,婚姻能够保障自己的尊严、自己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美好的婚姻需要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苦涩的;完美的婚姻没有物质财富做保障也是不行的;理想中的婚姻不仅需要有平等的意识,女性还要在婚姻中确保指导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进入婚姻和离开婚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和比较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位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和夏洛特·吉尔曼婚姻观的异同,我们可以从社会阶层、作品背景和思想渊源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段婷 《魅力中国》2010,(26):387-387,385
生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巨变中的一代被誉为“80后”,80后是中国独生子女第一代,是属于21世纪的全新一代。现在,这代人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80后的恋爱婚姻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现在收视率居高不下的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分析,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了80后婚姻恋爱观,指出80后的男性女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应该认清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从婚姻中找到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每个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婚姻观念也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对出身、门第、社会地位、经济等问题的看法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越到社会发展的后期,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重出身、重钱财以及婚姻中遵守父母之命的特点依旧对当代社会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五四时期要求全盘西化的激进知识分子,他不仅倡导物质和精神的全盘西化,对婚恋的看法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遵循着中国式的婚姻,在他的思想深处却坚守着一份对西方式自由恋爱的向往,并且也系统地阐述过对中西婚姻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用最透彻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当时社会的大众婚姻观——钱权基础上的交易,金钱和财富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婚姻关系。奥斯汀的理想婚姻观是以爱情为基础,以金钱为保障的。虽然奥斯汀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但奥斯汀的婚姻观在当今仍具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进入婚姻和离开婚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和比较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位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和夏洛特·吉尔曼婚姻观的异同,我们可以从社会阶层、作品背景和思想渊源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头条     
《中国报道》2010,(12):12-12
11月29日[美]《时代》重新认识婚姻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与戴安娜的婚礼羡煞了无数人.但这段婚姻最终却以丑闻、离婚和死亡结束。戴安娜的长子威廉做出了与父亲不同的选择.他选了一位比自己大的女子为妻,他们上同一所大学.互相了解了8年。尽管米德尔顿没有贵族血统.但她可能将会成为第一位拥有大学文凭的英国王后。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  相似文献   

18.
陆澄滢 《魅力中国》2010,(25):332-332
本文解读了85后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社会舆论对85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态度,从社会因素和青年人自身因素进行客观分析,阐述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鹏 《走向世界》2011,(12):22-24
婚姻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后被简称为"昏""因",这也是"婚姻"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Chefoo School     
若水 《走向世界》2013,(27):80-89
<正>在一九三七年的烟台,有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已存在了半经个多世纪,在遥远的中国,这所学校却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国学制,课本、教授全部采用英制,坚持牛津统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语学校"。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它却非常陌生,甚至同一时期的烟台中文地方文献几乎对它也没有任们记载。因为这所学校只招收外国人,特别是中国内地会传教士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